知識產權創造是推動創新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保護知識產權才能激活創新之源。一段時間以來,長沙在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 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中發〔2020〕49號)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結合當地民營科技企業集中的特點,牢牢抓住知識產權保護這個關鍵環節,以創建知識產權強市為目標,著力于知識產權保護、轉化、運用、服務,構建起“嚴、大、快、同”知識產權保護格局,取得了顯著成效。2018年在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考核中排名同類城市第一位。2019年在國家首批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中期評估中排名全國第一。
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體系。發布《關于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若干措施》,為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奠定了政策基石。印發《關于促進駐長高校知識產權在長轉化若干措施》,率先出臺高校知識產權轉化支持政策。同時出臺《長沙市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長沙市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資助政策》《長沙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貼息和補助管理辦法》《長沙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長沙市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辦法》等系列政策措施,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供重要遵循,為保護民營企業的核心利益提供政策支撐。
創新產權保護管理工作機制。成立“長沙市產權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產權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全市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案件協調機制和信息互通共享機制構建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各類產權的長效機制。深入落實長沙市知識產權保護“十二條”,以市本級和區縣(市)知識產權局、長沙市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局、長沙知識產權法庭、長沙市公安局知識產權犯罪偵查支隊各級部門為載體,完善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工作機制,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格局。
扎實推進產權保護試點示范。以試點示范推動全市區縣(市)及園區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機制的健全,開福區以“一區兩園”建設為重點,探索出了一條知識產權強區建設新路。岳麓區創建湖南省知識產權強區,重點加大對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項目建設,加大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力度。寧鄉經開區全面實施《關于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推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建設。各區縣(市)、園區知識產權強區縣(市)、強園建設機制體制不斷健全,相互交流和學習知識產權保護的先進做法和典型經驗,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創建工作亮點紛呈。
行政保護嚴格高效。持續開展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星城利劍”行動,近兩年共立案查處假冒專利案件1591件,辦理專利糾紛案件663件,參與全國電子商務領域專利執法維權協作,累計辦理電商領域專利侵權案件613件。以打擊網絡侵權盜版為重點,扎實開展“劍網行動”。圍繞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食品、藥品、農資等民生產品及電子商務領域,以馳名商標、地理標志、老字號注冊商標為重點,全面開展“凈化”“溯源”“鐵拳”等專項行動。持續開展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假冒行為。加強知識產權案件審理,加大對侵犯民營企業知識產權行為的懲治力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
司法保護震懾有力。初步形成了公安牽頭、部門協作、整體作戰的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發現、研判、預警、控制、偵辦各環節的侵犯知識產權犯罪風險監測工作效率,充分發揮了遏制犯罪、防范風險、服務發展、維護穩定的整體效能,形成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網,兩年共對涉嫌侵犯知識產權類案件立案113件,其中“7·18”特大假冒注冊商標案的破獲受到公安部表彰。探索建立知識產權“三檢(刑事、民事、行政)合一”檢察機制,創新實踐捕訴一體辦案模式,加強與偵查機關良性互動,嚴格把住案件事實關、證據關,充分履行偵查監督職能,切實降低訴訟風險,兩年共辦理知識產權類刑事案件170件433人,其中“彭某某等3人侵犯三一商業秘密案”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檢察機關典型案例。設立長沙知識產權法庭,實行知識產權案件跨區域管轄,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審合一”審判機制不斷完善,近兩年合計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2491件。
多元調解高效運轉。成立長沙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多部門聯合出臺《長沙市加強知識產權多元調解工作的意見》,為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和調解提供多種渠道。依托長沙市知識產權保護協會成立長沙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搭建了線上線下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按照“大保護、快保護、嚴保護、同保護”要求,深入推進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仲裁調解協同發展,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維護民營經濟良好發展環境,助力民營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
完善民營企業知識產權服務體系。構建民營企業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全方位、多維度維護民營企業核心利益,近年來,推出專利、商標、著作權補助申報系統和正版軟件監管系統,知識產權服務“網上辦”更加順暢。積極支持湖南省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知識產權運營機構及高校知識產權中心就近為創新主體提供便利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著力加強企業知識產權服務,組織中介機構面向1282家中小微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托管工作。聚焦全市22個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中15個產業(行業)、25家企業開展專利導航研究。設立長沙市商標品牌指導服務中心,為民營企業提供商標品牌指導服務。搭建了全市版權交易平臺—馬欄山版權服務中心。推動工程機械、生物醫藥、新材料等7個重點行業專利數據庫向公眾免費開放。
成立知識產權保護專業機構。建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為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提供集中統一的申報、投訴、處理中心。近兩年,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審核通過備案企業857家,接收預審申請總量1998件,預審合格進入快審通道專利申請456件,授權專利408件。聯合國家專利復審委率先全國保護中心開展專利無效遠程審理,探索建立專利無效與專利糾紛訴訟聯合審理機制,共開展專利復審、無效遠程口審、巡回口審、專利審查巡回審理案件24件。2019年,經保護中心預審專利實現發明專利授權從22個月縮短到最快44天、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授權最快2個工作日,發明專利授權率達90.5%以上,實用新型授權率99.5%,外觀設計授權率100%。
持續開展民營企業產權保護宣傳引導。多種渠道開展民營企業產權保護宣傳,推動民營企業提高知識產權自我保護意識。近兩年,以“4·26”知識產權宣傳周為抓手,運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組織知識產權主題論壇、講座沙龍、政策宣講會等多種形式的知識產權“五進”(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進園區、進社區)活動90多場次,拍攝《長沙邁向知識產權強市之路》專題宣傳片開展專題宣傳活動。面向民營企業管理人員常態化開展知識產權高級研修班等各類專題培訓。向民營企業廣泛征集知識產權典型案例,并編發知識產權保護案例集和典型案例集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