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華
省級財政對差旅費再壓減30%,對公務接待費、會議費、培訓費再壓減60%;嚴禁新建樓堂館所,不得新增購置一般公務用車;不得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變相增加編外人員經費……近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向省內各市政府、各省政府部門以及各高校發出上述通知,要求全面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
山東省的這則《通知》,一時引發公眾“熱議”。恐怕不僅僅因為如何壓減經費,過好“緊日子”,還包括《通知》強調的制度剛性,尤其是對財政資金使用、管理的全過程監管,以及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行為的“零容忍”。過好“緊日子”,既需要明確具體要求,也要扎緊制度的籠子。
相比往年,2019年中央部門決算公開呈現新特點—貫徹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從全年情況來看,很多地方和單位堅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鏈條,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強化績效目標管理,做好績效運行監控,并開展績效評價和結果應用。事實證明: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帶頭過“緊日子”既有賴于良好的作風養成,也離不開嚴格制度約束,只有嚴格落實制度,過好“緊日子”才會更持久,才會取得良好效果。
過好“緊日子”,制度不能“缺席”。過好“緊日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長期始終如一地堅持,方能見成效,并且,過好“緊日子”,還有賴于良好習慣的養成。而良好習慣的養成又離不開剛性制度約束,只有扎緊制度的籠子,嚴格落實制度、增強制度剛性,才會有助于養成良好習慣,過好“緊日子”。否則,很可能功虧一簣。
過好“緊日子”的內容廣泛而具體,從嚴格控制辦公場所裝修改造到嚴控會議費、培訓費支出,從嚴控以黨政機關名義主辦的節會、晚會、賽事、論壇等大型活動規模和支出預算,到嚴禁超編制、超標準配備公務用車,等等。如果缺少制度規范,由于涉及單位多、事項多、時間長,難免導致出現尺度把握參差不齊,或者緊一陣、松一陣,而影響最終效果。如果嚴格制度規范,堅持一把尺子量長短,提升制度執行力,壓縮彈性空間,將會取得良好效果。
過好“緊日子”關鍵在點滴,重點在平時。抓早抓小,嚴格落實規章,強化制度剛性,抓實抓細抓落地,將有助于更多人自覺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過好“緊日子”。
過好“緊日子”,需要扎緊制度的籠子。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過好“緊日子”看似小事,其實攸關個人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扎緊制度的籠子,從嚴格落實制度抓起,養成良好習慣,才能從根本上鏟除奢侈浪費滋生的土壤,真正過好“緊日子”,為群眾做好表率,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