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偉

第十四屆中國醫院院長年會現場。
今年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攻堅之年,也是國家衛健委公布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關鍵指標55條以來驗收結果的第一年。
隨著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將績效評價工具中的RBRVS(以資源為基礎的相對價值比率)和DRGs(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應用于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已成為行業共識。
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績效考核與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服務質量,乃至醫院運行效率等息息相關。同時,如何構建科學、有效、公平的績效評價體系,也給醫院管理者帶來不少挑戰和思考。
近日,第十四屆中國醫院院長年會召開,多家公立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總會計師及專家學者,深入探討公立醫院在堅持公益性定位的前提下,如何推進精益績效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實現醫務人員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從而完成醫院“提效率、調結構、謀發展”的發展目標。
公立醫院作為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是深化醫改的主戰場,承擔著公益性、公共性、主體性、非逐利性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職責。基于此,要把深化公立醫院改革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將公平可及、群眾受益作為改革出發點。
醫院薪酬制度當前已進入收入結構性調整時代,這就要求醫院在管理上不斷完善,改進運行機制和醫務人員激勵機制。
績效不能簡單地以金錢為激勵點,這容易導致醫護人員一切“向錢看”,偏離公立醫院辦院宗旨,應當加強公立醫院黨建,推動黨的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對于促進績效改革具有重大影響。
績效考核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是醫院實現戰略發展目標和體現定位的核心手段。績效考核改革是一個不斷改進和調整的過程,根據崗位職責,合理拉開分配差距,使醫務人員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近年來,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通過“六個一流”的戰略目標,在管理體系、學科建設、人才引領、技術創新、提升服務、美化環境6個方面,打造一流醫院管理體系。其中,在精細化管理方面,醫院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為基礎,精益績效體系建設為抓手,不斷推進精細化管理,推進管理規范化,實現績效改革,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
隨著醫改的不斷推進,公立醫院需要通過績效考核改變管理理念和醫療服務行為,實現提質、增效、降本、控費、調動積極性、保持可持續的目標,進一步引導醫院實現“三個轉變、三個提高”,從而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北京醫院臨床醫技部門采用RBRVS績效考核方案,RBRVS是以資源投入為基礎的相對價值比例。
采用RBRVS的點值法,可以將醫療服務數量、技術含量、風險程度、成本控制等考核指標進行量化,能夠客觀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技術難度和風險程度,體現優績優酬,多勞多得,更好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公立醫院的運營管理需要更加科學化、精細化。為了適應我國醫改“建設基于價值的優質服務體系”總目標,未來要在醫院推動價值醫療導向的績效考核和績效分配體系建設。因此,在醫療績效評價的核心要素里,療效測量和醫療成本測量會逐漸成為業界關注點,建立統一標準的療效衡量系統、醫療成本測算和比較方法,將成為醫院績效考核改革面臨的新挑戰。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在醫生績效分配體系的實踐探索中,對如何將價值醫療理念引入醫生績效分配體系,激勵和引導醫生從追求診療數量到追求醫療服務價值;對如何測算醫生的臨床勞動價值、療效價值如何進行同行比較這兩個問題進行了重點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是采用混合式的醫生薪酬模式。不同醫療機構、不同醫生應采取相對應的薪酬類型。為了適應未來管理式醫療模式,醫生薪酬模式應是高質量、低成本和有利于結果導向的,不同專科醫生的勞動價值或工作量是可以測量和科學比對的。二是尋找合適的能反映醫生勞動價值的工具和方法作為工作量測算基礎,并建立疾病診療復雜度評價手段。三是建立質量和成本激勵導向關鍵指標體系。四是融入醫療效果(診療績效)等考核關鍵指標。
醫院的績效管理是實現戰略定位和目標的手段,是凝聚管理層和醫務人員共識的管理制度,并不是一個發放獎勵的方法和軟件。
作為服務于全國200多家三級醫院的蓬淶數據,對戰略定位較為清晰的醫院,會根據國家和地方政策和環境作出預判,把醫院的戰略通過制度分解到科室、醫療組。
DRG付費之后,所有超出醫療質量需求的項目都是醫院的額外支出。要徹底改變管理觀念,當前的績效制度需要推倒重來。建議透過績效制度,引導學科帶頭人關注關鍵的DRG組,科室管理要精細化到DRG組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成本分析。
從醫院、科室、醫生層面,對DRG不同維度醫療績效指標測算與成本分析,尤其是設計了對每一個病組的關鍵臨床路徑標識、設置方法,對藥品和材料合理成本使用基線數據對比,為精細化的成本控制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