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張梟

陳軍。北海市第二看守所所長
9月28日,北海市第二看守所榮獲全國公安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疫情零感染、隊伍零減員、事故零發生,所長陳軍和他的同事是怎樣做到的?
去年12月,陳軍到北海第二看守所任職。到所里后,陳軍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一個多月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
一進所里,幾棟老舊建筑映入眼簾,幾乎看不到什么新的設施,監所一角甚至飼養著雞、豬。由于長期超負荷關押,所里警力嚴重不足,甚至沒有武警把守。
“每天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過去10個月,陳軍都是這樣的狀態。
早晨7時,陳軍準時出現在監區大門口,看著值班民警陸續進入監區,然后去監控室了解監倉內的情況,緊接著去醫務室,聽巡診醫生匯報在押人員的健康狀況。一圈下來,陳軍心里踏實了很多,之后再回到辦公室忙其他工作,或者外出辦事。
白天,陳軍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不斷有電話打進來。吃一頓飯的工夫,他要接好幾個電話。加班加點是常態,平日,他一般要忙到夜里11點多,才能結束一天的工作。
疫情暴發后,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陳軍第一時間對監所進行封閉化管理。一連兩個月,他沒有出過監所大門,是疫情期間在所里封閉工作時間最長的人。
春節前,陳軍85歲的母親從安徽老家趕到北海與他團聚。封閉化管理的兩個月,陳軍沒有見過母親一面。他強忍住對母親的思念,只能每天抽空和母親進行視頻通話。
非常時期,一忙起來,陳軍有時連到食堂吃飯都顧不上,就在辦公室備了一口小鍋,用來煮面條。腳上的運動鞋,裂了口也沒時間換洗。幾個月下來,陳軍的頭發白了很多。
疫情期間,針對在押人員的實際需求,看守所在管教上做了很多新嘗試。比如,對在押人員進行日查、周考、月評,讓他們每天自查自糾;要求管教員每天排查在押人員的心理問題,安排人編排減壓操,舒緩在押人員的壓力;每天安排國學經典誦讀,提高在押人員的文化素養。
哪怕過了疫情最緊張的階段,陳軍每天也會出現在所里。“只要看到所長在所里,心里就會很定。”民警李鋒說。
“老黃牛!”談及對陳軍的第一印象,李鋒脫口而出,“所長帶頭那么努力工作,起到了火車頭的作用,我們也得努力干,否則一是不好意思,二是于心不忍。”
用副所長管雪雁的話說,陳軍到所里后,就進入了“白加黑、5+2、全年無休”的工作模式。陳軍還為此舍棄了游泳這個堅持了20年的愛好。過去10個月,他一次都沒有游過。
看守所的變化有目共睹。“所內充分發揚民主,隊伍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凝聚力更強了,謀事干事的能力增強了。”北海第二看守所管教大隊大隊長陳志剛說。
“我就是一名服務員、勤務兵。”陳軍開玩笑地說,“不做點事情,你跟掛在墻上的咸魚有什么區別?”
作為所長,陳軍沒有領導架子。到所里后,陳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工作群里公布自己的電話號碼,并告訴同事,有什么事都可以找他。
封閉式管理一段時間后,民警們的頭發都長了。陳軍找來一個會理發的親戚,在看守所大門外支起一把椅子,免費給民警們理發。

慰問先進。
所里有患重病的民警,陳軍幫他們調到相對輕松的崗位,還想辦法幫助落實各項福利待遇。
陳軍剛到所里時,部分民警士氣不高,還有幾名在所里工作了十幾年的民警打算調離。但幾個月后,他們都決定不走了。“所長為我們爭取了很多政治待遇、福利待遇,讓我們有了奔頭,工作起來心情舒暢多了。”一名原本想調離的民警說。
不僅對民警,對待輔警和其他后勤人員,陳軍也是一視同仁地關心和愛護。輔警黃以靜此前在看守所接待大廳工作,陳軍到任后,看到她有工作潛質,就把她調到綜合辦公室,讓她負責所里的文案文稿撰寫工作。
黃以靜很佩服陳軍的領導風格,“陳所安排工作,不會直接下命令,而是讓你自己先想思路。如果你沒做好,他才會給出具體的指導意見。”
“所里的每個人以后都可能要獨當一面。我安排工作的時候,都會給他們留出發揮的空間。我在旁邊看著他們做,必要的時候再拉一把。”陳軍想得長遠。
“作為所領導,我不是來發號施令的,所有事情都應該親力親為。”陳軍認為,“你想讓別人怎么做,首先自己要能那樣做。”
運動員出身、生性豪爽的陳軍,也有細膩的一面。2月中旬,陳軍聽說幾名食堂的阿姨打算辭職。原來,她們希望兌現1000元的疫情補貼。
婦女節那天,陳軍召集所里的女民警、女輔警和食堂阿姨開了個座談會。會上,他向食堂阿姨們承諾一定會落實疫情補貼,還給每名女工作人員送了一朵玫瑰花,有食堂阿姨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擔任所長以來,陳軍挽救過好幾個在押人員的生命。有名在押人員隔幾天就嚷著要做一次心電圖,一年下來,心電圖積累了一沓。一天,他真的病倒了,陳軍判斷其病情,立刻安排他外出就醫。醫生告訴陳軍,如果再晚送來兩小時,他就沒命了。
還有名在押人員突發膽結石,陳軍不僅及時安排他外出住院治療,兩次到醫院看望,還請求院方給他用最好的藥,并且幫他聯系了南寧的醫院。這名在押人員康復后,給陳軍寫了感謝信。
“除了對工作充滿激情,他還勇于擔當。”在管雪雁看來,這讓陳軍贏得了所里上下一致好評。
2月中旬,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看守所突然停電。就在大家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陳軍已經卷起褲腿,蹚過淹到腳脖子的積水,沖到監區門外,指揮大家啟動人工發電、清理積水。那個夜晚,連電工都嚇得不敢出來檢修電路。
事后,有人問陳軍當時是否害怕。陳軍說,沒什么特別的想法,只想著盡快解決問題。“這時候你不站出來,你還怎么動員大家干活?”陳軍有他的做事邏輯。
“作為所領導,我不是來發號施令的,所有事情都應該親力親為。”陳軍認為,“你想讓別人怎么做,首先自己要能那樣做。”
在做事上主動擔當,在榮譽面前陳軍卻時常推讓。北海公安局施行積分量化考核,按照得分給民警評定一、二、三等獎。名額有限,陳軍主動提出不參與考評,所里其他領導也跟著放棄考評。陳軍笑著說,自己“連累了所里其他領導”。
對于個人榮譽,陳軍不爭,但如果事關看守所,他就要“爭一口氣”。原本,所里只有20多名民警,警力嚴重不足,極大地制約了看守所的發展。經過陳軍的溝通和協調,前段時間,上級部門一次性給所里配備了32名警力。
最近,有人善意地提醒他,要求每個民警都高強度、快節奏地工作,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沒辦法,我也是為了把工作做好。”陳軍說,“把事情做好是過一天,做不好也是過一天,為什么不選擇把它做好呢?”
“沒得先進的時候想著學先進、做先進,得了先進榮譽后時刻想著保先進。”眼下所里就要搬入新址,他正指揮同事們到新所做最后調試,確保順利投入使用。同時,還要確保老所安全運轉無事故。
目前,陳軍正在推進北海第二看守所創建“全國一級看守所”。“想做事的人睡不著,不想做事的人叫不醒。”他這樣鼓勵自己。通常一走出看守所,陳軍就累得想倒頭便睡,但一踏進所里大門,他又瞬間精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