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莎
摘要:在舞蹈的教學實踐中,人們很少真正由“跳舞”聯想到純粹的跳躍。“跳”在舞蹈中占有重要位置,要教授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來客觀地分析與理解舞蹈中跳躍的基本原理及其運動規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舞蹈素養。
關鍵詞:古典舞;跳躍訓練;訓練技法
中圖分類號:J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56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9-0088-01
中國傳統古典舞蹈的跳躍是從民族的審美特性出發,追求在空中舞姿的閃、展、騰、挪;又從跳躍的運動規律著眼,尋求訓練技法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準確性,從而更直接地以單一、復合、重疊、交錯的形式將古典舞的動勢和韻律擴展到空中,拓展了舞蹈用形體表現情感的上升空間。
所以,古典舞對于跳躍的追求,決定了它必須有一種精神爆發力、柔韌性和速度融合為一體的肌肉能力;決定它必須按照科學的原理進行訓練。本文談談腿部的運動規律和訓練。
一、蹲對于爆發力的影響
談到蹲與跳的關系,舞蹈屆里有一句話“沒有好的蹲就沒有好的跳”。這是因為蹲是用來訓練腿部肌肉的柔韌和力量的一種有效手段。在跳中,蹲具有兩種功能:(1)緩沖的功能。說的是當人體從空中落地的剎那,利用蹲來減緩由于自身重力造成的對各關節的沖擊力量,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2)爆發的功能,說的是爆發力的完美體現。對于跳來說,爆發力的強弱程度決定著跳的速度、高度以及舞姿是否形成的準確性。這才有了爆發力在蹲的作用下形成的跳躍。
二、爆發的運動力學分析
在跳躍中,無論是小射燕,還是燕式跳;無論是原地叉跳,還是行進的擺腿跳;首先要離開地面實現騰空,才有可能完成空中的舞姿和變化。這里所需的爆發力量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即使是小跳也有其中一瞬間的肌肉快速收縮形成的爆發。因此,爆發力對跳躍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跳躍的原理是人們常希望根據爆發力的強弱、速度來形成不同的離地速度和高度。要獲得最佳的反彈效果,需要三方面的協調配合:力量、角度和時間。根據動力學公式Ft=mv,可以理解為:若要起跳高,就要有較大的離地速度(V),而(V)又決定于人對地面的作用力(F)和作用時間(t),作用力(F)越大,作用時間?(t)越長,得到的離地速度(V)就越大。當人曲膝90度,也就是膝蓋同地面形成45度角時,就可以獲得最大的作用力(F)和較長的作用時間(t),從而獲得最佳的起跳時間和最佳的跳躍高度。
根據動力學原理,形成爆發力的前提是蹲,包括蹲的角度、速度和力量。這種時間的持續延長和關節肌肉的緩沖不是無止境的,它是受時間和角度限制的。形成爆發力的快速半蹲是要從腳接觸地面的瞬間就充當緩沖和反彈的兩重角色。因此,必須在觸及地面的一瞬間。有意識地快速地壓彈地面,給地面造成壓力,使人蹬地的力量大于人本身的重量,加強地面給予人的反作用力,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快的離地高度和速度,產生爆發力,形成跳躍。這就是“借勁使勁”,這一點對于跳來說很重要。所以,舞蹈中的跳躍才是是力量、時間、速度、角度四者的有效統一。
三、跳躍所需要的肌肉群及其運動機制
中國古典舞中的一些跳躍動作,常常以快速凝聚,漸漸延伸的方式為特點,在空中體現“點”的意識。比如大射燕跳、踢吸式跳等。這類動作,除了遵循其運動規律之外,還要依靠全身性的肌肉協調配合來完成。
在舞蹈的各類跳躍中,要具備肌肉的收縮性,必須要以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作為前提的,這是因為只有當肌肉的拉長達到一定限度之后,再被反彈回來,才有可能形成收縮。
四、關于訓練
爆發力形成的前提是蹲,蹲的訓練就成為跳躍訓練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首先是強調規格。無論是低班還是高班都不能忽視。除了外開、立腰等基本要求以外,蹲時更一定要注意提胯。同時膝蓋向旁拉開,像擠壓一個氣球似的,腿胯都不能“松”或“懈”。立時更要強調上拔到頭,而不是一般的拉直,一定要把肌肉收到最高的位置,半腳尖上的蹲對拉長股四頭肌和提胯都是很有效的手段。這樣,才能使肌肉的拉長和收縮做到最大限度,取得最好效果。
其次是節奏處理。掌握了各項規格要領,注意用力的方法。新生剛剛入學的跳躍訓練,在力度和高度上仍然屬于初級階段。所以,在這部分教學時,可以結合平穩的節奏來進行教學,使學生著重于方法和要領的掌握。筆者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隨著中跳和大跳數量、質量、強度上的不斷提高,蹲的節奏應當根據需要進行變化處理。也可多運用慢中蹲快起的形式,訓練肌肉快速收縮的功能,從而有效掌握爆發的原動力,同時還可以將快蹲快起,慢蹲慢起,快蹲慢起等不同節奏的要求,增強肌肉的應變能力和控制能力。
有了力量和速度,還要在跳的實路中尋求巧妙的用力方法。把握“借勁使勁,不松不蹦”的原則,依靠肌肉本身的快速收縮實現騰空,體現中國古典舞在空中的變化和需求。
舞蹈的跳躍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這里講的只是局部的分析。主要是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來客觀地分析與理解舞蹈中跳躍的基本原理及其運動規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舞蹈素養,同時也減少了盲目訓練,隨時隨地把握訓練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