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內
9月1日,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沖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本次成果是將792顆我國自主產權的達爾文2代類腦計算芯片集成在3臺1.6米高的標準服務器機箱中,形成一臺機架式類腦計算機,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于小鼠大腦。
9月4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表示,慧眼(HXMT)衛星團隊通過對x射線吸積脈沖星GRO J008-57的詳細觀測,采用直接測量的方法得到該脈沖星表面磁場強度為約10億特斯拉,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直接且非常可靠地測量到的宇宙中的最強磁場。
9月6日,CRH380AJ型高速綜合檢測車首次試跑連淮揚鎮鐵路揚州段,這是目前世界上運行速度最高的檢測列車,極限時速可以達400公里。因該組動車為黃色,被比喻為"黃醫生"。
9月8日,國家航天局表示,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標志著我國已經具備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
9月20日,歷時30個月的建設,我國首個自營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順利投產,這也是目前我國在南海開發產量最大的新油田群,高峰年產量可達420萬立方米,能夠滿足400多萬輛家用汽車一年的汽油消耗。
9月22日,成都多災種預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標志著全國首個多災種預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9月23日,自然資源部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海豚”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圓滿完成海試工作。這是國內首臺移動式海洋地震儀,最大下潛深度1050米。
9月26日,國家"東數西算"產業聯盟在甘肅省蘭州市成立。這個產業聯盟將搭建東西部算力供需對接平臺,優化我國東中西部算力資源協同發展格局,有助于形成自由流通、按需配置、有效共享的數據要素市場。
9月28日,國產高原無人直升機AR-500C在四川稻城亞丁機場創造了海拔4411米的國產無人直升機起降高度新紀錄,基本具備全疆域飛行能力。
國 際
9月1日,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次研討會以"加強多邊主義,共創美好未來"為主題。
9月16日,經合組織發布了《經濟展望中期報告》,將全球2020年GDP變動預期從下滑6%上調至萎縮4.5%,2021年經濟增長預期同步上調至5%。此外,報告指出,按照目前的經濟和疫情態勢,中國將是2020年二十國集團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
9月25日,富時羅素公司宣布中國國債將被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