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

解放后,由于中醫教育體制的變革、師承中醫培養模式的衰弱、中醫人才的流失,上海中醫流派不復當年的輝煌。因此對海派中醫流派的搶救和保護、傳承的研究和弘揚迫在眉睫、刻不容緩。丁明代表在今年初的市人代會上提出相關建議,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澤洲親自督辦。
深入基層調研。如何總結中醫大家的成才之路以啟迪后人,如何傳承其學術思想及臨床診療經驗以造福后人,是上海中醫藥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7月28日下午,徐澤洲副主任帶隊赴曙光醫院實地調研,召開督辦會,聽取市衛生健康委關于代表建議辦理情況和下一步對辦理結果跟蹤推進的匯報,并與部分名中醫交流座談。
近年來,市衛生健康委首創以“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為基礎的中醫藥學術思想傳承模式,通過名老中醫傳幫帶,培養了一批接班人。開創性地將師承教育與學位教育相結合,改革和創新了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有了突破性進展。首創中醫流派傳承研究基地建設,對于傳承三代以上、目前還有傳人在臨床一線開展工作、生命力比較強的海派中醫流派進行系統梳理和研究,尋找其得以持續傳承的內在規律和動力,同時開展海派中醫流派傳承人才項目,培養流派傳人。為了規范師承類人才培養項目,市衛生健康委率先制定《中醫藥師承教育管理辦法》,建立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中醫醫術實踐人員的師承教育規范化管理制度。
轉變體制機制。針對丁明代表提出的建議,市衛生健康委表示,將根據中共中央和市委相關意見以及代表提出的具體建議,在今年的衛生健康政策研究課題中設立“中醫藥活態傳承模式研究”,以便從機制體制上找到更好地傳承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的路徑。在今年的中醫藥條例制定中,增加“本市鼓勵支持名老中醫藥專家帶徒授業”的相關條款,從制度層面支持名老中醫藥專家開展學術經驗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