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萍
一、現狀與分析
戶外建構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游戲之一,每次建構游戲,幼兒都會樂此不疲,流連忘返。在游戲中,幼兒掌握了一定建構技能,會恰當選擇不同的建構材料拼搭,熟練運用接插、排列、組合等技能進行綜合搭建,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能根據經驗進行想象搭建,有助于挖掘幼兒潛能,幫助幼兒成長?!队變簣@指導綱要》中,明確規定“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這說明幼兒數概念的發展在幼兒園教育中是受到重視的。但是游戲過程中通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
現象一:凱凱、皓皓、謙謙和朗朗是戶外建構最積極的參與者。游戲開始,凱凱和皓皓兩個小朋友負責搬材料,他倆先是搬來了4把竹梯子,把梯子橫七豎八放在操場上,接著又去搬來了高低不一樣的人字梯,搬完了梯子又去墊子區搬來了一張又一張的墊子。負責搭建的謙謙和朗朗說:我們搭的飛機樂園不用太多墊子。凱凱和皓皓還是覺得不夠,還在一直搬,結果結束游戲時間到了,謙謙和朗朗只是用梯子與木板組合搭了飛機的主體部分,墊子只是采用了幾張,還有好幾把竹梯子和人字梯都零零散散地放在地上,沒充分利用材料進行搭建,耗費了時間又影響了搭建進度。
現象二:建構活動游戲中,雖然有了操場這個大環境作為孩子想象與創新實踐基地,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建構,但每次游戲都發現,幼兒只是把材料隨意地進行拼搭,對每一種材料的屬性與功能并沒有進行了解分析,結果搭出來的是一個個小型作品,不夠大氣。
可見,隨著幼兒年齡階段的變化和建構能力的推進,幼兒需要融入的不再僅是建構的技能,多種建構材料的運用,同時還需要對了解結構材料的屬性、組合、排列、堆積,因此需要遷移運用數學認知中形狀、數、排列規律、物體特征、幾何空間關系等。結合《3-6歲幼兒學習和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幼兒數學認知經驗的發展目標為: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數學的有趣和有用;感知理和理解數、量及數量的關系;感知形狀與空間的關系,建構游戲正是幼兒融入了許多生活經驗的常見的游戲之一,能充分利用實際操作,借助實物的多種材料理解、運用和內化數學多維度概念。而大班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之間的一個轉折期,也是孩子從游戲階段向學習階段轉折的一個時期,愛學、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欲望,學前后期的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積極的求知探索態度,在戶外大型建構游戲中提升大班幼兒的數學能力,做好幼小銜接,為幼兒入讀小學打好基礎,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二、行動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數字信息,科學技術迅速發展變化的時代,這一時代對個人的數學認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南》指出:讓幼兒在運用解決實際生活過程中的初步感知數學的有用和有趣,能夠激發和保持幼兒對數學學習的持久動機和興趣,喜歡數學,愿意學習數學,并具有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意識和能力?!队變簣@指導綱要》中,明確規定“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p>
經過幾年幼兒園戶外自主建構游戲的開展,幼兒園游戲環境也根據孩子的需要,幫助孩子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進行了數次的調適、規劃、布局,打造適宜的戶外環境。在自主游戲的環境中,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游戲,玩什么,怎樣玩,自己去決定,從而解放了幼兒的大腦、眼睛、雙手和嘴巴,讓幼兒在玩中去學習、去創造、去探索,既滿足了幼兒的欲望,又發展了個性,既發展了智力,又培養了能力。皮亞杰指出,通過積木游戲,兒童可以學習分類、測量、排序、數數,了解深度、寬度、長度、對稱和空間等數理邏輯知識。幼兒能夠在積木建構中將這些抽象概念轉化為感性認識,這些數學經驗有利于培養幼兒早期的數學思維,激發對數學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為今后開發數學能力、學習科學知識奠定基礎。
三、第一次行動:提升幼兒數概念的認知
(1)第一次實施行動措施
1.巧用問題引思考
發現并提出具有數學因素是幼兒鞏固數認知的基礎,而高質量的提問,有助于孩子在建構中解決各種問題,例如,在“飛機樂園之飛機滑梯”中,幼兒第一次游戲,分工不明確,對各種材料使用的量不夠清晰,以致在游戲時間內,材料不能有效得合理利用,只搭了一條滑滑梯,幼兒沒能完成搭建任務,教師可通過巧妙提出各種疑問,引導幼兒思考:只有一條滑滑梯行不行,為什么?怎樣才可以滿足更多人一起玩。我們班一共有幾個小朋友?要搭幾條滑滑梯才能滿足全班小朋友一起玩?為什么滑滑梯太短?你用了多少塊木塊來搭建?如果想把滑梯變長有什么方法?你認為增加多少木塊適宜等等。通過不斷發問,追問,讓幼兒思考,知道可以通過搭高、多大幾條滑滑梯就可以解決多人同時玩的解決策略。
2.游戲計劃來領航
計劃在幼兒戶外自主游戲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游戲開展前,我們可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要做計劃,做計劃是為了什么。關注幼兒的游戲內容,并且根據事先對他們的觀察,了解其真正需要。計劃的制訂用畫圖的方式進行,從單一的圖逐漸到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制訂。例如,在”飛機樂園”主題建構活動前,教師傾聽每個幼兒的想法,啟發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游戲前的預設計劃,引導幼兒分析每一種建構材料的特性,并通過繪畫加數字的方式把自己在游戲中所需要的材料與數量記錄到游戲計劃當中,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的操作中,幼兒根據計劃很清晰知道每種材料需要的數量,從而提高了建構的速度。
3.一日生活再融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1)值日生工作,在勞動體驗中學習數概念。值日生進餐時將碗和筷子一一對應,一組有多少人,需要多少碗飯菜,幾雙筷子,都需要值日生去開動腦筋,細致地觀察,在這過程中,引發幼兒主動思考,在為集體服務的勞動體驗中進行數概念的運用。
(2)生活化的數學活動內容。如,“生活中的數字”“有趣的電話號碼”等教學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觀察明白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數字,如,電話號碼、門牌號碼、手機號碼、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超市物品的價格、車牌號碼、人民幣,等等。
(3)散步活動中運用數概念。幼兒在學習過走到戶外,幼兒每天上下樓梯數一數臺階,到戶外撿落葉,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找找落葉樹、常綠樹各有幾種,統計幼兒園戶外的大樹種類,遇到的其他班級的幼兒,數一數有多少個小朋友,都是我們每天數概念學習的機會,生活是幼兒獲取數學知識的源泉,數學來源于生活實踐,也應用于生活實踐。
(三)第一階段行動評價
1.收獲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調整及反思,幼兒空間思維、想象力、動手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幼兒建構能力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幼兒在戶外建構一次次的摸索與實踐中,能夠在游戲前的計劃中清晰地列清楚各種材料的數量,做到心中有數,搭建的速度與效率有了明細的提高。幼兒對這個富有冒險與挑戰的建構游戲更加喜歡了。
2.下階段措施:觀察中發現幼兒重視了數量的匹配而忽略了搭建物體的組合與構造,有些幼兒雖然在計劃中表達自己想搭建的東西,但是往往并不能按計劃實施。如何讓幼兒保持對建構游戲的興趣,同時讓幼兒對自己搭建的作品滿意,體驗成功感,下一階段注重在加深幼兒形狀的認知方面進行新一輪的行動研究。
四、第二階段行動:鞏固幼兒對搭建主題物體形的感知
(一)第二次實施行動措施
1.同伴合作效率高
幼兒園一日生活離不開合作交往,它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體現個性特征的綜合心理能力,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合作在幼兒園每日的游戲活動中出現的頻次比較高,尤其是建構游戲。開展小組合作是培養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在整日活動中構建好合作的氛圍與環境,讓幼兒通過兩兩合作或者小組合作搭建中體驗交往的快樂,并且能更快速高效地完成搭建任務,為幼小銜接做好準備。
2.互動分享樂趣多
(1)游戲前飛機模型大碰撞
根據“飛機樂園”搭建主題,教師可以提前讓幼兒從家里帶來各種各樣的飛機模型,進行飛機模型的欣賞互動,每個幼兒通過語言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模型特點,在邊觀察邊討論的互動氛圍中,幼兒可以更清晰得掌握飛機構造的細節,如機翼、機身、尾翼等,在觀察完這些實物模型后,小朋友搭建起來更加心中有數,對細節的處理也會更加胸有成竹。為了讓幼兒更加具體了解飛機的組成與外部構造,老師可通過搜索相關網絡資源和圖片資料讓孩子認識,幼兒通過觀看圖片資料,知道當飛機空中飛行有危險時可以試乘坐逃生滑道逃生,于是產生要搭一個逃生通道的想法。
(2)游戲后的回顧與分享
在每次戶外建構游戲后的回顧環節,圍繞幼兒的結論、推理進行交流討論。鼓勵同一小組的幼兒與同伴交流。同一小組同伴間的交流討論也能有效地幫助幼兒反思和自我修正,有時同一小組的同伴能夠比老師更有效地為同伴提供方法與策略。
如,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又產生了搭建“休閑小站”想法,于是,幼兒用一字凳和木板組合搭建了上下兩層呈現空間感的休息站。
3.解決問題辦法多
在實施戶外自主游戲的過程中,幼兒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幼兒遇到困難時,老師要引導幼兒將新問題與以往知識經驗相聯系,讓幼兒自己尋找答案,通過觀察、比較、推理、模仿等方式探尋答案并獲取新經驗。例如,在“飛機樂園”搭建過程中,幼兒發現直接把木板架在梯子上是不平整的,會晃動的,有安全隱患,于是幼兒通過在木板上加木磚、輪胎增加重量讓木板穩固,嘗試后發現木磚、輪胎也是很容易掉下來,于是在老師的啟發中想到借助繩子扎帶等方式解決了讓木板在梯子上穩固的策略。
(二)第二階段總結與反思
在幼兒園開展戶外自主游戲及基于幼兒的興趣,發現的問題實施課程改革,要隨時融進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使幼兒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和教師共同參與課程的組織,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或旁觀。在幼兒搭建過程中,幼兒實現數與形的轉變,而且幼兒在合作探究中,不僅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學習與人溝通、協作的策略。在開放的游戲中,老師的注意力不要固定在一個結果上,而要將注意力放在游戲的方法、過程中,關注游戲讓幼兒帶來的愉快體驗及經驗的累積上。通過PBL、榜樣作用、實驗法等方法進行追蹤研究,幼兒建構游戲有了質的變化,他們的“飛機樂園”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從單一的滑道到多條滑道對稱搭建,搭建逃生通道,幼兒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搭建,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不同他們搭建過程中尋找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有的幼兒會用選擇捶打、貼近木板傾聽等方法檢驗搭建的穩固性;有的通過增加重量來檢驗搭建物體的平衡;有的幼兒會利用目測方法搭出兩邊對稱的滑滑梯;有的則會選擇用借助輔助材料繩子把搭建在上面木板固定,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立的學習方式,他們還給飛機滑梯旁邊搭建了“休閑小站”,伙伴們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玩。隨著游戲內容的不斷豐富,幼兒的學習從建構游戲逐步向角色游戲演變,從而衍生出一系列的持續性的學習,將各種游戲融合在一起,幼兒主動參與其中,從而產生更好的互動。
五、第三次行動設想:提升空間思維能力
1.保留作品方法多
幼兒經過努力搭出來的作品,都是幼兒體驗成功的直觀表現,在建構游戲結束后,教師可通過各種方式保留孩子的作品,讓幼兒持續對建構活動產生興趣。
(1)表征記錄:游戲結束,引導幼兒通過繪畫表征的形式把自己的建構作品記錄下來。
(2)照片:幼兒在游戲中的情況,特別是能展現幼兒學習過程或及決問題過程的照片。
(3)錄音、錄像:錄像為教師提供真實可信的游戲情景,記錄相對比較全面的現場因素。
2.教師評價多元化
游戲評價是幼兒游戲的一部分,通過靈活多元的評價,有助提高幼兒的建構水平,促數學能力的發展。
3.家園共育促成長
《幼兒園教育指導教育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奔彝ズ蜕鐓^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能為課程提供重要資源和支撐。從“飛機樂園”的建構活動開始至結束,家長為幼兒準備好小水壺、遮陽帽,汗巾、衣服等物品,為幼兒進行戶外建構游戲提供了物質保障,為幼兒實踐建構保駕護航。此外,游戲結束后的收拾與整理習慣向家庭延伸,讓幼兒在游戲中不斷發現問題,不斷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由社區向家庭的延伸輻射,充分體現了有意義學習的廣度。
參考文獻:
[1]李秀湄,馮曉霞.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3](英)莎曼.觀察兒童實踐操作指南(第三版)[M].單敏月,王曉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