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信息化是財會行業在新時代轉型的重要方向,為貫徹落實國家的創新發展戰略,推進信息化發展進程,促進財會行業的整體效率提升,就要抓住信息化的發展契機。本文將簡要介紹“互聯網+”的意義以及其在高校會計學專業的應用,旨在推動高校會計學信息化轉型,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養。
關鍵詞:互聯網+;會計學專業;實踐育人平臺
一、引言
互聯網經濟的快速崛起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變革中,教育教學行業面臨著轉型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當前,我國高校會計學專業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還相對落后,這樣的教學水平已經不適合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未來在會計行業中的發展。要提高學校的教學能力,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知識,就要乘著“互聯網+”的巨浪,在信息化的潮流中抓住機遇,促進我國高校會計學專業的發展。
二、“互聯網+”的教育意義
(1)智能終端的普及推動傳統課堂的變革
在國內很多城市,智能終端已進入常規課堂,這些設備攜帶方便,學生能打破時空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的泛在學習,接收學習信息,進行遠程交互。現如今,各類APP學習軟件、線上教育、線上學習資源的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更加個性化、智能化。這給傳統的課堂帶來了新的思路,教育教學要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進行更新,以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而且隨著信息化2.0政策的出臺,相信“互聯網+教育”在今后幾年內將會引發新一輪的教學變革。
(2)海量教學資源實現個性化教學
互聯網時代是第三次人類歷史的革命,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實現了資源的共享,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能夠隨時隨地獲取知識。信息化時代,學生要跟上時代要求,就要掌握基本的網絡學習技能。對學生而言,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一方面可以拓寬知識面,另一方面多媒體技術的表現性強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同時,隨著智慧課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師的教學變得更加個性化、智能化,個性化教學變得相對容易實現。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會計學實踐育人平臺搭建的策略
(1)搭建校際互通網絡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任何人或者組織單位都不能脫離外界而單獨存在,因此高校在“互聯網+”時代下更要從學校自身發展出發,與其他學校保持密切合作和聯系,搭建校際互通網絡,并以此為基礎共同開發育人實踐平臺。高校之間存在競爭,也存在合作,良性的競爭合作關系能夠促進學校資源互通,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跨越學校建立實踐育人平臺可以有效整合教學資源,避免學校隱形競爭帶來的資金和技術的流失,學校之間優勢互補,共同搭建和推進平臺的建設使用,從而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對于會計學專業而言,財會專業相對弱勢的學校可以通過搭建校際合作網絡,與財會強校如財經大學進行資源共享和交流合作,更好地帶動本專業的發展。
(2)提高實踐育人平臺的教師素養
現代教育技術正在逐漸向科學化和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雖然很多高校都引進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其他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教師,尤其是年紀稍大的教師,還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自身的互聯網素養還有待提高。缺乏信息技術素養的主要表現為課件的設計過于老套古板,課件的排版不夠規范,內容不夠深入,同時缺乏創新性,課程與生活實際脫節嚴重。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發生深刻的變革,以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的方式正在逐漸淘汰紙幣時代,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因此會計學也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師要更好地指導學生首先自身要接受互聯網文化,轉變教學思想,認識到互聯網+對當代教學的意義,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是有必要掌握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教學操作的。學校要積極引導教師進行相關的學習或者培訓,讓互聯網技術更好的服務于教學工作。
(3)依托平臺加強培訓和考核,提高學生專業素養
“互聯網+”實踐育人平臺參與學生的日常教學、培訓和考核,使學校的教學管理更加科學有效。“互聯網+”參與學生培訓,不僅可以挖掘學生的潛力,同時對表現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可以指導學校管理者制定正確的方案來完善制度。利用大數據技術,學校對學生的考核不再是單一化操作,而是可以多方位全面考慮,這樣增加了考量的科學合理性,有利于學校量化管理。傳統的教學管理方式在考核上難免會存在誤差,而對數據的精確把握能夠幫助學校做出最合理的決策,長遠來看有利于學校長遠健康發展。因此,將互聯網+實踐育人平臺引入到學校教學管理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科學考核方式下,平臺能夠準確記錄學生的各項指標,幫助教師有針對性的根據數據改進教學方式和實現個性化教學。當然,實踐育人平臺的使用要在合理的范圍內,不能涉及到學生個人隱私和損害社會利益。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時代,教育者要有互聯網意識,利用好網絡工具來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無論是高校的會計學專業,還是其他專業的學習,互聯網都能提供新的學習思路和方法。搭建好實踐育人平臺需要學校重視,努力開展校際合作,同時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科學使用教學平臺,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工具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薇薇.線上線下 創新課堂—互聯網+時代高校課程教學方法改革[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12):177-178
作者簡介:樊書岑(1987.03-),女,漢族,四川省西充縣人,碩士,講師,四川工商學院,研究方向:會計、金融、商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