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逸峰
【摘 要】在市場經濟的不斷推動下,戲劇藝術的發展開始向產業化發展的模式轉變,并逐漸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以市場經濟下的戲劇產業化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對當前戲劇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戲劇產業化發展層次性參差不齊、戲劇產業化發展缺乏人才支撐、戲劇產業化發展的市場需求不良等問題進行了初步探析,并嘗試從優化戲劇作品創作、促進資源整合等多個方面入手,探尋戲劇產業化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路徑。
【關鍵詞】市場經濟;戲劇;戲劇產業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J8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0-0030-02
近年來,為了迎合時代的變化、適應歷史的發展,文化藝術領域也紛紛開展了一定的體制改革,國內諸多的戲劇藝術團體也進行了體制上的調整。很多戲劇藝術團體作為一種獨立的經營實體先后走向市場,并以演出的形式獲取收益和社會影響。市場經濟下,戲劇藝術正式開始采用圍繞市場需求開展創作和表演的產業化發展模式[1]。那么,從市場經濟的視角而言,戲劇藝術從不以經濟效益為主的發展模式向基于市場需求進行創作并重視市場效益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的轉變,究竟是其自身的發展趨勢還是市場經濟的變相推動呢?這種轉變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弊呢?
一、市場經濟下的戲劇產業化發展
近年來,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市場經濟的各要素逐漸融入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戲劇作為傳統藝術的一種,也開始在市場經濟所產生的文化解構力量的影響下,逐漸以世俗化的方式納入市場的范圍,并成為一種能夠滿足人類精神需求的消費對象。戲劇藝術,不再以一種單一的審美或教化工具的形式存在,而是逐漸變成一種可供大眾進行消費和消遣的非物質商品。當前,戲劇藝術這種發展形式和存在形式上的產業化轉變,已經被很多戲劇工作者所接受,且極為有效地促進了戲劇藝術的傳播和發展。市場經濟下,戲劇的這種產業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戲劇藝術宣傳的最大化和傳承的最廣泛化;反過來,戲劇作品的流傳也使得戲劇藝術的創作者和消費受眾者的精神效用達到最優化。這是戲劇產業化給戲劇創作及傳承發展帶來的積極作用,但是如果過度的產業化,也必然會導致戲劇藝術基本審美功能的消減甚至扭曲,不健康的產業化也會嚴重阻礙戲劇藝術的傳承發展。
二、市場經濟下戲劇產業化發展的困境
(一)戲劇產業化發展層次性參差不齊
當前,國家和地方的相關部門單位已經為促進戲劇的產業化發展頒布了大量的文件,并在持續加大扶持力度,但是由于受到一些現實因素的制約,戲劇產業化發展存在著明顯的層次性參差不齊的問題。首先,當前大部分的大型戲劇藝術團體或國家編制型的戲劇藝術單位,因其自身經濟實力雄厚、優質資源充沛以及人才較為豐富等因素,整體運營效果十分良好。但是與之相反,一些小型藝術團體或單位,卻因自身發展實力不足、抗風險能力低下、資源短缺等原因而面臨著生存艱難的問題。其次,盡管當前各項促進戲劇產業化發展的措施都是健全的,政府與高校也圍繞較為主流的戲劇流派成立了相關的交流和研究機構,但是這些措施的采取均是針對于較大規模的或者國營性質的藝術團體,對于民間的小型戲劇藝術團體或小型戲劇流派等卻并沒有成立專門的管理和研究機構,這就致使非主要流派的戲劇藝術和團體得不到相關的保護和支持,這部分藝術團體便很容易因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不足而無法繼續發展,或很容易為獲取相關的經濟效益而忽略戲劇藝術本身的審美價值和傳承價值。
(二)戲劇產業化發展缺乏人才支撐
戲劇藝術的傳承和產業化發展都需要優質的人才隊伍支撐,但是當代年輕人基本都不曾受到來自戲劇藝術的熏陶,對戲劇藝術的興趣十分淡薄,加之很多戲劇的內容是不符合他們的審美趣味的,這就導致大部分年輕人都不愿意學習戲劇以及從事有關戲劇方面的工作。同時,當前我國只有少量高校設置了專門的戲劇藝術專業,很多高校還是將戲劇設定為選修科目,更沒有設置專門的戲劇產業化管理專業。這種學院培養體系的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專業人才的缺乏。此外,相對于主流的戲劇團體而言,當前很多民間的小流派戲劇藝術團是不具備完整傳播和運營體系的,也不存在正規的人才培養,這也導致從事戲劇藝術傳承和產業化發展的人才極度匱乏。
(三)戲劇產業化發展的市場需求不良
在市場經濟體制中,根據需求創造供給,并反向影響需求,是一個普遍存在的規律,這一點在戲劇產業中亦是如此。戲劇產業化的順利發展,不僅取決于人民的購買力,還取決于公眾的購買習慣和文化素養,尤其是公眾對其所購買的“商品”的認知和價值認同。但是在當前社會中,戲劇藝術并沒有成為一種主流的藝術,很多地方的戲劇演出往往會出現一種觀眾缺乏的現象。尤其是一些傳統戲劇,觀看人員更是寥寥無幾,大部分公眾對于戲劇藝術的認知和接受都處于被動的狀態,不具備主動為戲劇藝術消費的意識。戲劇產業化發展正面臨著民眾消費習慣和意識欠缺所造成的市場需求不良的困境。
三、市場經濟視角下優化戲劇產業化發展的建議
(一)加大對優秀戲劇作品創作的支持力度
戲劇產業化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優秀的戲劇藝術作品的支撐。所以,政府和相關部門都應當加大對能夠有效傳達積極向上的文化精神的作品,尤其是能夠正確遵從人民的審美眼光的優秀作品的創作支持力度和宣傳推廣力度。嘗試在不斷開拓戲劇藝術的文化領域的同時,激發民眾對戲劇作品創作的興趣和熱情,傳遞不同戲劇劇種的文化審美價值。同時,我們應當認識到,優質的演出場所和完善的監管條例也是戲劇產業化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要不斷優化對現有演出場所的建設和管理,力爭為小型團體提供有力的發展支持,并嘗試加強對相關戲劇單位和戲劇作品創作的監管力度。通過對具有正能量的、具有時代特征的且能夠反映出創作的精神世界和積極的藝術價值的作品的篩選,充分展現戲劇藝術的魅力,喚醒民眾內在的精神文化需求,進而將之轉換成實際的戲劇藝術消費力,促進戲劇的產業化發展。
(二)以市場為導向,促進跨界資源整合
在市場經濟下,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應當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戲劇產業化的發展也應當在市場的導向下,由政府統一規劃并進行局部調整。各戲劇團體自身更要遵循一定的市場經濟規則,主動遵照市場經濟現行的合理的供求體制和競爭機制等進行運營。政府也可在借助市場作用的前提下,促進不同地區的不同劇種和不同發展模式的有效融合,通過相關藝術人才的培養或藝術品牌的建立來推動戲劇的產業化發展[2]。同時,我們也可以嘗試將戲劇資源與劇院進行整合管理,形成獨具特色的本土戲劇文化表演產業鏈,還可以嘗試將戲劇藝術與其他文化資源進行有機結合,推動戲劇的產業化發展。
(三)同步優化戲劇的傳承保護和產業化研究開發
戲劇的產業化發展,始終是建立在戲劇不斷傳承和發展的基礎上的。所以,促進戲劇的產業化發展,勢必需要加大對戲劇文化的關注與傳承力度。戲劇產業化發展的根本在于對戲劇藝術進行傳承保護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產業化開發研究。對此,國家及各高校可以構建專門的人才培養機制,進行相關研究,加強對戲劇藝術和傳承人才的保護和支持力度。而為了進一步促進戲劇產業化發展,諸藝術工作者也需要對戲劇藝術進行深入的研究、調研,以深入了解戲劇藝術的內涵。尤其是針對一些較為小眾的不主流的戲劇流派,更要加大開發研究力度,凸顯并放大其審美價值和商品屬性。與此同時,單位或政府也可出資建立具有針對性的戲劇藝術研究機構,或設立專項研究資金,并建立一定的監管機制,對戲劇藝術的審美藝術價值和開發及產業價值等進行科學的評價和分析,以促進戲劇產業化的科學發展[3]。
(四)優化戲劇演出場所并加強監管
戲劇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其產業化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便是演出場所。基于此,我們必須要不斷優化對演出場所的建設和管理,這樣才能夠促進戲劇產業化的順利發展。尤其是近年來,在國家相關部門對戲劇產業的關注和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的現實背景下,戲劇的產業化發展已經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基于此,優化戲劇演出場所,無異于是為戲劇產業化發展推波助瀾。另外,伴隨著戲劇藝術自身的不斷變革和多元發展態勢,除了優質的演出場所外,完善的監管條例也成為戲劇產業化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所以,我們在促進戲劇的演出場所不斷優化的同時,還務必要嘗試加強對相關戲劇單位及團體的管理。對此,我們也可以嘗試將戲劇資源與本土劇院進行整合管理,力爭在統一協調管理的基礎上形成獨具特色的本土戲劇文化表演產業鏈。
四、總結
總而言之,戲劇藝術的發展是離不開市場經濟和產業化的。新時期,只有在不斷創新作品形式、優化作品內容,加強保護、加大推廣宣傳力度,促進管理的規范化的多重聯合下,積極整合跨界資源,尋求共同發展,才能夠促使更多的優質戲劇作品的產生并促進戲劇藝術在市場經濟下順利健康地進行產業化發展,進而在提升戲劇產業化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同時,強化民族藝術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參考文獻:
[1]鄒榮.市場經濟對戲劇發展的積極作用[J].當代戲劇,2000,(04):16-18.
[2]曲慧敏.以文化產業化模式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思考[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12,(3).
[3]楊芳.市場經濟下河南戲劇產業化發展探析[J].戲劇之家,2016,(0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