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芬 趙杰 張雙拴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優質蔬菜的需求量不斷增長,要轉變傳統生產思路,加快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該文主要介紹了種植基地選擇、科學整地、培育壯苗、科學水肥管理等優質蔬菜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特別提出要加快推廣設施栽培,以期為進一步改善蔬菜品質,提升蔬菜產量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優質蔬菜;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史學芬,趙 杰,張雙拴,等. 優質蔬菜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3):69.
蔬菜產業是全國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蔬菜的產量和品質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近年來,現代農業進程不斷加快,先進的種植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得以推廣應用。但在長期的蔬菜種植過程中,很多農戶一直堅持傳統的生產模式,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示范基地建設,利用示范基地讓農民看到高產栽培技術的成效。
一、種植基地選擇
近年來,對蔬菜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選擇種植基地時應遠離污染區域,防止工業三廢和污染物影響蔬菜品質。通常情況下,種植基地應該與工業生產領域保持10 km以上的距離,與醫院保持5 km以上距離,與主要交通干道保持1 km以上的距離[1]。在蔬菜種植之前,應該對土壤、空氣、水質進行全面檢測,確保其符合蔬菜栽培要求。另外,還應該確保種植地土壤疏松,有機質含量豐富,各項生產基礎設施配置齊全,保證水電供給充足。
二、科學整地
種植基地選擇后應及時進行清理,深耕滅茬,對土地進行一次全面的平整處理,確保達到播種狀態。科學整地不僅能夠為蔬菜根系的生長發育營造良好的土質環境,還能殺滅土壤當中的各種蟲卵和蟲蛹,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保證蔬菜健康生長,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在土地整理中一定要將混雜在土壤當中的各種固體廢棄物,特別是化學雜質、農用地膜清理干凈,減少污染。
整地的同時做好施肥工作。要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確保所選擇的有機肥完全腐熟。嚴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減少蔬菜中硝酸鹽的含量。農村地區有機肥肥料來源多、數量廣,要加快農作物秸稈還田、過腹還田,積極推廣立體種植模式。將蔬菜種植和畜牧養殖以及糞污資源化利用有效結合,生產出來的沼液、沼渣直接還田利用,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
三、培育壯苗
蔬菜栽培過程中提高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是培育壯苗。任何品種的蔬菜栽培都應該選擇高產、穩產、抗病能力優異、耐低溫的優質蔬菜品種。播種之前應該精選種子,及時將種子當中的病蟲害顆粒、機械損傷顆粒去除,提高種子凈度。播種之前結合溫室大棚病蟲害流行特點做好藥劑拌種,控制種子病蟲害的發生。科學育苗能夠培育健壯的幼苗,移栽后能夠快速成活,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四、科學水肥管理
蔬菜栽培過程中為確保蔬菜的產量和品質,應該做到科學施肥、科學灌溉。根據土壤養分輸入輸出相平衡的原則,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施肥之前應該進行土壤檢測,根據檢測結果確定肥料及施肥量,并進行科學施肥。在蔬菜種植過程中,禁止使用硝態氮肥和未經處理的城市垃圾以及被硝酸鹽嚴重污染的肥料。選擇的有機肥一定要完全腐熟,不存在蟲卵和致病原微生物[3]。
灌溉用水應該符合農田灌水指標,清潔衛生,不存在重金屬污染和污染物。積極推廣膜下滴灌栽培技術、微灌栽培技術、施肥灌溉一體化栽培技術。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能夠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水肥一體化技術還能促進養分的吸收,減少肥料和水資源的使用量,提高蔬菜的抗病性,確保蔬菜的產量和品質。
五、加快推廣設施栽培
人為營造良好的生產環境,能夠滿足蔬菜的生長發育,確保蔬菜在生產過程中不受季節影響,保證一年四季均能生產出優質蔬菜。通常情況下,蔬菜種植基地一般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覆蓋保護栽培等措施[2],這樣能夠提高水分利用率,提高土壤溫度,減少病蟲害發生,改善大棚內的小氣候環境,滿足蔬菜生長發育所需,促進蔬菜健康生長。另外還能夠促進蔬菜快速成熟、提早上市,補充淡季蔬菜供應不足的問題,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吳新輝. 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要點[J]. 種業導刊,2010(8):38-39.
[2] 周秀瑩. 蔬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11(14):113.
[3] 王定權. 彌勒縣大棚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13(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