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外源性污染廣泛存在于淡水池塘養殖中,不僅池塘環境受到嚴重影響,水產生物的健康生長也難以保證,甚至還會對水產品的品質安全造成威脅,需積極推廣與應用淡水池塘生態養殖技術。該文介紹了池塘中的魚鱉、魚蝦、魚魚等多品種混養模式,以及浮動草床調控、微生態水質調控、人工濕地調控與微孔增氧等技術分析淡水池塘生態養殖技術,以期促使水污染問題得到有效遏制,進一步推動淡水養殖業的發展。
關鍵詞: 淡水池塘;生態養殖;多品種混養;浮動草床;微生態水質;人工濕地;微孔增氧
蘇東瓊. 幾種淡水池塘生態養殖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3):85.
為滿足市場水產品需求,廣西地區淡水池塘養殖事業發展迅速。但傳統淡水池塘養殖模式不夠科學,很容易帶來嚴重的污染問題,對養殖業整體發展造成制約。需深入開展研究工作,促進淡水養殖業的發展。下文介紹了幾種淡水池塘生態養殖技術。
一、多品種養殖技術
此種技術應用生態學原理,具有較強的生態性與環保性[1]。應用實踐中需將淡水池塘合理生物載量納入考慮范圍,科學搭配不同品種的水產品,這樣不僅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餌料,還可以顯著凈化淡水生態環境。
1、魚鱉混養
在淡水池塘中混合養殖魚和鱉,能夠促使水體溶氧效果得到提升。鱉在生長過程中不需要消耗水體氧氣,反而通過肺的呼吸換氣,能夠顯著增多水中的溶解氧。另外,魚鱉混養能夠規避各種病害問題,鱉能夠及時吃掉病魚,避免病原體侵蝕健康魚群。同時,魚鱉混養能夠顯著節約餌料,節能減排作用明顯。
2、魚蝦混養
若在淡水池塘中對魚、蝦等單一養殖,不僅容易惡化水質,還會增加疾病的出現幾率。而魚蝦混養則可以規避這些問題,促使淡水池塘生態系統得到顯著優化。蝦能夠快速消耗水中的有機物質,緩解有機物積累問題。同時,蝦在活動過程中也能夠對底泥進行攪拌,控制底泥有機物積累量,減輕水污染。適量投入濾食性魚類能夠減少水中的浮游動植物數量,使水質得到進一步改善。
3、魚魚混養
不同種類的魚擁有差異化的生活習性,合理搭配魚的種類可改善水體環境,提升養殖效益。不同種類的魚會在不同的水層活動,因此可以構建立體養殖系統,提升淡水池塘的空間利用率。魚類之間有明顯的互利關系,能夠更加高效的利用餌料。
二、浮動草床調控技術
淡水池塘養殖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富營養化問題,進而嚴重威脅到水體生態。因此要控制池塘水體的有機物含量,遏制水體富營養化。浮動草床能夠充分發揮植物的抑制特性,改善水產養殖環境,實現生態養殖。如將水芹、水葫蘆、美人蕉等植物打造為浮動草床,能夠有效降低水中的氮磷含量[2]。由于植物類別會對有機質含量產生直接影響,因此需綜合考慮當地水體環境,合理選擇搭配植物品種。
三、微生態水質調控技術
淡水池塘養殖效益會受到微生態環境的影響,要合理調控微生態水質,保障水產品健康生長。
1、非生物環境調控
水中細菌群落、動植物等的生存環境即為非生物環境,對生物生長有直接影響。調控硫化氫、氨氮等物質可以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可以利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提升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2、細菌群落調控
研究發現,細菌群落廣泛存在于淡水池塘中,若不及時調控容易形成細菌性疫病,對水生生物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合理應用調控技術加快細菌代謝速度可以改善水體環境。
3、浮游植物調控
為保證魚類的正常生長發育速度,中期會增加餌料用量,這樣容易出現水體富營養化問題:藍藻生長速度加快,釋放大量藻毒素,嚴重破壞水體生態環境??梢允褂昧蛩徕c等藥劑進行調控,但需要嚴格控制藥劑施用量,避免對水產品品質安全造成影響。
四、人工濕地調控技術與微孔增氧技術
構建人工濕地既可以對水體、水質進行凈化與改善,又能夠發揮涵養水源的作用。濕地中的植物、微生物等通過過濾、沉淀、吸附等功能,可以有效凈化池塘水體中的廢水,進而促使池塘水體環境得到凈化[3]。實踐可知,構建人工濕地可以顯著降低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高錳酸鹽等有害物質含量,有效去除浮游生物、營養鹽等,實現水質改善目的。
微孔增氧技術對池塘底部的有害微生物具有有效抑制作用,且具有廣泛的增氧范圍,池塘水質穩定時,池塘內生物的生長速度明顯加快。過去主要在名特優水產品養殖中應用此項技術,因優勢突出,目前開始普及應用于池塘水產養殖領域。
五、結語
綜上所述,為規避傳統淡水池塘養殖模式的缺陷和弊端,需大力發展與應用新型生態養殖技術。相關人員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應用適宜的淡水池塘生態養殖技術,改善水體環境,控制資源消耗,顯著提升整體養殖效益。要進一步深化技術研究,總結養殖經驗,促進淡水池塘養殖業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魯晶. 淡水池塘魚類多品種生態養殖技術[J]. 農業知識,2019,4(10):123-125.
[2] 解曉祥. 淡水魚生態養殖技術分析與研究[J]. 江西水產科技,2019,7(14):66-67.
[3] 許玉霞. 淡水池塘節能減排生態養殖技術研究[J]. 河南農業,2018(32):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