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斌斌
【摘? 要】《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職業教育兼具教育與職業的跨界雙重屬性,其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對于社會生產力的轉化和提高具有較大影響。本文將對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讀者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中職院校;職業素養;內涵;問題;對策
引言
中職院校學生素養是學生進入社會后的必要基礎,素養高低也是學生適應社會競爭的根本,我們要加強對學生素養的培養。
1.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內涵
職業素養是指個體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主要體現為個體遵循職業內在的要求和規范,具體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習慣和職業技能等方面。中職學生職業素養主要指的是通過學校學習、實習(實訓)、崗位熏陶教育等,培養中職生符合社會、行業和企業所要求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習慣和職業技能等綜合素質。其中,職業技能包括職業基本能力、知識等,是顯性職業素養,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習慣是隱性職業素養。職業素養的培養比技術技能的培養更加重要,員工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對其長遠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加強中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是適應經濟新常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畢業生綜合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2.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問題
2.1中職生核心素養培育目標與企業需求不匹配
從企業問卷調查和走訪交流的匯總分析,當前中職學校畢業生的核心素養的培育現狀與企業對員工職業素養的需求不匹配。用人單位要求員工除了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技能之外,更希望員工具備與本職業相關的職業品德素養、職業生涯規劃素養、崗位敬業素養、職業學習能力素養等,甚至具備相關的法律知識、禮儀等人文方面的綜合素養。中職學校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缺乏對企業所需的人才規格的調研分析,導致中職學校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不清晰,畢業生的職業素養培育結構偏頗的情況較為嚴重。
2.2中職生關鍵能力水平不高,無法較快適應企業要求
關鍵能力是一種通用能力,表現在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中職生的關鍵能力是在職場生活中展現出來的除專業實踐能力之外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工作協調能力,是一種工作生活的軟技能。從調研訪談中發現中職畢業生大多存在自信力不強、抗挫折能力弱、自我調節、崗位適應情況較差和關鍵能力的整體水平不高的問題。有企業人事經理說:“在我們這里工作的中職畢業生,有經常遇見挨批評就甩手不干、消極怠工的情況。我們希望這些孩子能夠快速的成長起來,在面對問題時能夠積極主動、虛心誠懇地請教學習,能夠較快地適應企業要求,融人新的職業環境和進人職場工作狀態。”
2.3中職生職業精神和道德人格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在調研訪談中,許多企業人事部門在招聘上遵循“有德有才,破格錄用;有德無才,培養錄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的聘用原則。同時也發現,中職畢業生在崗位工作中缺乏“安全工作、愛崗敬業、精益求精、樂于奉獻、創新創業”等職業精神,也缺乏“服從安排、踏實勤勉、吃苦耐勞、誠實守信、正直正派”等職業道德。另外,部分中職畢業生自我評價過高,存在眼高手低、挑肥揀瘦、拈輕怕重等現象,人職后缺乏主人翁意識,沒有全身心投人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形成的全過程中,中職生職業精神和道德人格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3.提高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措施
3.1用OBE理念構建“雙師雙能”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是中職生核心素養培育的最重要的能動要素,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個體能力是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基本保障。中職學校通過與企業深度對接,以企業所需人才核心素養為要求,由校內專業教師和具備汽修職業資格且在一線工作多年的技師擔任兼職教師,共同展開專業建設、核心課程開發、教學內容確定和教學項目的實施。學校通過制度建設和理念引領,激勵專業教師積極投人到中職生核心素養整體提升的教育教學全過程中,打造“雙師雙能”的專業教師。
3.2以OBE理念構建“活學活用”專業教材
OBE理念下的課程實施應以國家規劃教材為藍本,圍繞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目標展開教材內容重構,教材采用活頁形式,堅持立德樹人、課程思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原則,圍繞產業發展和市場人才需求,突出生產與教學相對接、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特征,強調教材的思政性、實踐性、創新性。成果導向的教材開發應為專業課程培育中職生核心素養提供重要的平臺支撐,實現了教材的“活學活用”。
3.3以OBE理念推進“循循善誘”教學方法
OBE理念下,職業教育作為區別于普通教育的一種類型教育,更需要在教學方法改革上下狠功夫。在教學實踐中,學校可以采用產、教、研、學一體化融合,依托現代信息化教育技術,開發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空中課堂并結合社區服務、創新創業等教學方式,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主導下展開自主學習,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環境,教師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質培養其學習和探索興趣,在“循循善誘”中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3.4編寫教材,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的內容不應該拘泥于教材和幾本書,可以增加時事新聞、增加最新事例,通過網絡通過互動不斷的豐富教學內容。而教學內容的豐富過程,以及教學教案教學設計的編寫,也是編寫教材的過程。將自己的工作心得,收集的素材,積累起來,用于德育教學工作,并且將這此材料進行整理,編寫新的教材教輔資料。
3.5合理使用網絡技術
通過互聯網的平臺,開展個性化的教育,也可使教育的模式創新。并非與傳統德育教育方式相對立,而是與其結伴而行,會增強時效性、輻射更多的受眾群體。互聯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是個篩選優質資源的過程,提高了德育教育的作用和附加值。跨越區域,時間以及行業,推動了德育教育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互聯網脈絡的形成,也推進了全球性德育知識庫的建立,使現有的德育資源與互聯網結合,學生老師都可以隨時隨地上網找到自己想要的學習資源,成本降低的同時,也加速了知識的獲取速率,相比傳統集中式的學習理念,碎片化的德育教學方式更為精進。互聯網主導下的德育教育更重要的一點是學生與老師的界限不再是清晰的劃分,而是人人通,以個人為主導,很顯然,德育知識將會以更快的速度進行傳播。
首先,網絡技術可以搭建智慧校園平臺,讓師生通過網絡進行溝通,學習任務的布置更加及時、方便。學習素材的積累空間更大。德育教育工作通過網絡平臺能夠實現教學、答疑、溝通、知識查詢等功能。其次,網絡技術可以幫助實現短視頻教學,真正實現翻轉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下自主學習,了解知識,帶著問題和任務走進課堂。通過課堂的討論和疑難解惑,實現對德語教育中不同現象的深層理解。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中職院校學生素養的問題,我們要加強改進,在OBE理念指導下,提高職業素養的培養,為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衍聰,李軍.基于OBE理念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4):72-76
[2]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3):16.
[3]方健華.中職學生職業核心素養評價及其標準體系建構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4]孫兆化,戴衛鋒.職校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的必要性及策略[J]教育與與職業,2017(7):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