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金融快速發展和進一步對外開放,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SDR)及資本項目可兌換步伐的不斷推進,金融交易尤其是跨境交易和網絡交易迅猛增長,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日趨上升,商業銀行反洗錢工作面臨日益嚴峻的形勢與挑戰。反洗錢工作早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處于金融領域的商業銀行一直都是打擊反洗錢工作的主要金融機構,商業銀行的基層銀行更是反洗錢工作第一道防線和主要陣地,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然而,基層銀行由于反洗錢專業人才缺乏、識別技術手段落后等各種原因,使得反洗錢工作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和緊迫。
關鍵詞: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規范;機制研究
0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內商業銀行面臨洗錢和恐怖融資的風險和威脅的程度日趨嚴峻。洗錢活動極大助推犯罪力量的非法行為,威脅了正常的國際經濟秩序和政治穩定,成為國際政府組織打擊的對象。由于洗錢活動背后都隱藏著重大犯罪行為,嚴重地危害了社會穩定,需要引起商業銀行的高度重視,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
1商業銀行防范洗錢風險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1.1? 缺乏定量型非現場監管工具
在反洗錢監管中,非現場監管工具以定性為主,而其他非現場收集的信息,如金融機構報送的重點可疑交易報告信息,監管部門及公檢法機關的案例和協查信息等,雖然有部分相關數據,但在風險事件的預警上存在較為明顯的滯后性。現場監管工具中執法檢查、風險評估雖有定量數據分析,但取數周期長且為機構一段時間的客戶或業務數據,同時,囿于監管對象眾多、監管人力資源缺乏,現場監管工具覆蓋面較窄,缺乏事前預警和持續監測作用,難以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金融機構的風險情況,降低風險監管的及時性、全面性和監管效率。
1.2? 營業網點開展客戶身份識別工作有待深入
基層網點未能深入開展盡職調查工作,了解客戶的身份及交易背景,未能揭示可疑交易的類型、特點及原因,而僅僅描述大筆資金集中轉入分散轉出、交易對手多、頻繁交易等表面特征,未能根據客戶的身份背景、行業職業信息、交易對手以及賬戶歷史交易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報送可疑的內容過于簡單,難以證明已經盡責履職,排除潛在的洗錢風險隱患,反洗錢監測分析技能有待提高等。
1.3? 銀行和政府部門有效銜接較少,聯動性不足
歐美各國建立的反洗錢法律體系和操作方式較為完善,包括政府主導、多部門協調、金融機構參與的反洗錢機構體系以及完備的反洗錢情報組織及制度。然而在我國,對于基層銀行來說,主要依靠自身力量進行反洗錢工作,缺少政府部門的有限銜接及聯動。反洗錢工作綜合性強、復雜度高,基層銀行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在反洗錢工作中往往造成重復工作和信息不對稱,最終導致時間延誤,嚴重影響反洗錢工作的進展。這種情況下更需要人行、公安、檢察、法院、稅務、工商部門聯合治理。就現狀而言,相關政府部門橫向有效銜接較少、聯動性差為基層銀行反洗錢工作帶來不便。銀行每年都進行賬戶年檢工作,繁瑣復雜、工作量大且重復,除了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外,也因為銀行本身可得信息資料的限制,存在工作死角和缺陷。如果能與工商等部門實現無縫對接、聯動合作,使賬戶信息實時對接、自動對接,將不符合制度的賬戶進行凍結,這部分工作就會大大減輕,基層銀行可以空余更多人力物力去進行其他反洗錢工作,直接提升反洗錢工作的準確性和效率。
1.4? 缺乏義務機構反洗錢數據和信息
面對數目眾多的反洗錢義務機構、層出不窮的業務/ 產品創新和金融新業態,缺乏相應的義務機構反洗錢數據和信息統計體系,不能全面、系統、持續地收集能夠反映義務機構經營情況、面臨的洗錢/ 恐怖融資風險狀況及發展趨勢、反洗錢工作成效等方面的數據和信息,無法從整體或局部及時、準確地掌握義務機構的經營規模和架構、業務規模和結構、業務/ 產品創新和發展趨勢等,存在“風險機構在哪,風險業務在哪,風險客戶在哪”的監管痛點,影響風險監管的針對性和前瞻性效果。
1.5? 反洗錢專業人才缺乏,反洗錢人員素質有待提升
洗錢犯罪活動發展至今,隱蔽性、專業性、技術性及復雜程度逐年提升,且犯罪手段日漸多樣化,犯罪領域逐漸國際化。針對以上犯罪特點,反洗錢人才應當為精通金融、計算機、法律、稅務、外語等專業知識的綜合性人才,然而基層銀行網點中從事反洗錢工作的人員普遍專業素質有限,缺乏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意識,不了解國內外的新興經濟現象、金融產品,沒有接觸過國內外最新反洗錢案例,且工作經驗不足,僅通過數據上的篩查及簡單問詢,很難識別可疑客戶信息、交易數據,反洗錢工作的有效性不強。
2商業銀行反洗錢內部控制策略
2.1? 動態監控,全面監管
系統建立義務機構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數據統計分析體系,定期全面持續收集各行業、各機構的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數據和信息。所開發的定量型非現場監管工具可全面、持續、及時、量化地監測機構洗錢恐怖融資風險整體狀況、發展態勢和風險防控成效,準確識別和預警機構、行業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系統集成風險監測、風險評估兩大功能,對機構的風險狀態既能動態監控,又能靜態評估;既能從歷史角度縱覽機構某個風險指標的變化趨勢,又能準確分析機構當前的全面風險狀態;實現對機構洗錢風險從動態到靜態、從局部到全面、從趨勢到當前的全方位監測分析;構建涵蓋事前、事中、事后的穿透式持續性風險監管鏈條,達到“動態監控風險、精準定位風險、及時響應風險”的監管效果,解決了風險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升洗錢風險應對措施的及時性和針對性。
2.2? 強化反洗錢意識,積極對反洗錢的重要性進行宣傳
提高全社會對反洗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所謂的積極宣傳,一方面是對金融機構內部的宣傳,另一方面是對金融機構外部的宣傳。對內宣傳可以使員工從思想層面開始,使其從內心認識到洗錢對于整個金融體系甚至整個社會的危害,同時認識到反洗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了解其自身在反洗錢戰斗中的責任以及義務,加強參與反洗錢工作的自覺性;對外宣傳可以考慮于本金融機構的營業場所擺放宣傳資料、放映相關宣傳視頻、張貼相關海報、懸掛布標、向社會公眾發放宣傳手冊、解答客戶疑問及LED屏滾動播放宣傳標語等方式,普及反洗錢知識,形成正確的、積極的輿論導向,為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氛圍。
2.3? 重視反洗錢人才培養,制定持續性的培訓計劃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反洗錢工作要求越來越高,基層銀行當務之急是打造一只強有力的綜合性反洗錢隊伍。除了銀行實務和專業知識,反洗錢工作人員更需要多關注社會反洗錢動態,了解最新的洗錢犯罪手段,并有意識將反洗錢實踐到工作中。通過最新反洗錢案例培訓,加深基層員對國內外的新興經濟現象和金融產品的了解,增加基層員工的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意識并提高基層員工反洗錢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另外還應該制定持續培訓計劃,針對基層銀行的客戶群體、類型,持續開展反洗錢專項培訓,打造一支高素質、高能力的反洗錢隊伍,實現由“分散做、兼職做”向“集中做、專家做”的轉變。依靠儲備人才,以點帶面,全面帶動員工反洗錢技能的提升,為下一步反洗錢作業模式變革打好基礎。
2.4? 組織開展合規風險排查工作
商業銀行要針對上級對本行反洗錢現場檢查發現的問題,根據上級反洗錢合規排查工作要求,以及有關經濟制裁合規風險排查工作方案,組織法律與合規部門逐一分析原因,認真組織落實具體排查工作,撰寫經濟制裁合規排查工作報告送上級。組織開展公轉私、網銀以及現金類規模性交易的分析排查工作,強化了日常反洗錢監測檢查工作。將反洗錢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作為內控評審會議題提交評審,進一步推動了反洗錢管理工作。
2.5? 加強部門協調合作和信息共享形成合力
與洗錢活動的跨領域、跨行業的特點相適應,反洗錢工作需要多部門協調、信息共享,聯合多政府部門形成監管合力。在英國,財政部、內政部、稅務海關等行政司法機構都參與到反洗錢工作中,政府部門與商業銀行的管理有效結合,分工協作、相互配合、相輔相成,極大地提升反洗錢工作效率。在我國,應當積極探討推動商業銀行同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如基層銀行每年的賬戶年檢工作,對于企業的營業執照是否吊銷、過期,是否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等信息,工商部門應當與銀行系統進行實時對接。如政府部分修改信息后,銀行系統第一時間自動更新,對于不符合賬戶制度要求的賬戶自動凍結、支付限制,可以極大地降低異常賬戶的洗錢風險。信息共享不僅對開展反洗錢工作有利,也會督促企業在第一時間去政府部門申報相關信息,有利于政府部門的工作開展。
3結束語
組織開展合規風險排查工作。商業銀行要針對上級對本行反洗錢現場檢查發現的問題,根據上級反洗錢合規排查工作要求,以及有關經濟制裁合規風險排查工作方案,組織法律與合規部門逐一分析原因,認真組織落實具體排查工作,撰寫經濟制裁合規排查工作報告送上級。組織開展公轉私、網銀以及現金類規模性交易的分析排查工作,強化了日常反洗錢監測檢查工作。將反洗錢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作為內控評審會議題提交評審,進一步推動了反洗錢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尹靈改,楊淑先.中小商業銀行反洗錢業務風險問題探討[J].當代經濟,2018(24):70-71.
[2] 趙志燕.中信銀行蘭州分行國際業務風險管理改進研究[D].蘭州大學,2018.
[3] 劉文劍.商業銀行反洗錢業務內部控制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8.
[4]張連臣,趙玉潔.對央行反洗錢建議處罰權應用的思考[J].黑龍江金融,2018(11):25-26.
[5] 吳宏偉.新形勢下應做好反洗錢工作[N].中華合作時報,2018-11-30(B03).
[6] 史慶璜,馮濤,馬玉紅.特定非金融行業洗錢風險防范研究[J].西部金融,2018(11):92-94.
[7] 郭曉帆.大數據在商業銀行反洗錢的應用[J].時代金融,2018(32):23.
[8]唐曉川.農村商業銀行反洗錢工作機制建設思考[J].時代金融,2018(30):77.
作者簡介:
張君豪,男,漢族,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