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
摘要:實習實訓暨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在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以及實踐教學體系中具 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結合作者參與基地建設的實踐,研究實習實訓暨創新創業基地的運行機制,對于拓展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實習建設的內容與模式,增加學校的品牌效益,形成地方高校特色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獨立學院;實習實訓暨創新創業基地;機制研究
教育部在2010年~2020年實施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我國的高等教育正處于向這一方向轉型的關鍵時期,各高校都清楚地意識到合作教育模式在教學改革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目前,湖北省教育廳緊跟國家政策,大力推動省內高校實習實訓和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本院處在荊州,學院的發展應服務于地方經濟,如何利用好本地企業,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利用基地提高培養學生的針對性的創新創業平臺,更好服務于企業,服務于區域經濟,是本院實踐教學改革、特色專業建設考慮的重點方向。通過基地建設,切實了解企業和社會的最新需求,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了解企業和市場需求,使人才培養更符合市場和企業需求,融合多專業特點,培養交叉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拓寬學院學科專業建設思路,深化學院教學改革,最終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一、獨立學院實習實訓暨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概況
根據國家教育部、湖北省有關文件精神,目前中國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廳以及荊州市人民政府對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建設都提出了建設方向和相關政策。非常支持學校與企業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平臺。
二、獨立學院實習實訓暨創新創業基地運行機制研究
由于國內職業教育對于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與運行的研究剛剛起步,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保障尚未完善,特別是在建設與運行機制上受到觀念滯后、機制障礙的制約,以至于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運作機制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運行機制,一般包括組織架構、管理制度、組織計劃與安排、運行過程中的管理方法等。下文將從這些方面結合我校的實踐進行闡述。
(一)組織構架
簽訂“校企合作協議”,修改完善現有“校企合作委員會章程”,改選和充實校企合作委員會成員,在“校企合作委員會章程”和已簽訂“實習實訓基地共建協議”的合作框架下,成立“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領導委員會”的組織機構,雙方分別成立校企合作辦公室,聯系、溝通合作建設事宜。我院校企合作辦公室主要設在教務處,主要負責實習基地的管理和建設事宜;在生產科技和人才培養諸多領域建立深度、密切的合作,以建設湖北高校省級實習實訓基地為契機,深化合作內涵,拓寬合作領域,豐富教育內容,健全管理體制,建立長效機制,打造寬廣堅實的實踐性教育平臺;
(二)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基地建設和運行的保障。學院與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貫徹省文件精神,在原有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基礎上,適應新情況、新政策,建立一整套保證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順利實施的制度環境,包括《教學運行管理辦法》、《基地負責人人員管理制度》、《安全保障制度》、《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方案》、《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創新創業基地建設規劃和建設方案》、《頂崗實習??》、《訂單班聯合培養協議》、《戰略支柱型產業人才培養方案》等規章制度,不斷推進基地管理。
(三)組織計劃與安排
學校設立專門機構管理生產性實訓基地,形成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層層落實的管理組織體系。
具體操作層面合作建設。一方面推進荊州開發區內的具體企業和我校實習各分院在指導、教育和培訓環節的具體合作;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基地建設保障機制,在硬件、人員、經費等方面為基地建設提供切實保障。
三、結束語
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高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意見》(鄂政辦發〔2012〕69號)等文件精神,目前中國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廳以及荊州市人民政府對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建設都提出了建設方向和相關政策。非常支持學校與企業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平臺。
二十年的建設發展,荊州開發區現已成為全市對外開放的主陣地、“工業興市”的主戰場、招商引資的主平臺。基本形成了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化工建材產業、紡織服裝產業、生物醫藥產業、農產品加工產業為主體的六大產業中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近百家。學院與荊州開發區共同合作共建,不斷推進基地建設,目標建成為湖北省級示范性實習實訓及創新創業基地。通過基地建設,切實了解企業和社會的最新需求,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了解企業和市場需求,使人才培養更符合市場和企業需求,融合多專業特點,培養交叉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拓寬學院學科專業建設思路,深化學院教學改革,最終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段雄春,曾文光,黃海宇,等.地方高校加強教學實習基地建設的實踐和認識[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0(6):24-29.
[2]黃詩君,陽林,章爭榮,等.工科專業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與實習新模式研究[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0(12):52-55.
[3]傅忠,曾盛綽.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農機化研究,2005(9):255-257.
基金項目:此文是湖北省教育廳教研項目《獨立學院實習實訓暨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研究與實踐 》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1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