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娜娜
【摘? 要】揚琴這一樂器是很早就出現在中國傳統音樂當中的,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涌現出更多的揚琴作品,時代要求音樂作品需要不斷地創新,然而無論怎么創新都不能離開中國傳統的根本。這點就如同西方音樂的宗教意識,也是在宗教傳統文化盛行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因此使得宗教內容成為西方揚琴家的主要作品內容。因此,在中國也有著類似的傳統音樂文化,它們對于現代進行揚琴作品創作時有著重要的作用,而這種作用則是不可替代的,這也是本文所探討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揚琴作品;創作;傳統音樂元素;運用
1.揚琴作品創作主要應用元素及其特點
1.1中國傳統地域特色元素
音樂這門藝術,有著像繪畫一樣可以描述景物的能力,在古箏當中是《高山流水》,而在揚琴當代作品來說是《金色的牧場》《江南好》《歡樂的新疆》《土家擺手舞曲》等等,牧場是西北人民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生活,江南則是一片景色秀麗的水土,新疆則是以沙漠戈壁為主,這是在中國傳統音樂中所共同體現出來的,因此也體現在現當代揚琴音樂作品中,成了一種共通的性質。其中《土家擺手舞曲》是由土家族民歌改編而成,整首樂曲以土家族舞蹈的節奏和速度為主,表現了土家族人民載歌載舞共跳擺手舞的盛況。
1.2傳統民族特色元素
我國作為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大國,作曲家在創作時也會考慮將少數民族音樂特色作為創作素材,像《紅河的春天》《天山詩畫》等作品就都是取材于我國少數民族如維吾爾族和彝族等的音樂元素。《紅河的春天》的開頭部分,是截取傳統的云南少數民族樂曲,而到樂曲中后部則采取與彝族音樂進行融合,從這一點來說,作者是極為大膽的。而這些作品的創作不但只進行民間傳統音樂改編這一創作方式,而且在演奏的整體結構和技巧等多方面都進行了創作思維的創新,當然其中所體現的傳統民族特色也十分明顯。
2.揚琴樂器的三大創新與本身傳統元素繼承
2.1揚琴琴體改良創新發展
在我國眾多的傳統樂器和國外樂器中,揚琴之所以被大多數人所熟知,主要是由于揚琴經過改進和創新,揚琴的獨特魅力,使揚琴在眾多西方傳統樂器中脫穎而出。因此,可以說,中國打破了傳統的形式改革,使揚琴進一步適應了現代音樂的需求。如沈陽音樂學院兩位老師創作的601揚琴,其音域比原402創新揚琴的音域更寬,比原來的402創新揚琴寬了大約一個八度,可以更好地幫助揚琴調節半音。這是突破揚琴中高端性能的一項重要創新,不再需要單純追求高音揚琴。這臺揚琴也是在402揚琴的基礎上設計的。本設計從車身結構、隔音板安裝、外觀設計等多個方面展開。因此,它于2014年在上海正式啟動了國際展覽。同樣,蝴蝶夢揚琴也是在傳統402揚琴的基礎上設計開發的。其特點是增加有效加寬,具有更多的特點。這種揚琴在國內外藝術舞臺上經常使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外演奏家的重視和贊譽。這些形形色色的新型揚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中國傳統元素,創新創作的名稱和特點。
2.2揚琴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實際上,演奏技巧是樂器的表現形式,即音樂語言的藝術。為了更好地發揮揚琴的演奏效果,隨著揚琴樂器的改革,揚琴音樂作品進行了多元化發展。過去創造的一些揚琴實驗技法已經日趨成熟,甚至隨著大量技法的應用,一些演奏者也開始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對傳統樂器的音色、音效等方面的研究又有了新的拓展。就現有技術的創新而言,主要是對現有揚琴技術的拓展。《黃土青》、《春》等作品是二次創作技法的代表。前者主要是第一次運用連續播放技術。這種方法改變了傳統的一手不能彈奏兩遍的方法,增加了音樂的紋理感;后者是一種連續的快速泛音,反映了春天到來的特點。
2.3揚琴技術的借鑒和進一步發展
林沖的《夜跑》是當代著名揚琴家項祖華先生的優秀代表作。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對其他樂器技巧的借鑒和學習。其中,抖音滑音技法來自古箏,突出了林沖夜奔雪夜回家的主題。通過這種技術,可以更好地形成風雪呼嘯的音效。在另一首名曲《古道行》中,它空靈的意境也是仿照古琴的泛音手法。它在技術和新音效上都有獨特的應用。雖然這些新的技法經歷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但實際上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傳統音樂元素的魅力,這也是繼承傳統音樂的一個特點。同樣,在其他方面的創新,主要集中在對西方現代作曲技法的借鑒和吸收上。揚琴作品的創作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西方的和聲節奏和音樂形式。雖然曲式采用了不同的作曲方法,但音樂的核心仍然保留了中國傳統音樂的元素。《月龍》等作品都借鑒了西方“中國黃土”的構圖技法和濃烈的“黃山情調”。通過這些方面的借鑒,可以使揚琴音樂更加飽滿、立體。
3.揚琴作品的兩大創新和自身傳統元素
3.1揚琴曲的傳統題材形式與創作手法
在現代揚琴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改編自傳統揚琴作品和其他民族樂器的傳統曲目。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曲目的旋律結構,并在此基礎上采用了新的揚琴演奏技法。例如,廣東音樂《玉大巴角》改編自廣東民間音樂。它將原民聲的特點與揚琴自身的樂器特點和演奏技巧相結合,成為揚琴改編作品中的佼佼者。林沖的《夜跑》是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也是小說《水滸傳》的一部分。雖然它使用傳統音樂素材,但通過更豐富的演奏技巧和音樂形式,它具有層次感。這首曲子改編自昆曲音樂材料。在音樂的開場部分,為了給人一種威嚴的感覺,采用了大量的雙音琴、竹和七和弦;晚上跑步時,雙手左右擺弄,交錯激化緊迫感。以上作品繼承和弘揚了傳統文化。他們在保留傳統音樂文化元素的前提下,大膽創新發展,綜合運用新的演奏和作曲技巧,使傳統音樂煥發出新的活力,這也是揚琴作品的主要創新方向之一。
3.2現當代揚琴作品的結構、節奏和旋律
現當代揚琴作品借鑒和吸收了國外作品的創作手法,運用和聲來豐富色彩,并在題材上做出了多種變化,在調性方式上更為復雜多樣。作品中的結構往往突破傳統,采用西方音樂的音樂形式結構,如奏鳴曲形式、變奏形式、回旋曲形式等,在節奏和節奏上,傳統作品不斷被打破。復雜節奏和各種節奏的運用,使作品更加新穎獨特,給人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聽覺感受。但事實上,這些變化仍然存在,沒有脫離傳統。他們還融入了強烈的傳統音樂元素。以《落花之夜》為例,在整個龐大的劇目和結構中,有七段不同的情感,構成了過渡結構。通過鋼琴作為伴奏樂器來體現揚琴的主旋律,使作品具有獨特的魅力。通過揚琴與鋼琴的協奏關系,與旋律相對的伴奏帶來聽覺沖擊,尤其是第一段之后的鋼琴獨奏,最大限度地促進了音樂的高潮。此外,與傳統揚琴音樂節奏相比,改變了常規的二拍、三拍、四拍,大量采用了8/9、8/10、8/5等節奏,甚至連兩個小節也改了一次,設置了更多的空拍,給人一種緊張感。相比較而言,從低音到高音的十六、三十二音符的運用,深刻地反映了這部作品中落花的情景。在旋律方面,采用增加四度、負五度等不和諧特征音程變調來突出悲傷的意義。通過多種表現方式,音樂層次更加突出,曲目的意境得到提升。
4.結語
雖然揚琴不是我國傳統本土樂器,但是從明代開始不斷進行民族化改革創新來說,其已經深刻地融入我國的音樂體系。我們有56個民族和廣袤的地域特征為創新基礎和素材,有無數的民間音樂成為創作的源泉。所以對于現當代的揚琴作品來說,傳統音樂文化是不可忽視的,這既是數不勝數的歷史范例給出的必然指示,也是當今時代揚琴作品創作的最終要求。
參考文獻
[1]何牧文.信息化時代揚琴音樂傳播芻議[J].藝術教育,2019(07):83-84.
[2]付蕾.傳統揚琴音樂與地域音樂的融合[J].北方音樂,2018,38(1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