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志強

維基百科對“四驅車”的定義和分類有許多種,比如說,分時四驅、全時四驅、獨立四驅,再比如說,硬派四驅、越野公路兩用四驅車以及城市四驅車等等,但唯獨沒有一種關乎童年、關乎記憶中的玩具四驅車。
將我們這一代人遺忘的,除了維基百科,還有歲月的洪荒。
時至今日,當你在一位“王者榮耀”激戰正酣的零零后面前念叨起“三角箭走墻壁、魔鬼司令蜘蛛王、旋風沖鋒神劍號……”這些詞時,他回應你的定是一臉茫然,當你再試圖強行向他解釋童年時光里的四驅車是何等快樂時,換來的更是手游被打擾后的滿臉慍色。
時代究竟發生了怎樣的巨變?我們明明曾經也像他一樣年少,但僅僅十幾載,彼此間對快樂的定義竟存在著如此大的反差。此刻,他眼中的是不明所以的尋常玩具汽車,在我腦海中涌現的卻是一整幅熱血燃情的畫卷。
正如《四驅小子》漫畫開篇點旨的那樣——這是“男人永遠的摯愛”!

1987年底,德田肇還只是日本漫畫月刊——《龍漫CORO-CORO》的一個普通編輯,追隨內心的喜好,他開始創作《四驅小子》連載漫畫。當時,沒有人會想到,兩年后當這部漫畫被改成動畫片播出后,在整個東亞地區將引起怎樣的轟動。
1991年,香港翡翠臺引入《四驅小子》動畫片,正式掀起了國內四驅車的發軔。
當然,更大范圍內造就“八零末九零初”這代人最強童年回憶的當屬7年后另外一部動畫片的熱播——《四驅兄弟》。這部動畫片在1998年橫空出世,讓四驅車的影響力跨過千禧年,在國內的影響力也被推向頂峰。當小豪喊出:“沖吧,沖鋒戰神”時,一同被這種追求極致、永不言棄的熱血所點燃的,還有億萬個守在電視機前的小學生。
熒屏中那僅有巴掌大小的四驅車,融合當時日式科幻與汽車競速風格于一身,再加上片中令人血脈僨張的動畫效果及極富感染力的配音,想要完整俘獲一個男孩子的心,僅需幾秒鐘的片段便足夠了。
家中循環播放的四驅車動畫片很快便在放學后的街頭巷尾形成強大的統攝力。那段時間,熊孩子們上學的書包里都會裝上它,口袋里塞滿零件,四驅車儼然成了小學生們的社交名片。
校門口小賣部的老板們當然不會放過這種躺賺的大好時機,各種型號的四驅車及其零件迅速取代辣條和零食成為各個小賣部“壓榨”小學生的主要利潤來源。但你可能不會想到,笑瞇瞇的老板遞給你的,不僅不是正宗的“田宮”牌四驅車,甚至連“奧迪雙鉆”都是山寨的。此外,更精明的老板甚至還會在店門口擺上賽道,讓小學生們擁有現場賽車和多人競技的體驗感。
當然,四驅車愛好者陣營中也存在著一條涇渭分明的鄙視鏈。在更多人眼中,只有“弱雞”才會鐘情賽道,真男人都是選擇馬路牙子甚至田邊水渠進行直接飆車;只有娘炮才會追求外表的炫酷,真男人都是拆掉外殼直接用骨架進行競技……志在引領四驅車玩法技術化、賽道化的田宮可能不會想到,四驅車硬生生被我國小學生玩出了“中國特色”。
我的同事曾經在五月份的《名車志daily》中撰寫過一篇緬懷四驅車的文章,其中一位讀者的留言尤為令人動容——“我媽說我摔碎我爸酒杯的樣子像極了他當年摔我四驅車的樣子 ,而我爸的反應就如同我當年那般憤怒和無助,當年他以耽誤學習為由不允許我玩四驅車,而今天我則以健康為由不允許他喝酒。”
有時,我們對某個事物的深切懷戀并不僅限于這個事物本身,而是承載于它背后的一個個鮮活故事以及這些故事所折射的情義。一如此刻我也想到了曾經帶我買過四驅車而如今卻斯人已逝的外公,誰能想到,這個炫酷玩具車的另一面卻是“十年生死兩茫茫”般令人肝腸寸斷的傷感。
當然,過度飲酒任何時候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但四驅車究竟會不會玩物喪志則有待商榷。這位讀者的父親可能不知道,早在《四驅兄弟》上映兩年前的1996年,國家體育總局就正式承認了四驅車項目。那一年,從4月到12月,共有來自24個省市的近80萬名學生共赴北京西城區體育館,參加了首次被國家認可的“奧迪”杯全國四驅車賽。這項比賽至此成為了固定項目,每年舉辦一次,1997年在成都、1998年在上海、1999年在西安,燎原之勢,風靡全國。不少學校甚至為此設立了四驅車小組,參加每年舉辦的全國大賽。
至此,小學生玩四驅車算是有了正當的理由。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四驅車制霸一整片街角?小學生們原本無處釋放的機靈勁很快變成了抓耳撓腮的思索,增加動力、減重、減小摩擦力……一個個小竅門裝滿了一個個小腦瓜。此外,為了提升車子的平穩性,還需在底盤、懸架以及車殼等方面下足功夫,仿佛每個幼小心靈里都裝著一個未來工程師的夢想。



不過,與以上這些相比,更實用的感悟莫過于四驅車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早早埋下的“有錢真好”的真理。怎樣填補四驅車改裝這個浩大的無底洞?此時,最好的融資方式便是向父母借錢,當然,這種“借”是在他們不知道的情況下。于是,整個童年時光里這種為數不多的幾次不光彩行為便獻給了四驅車。當然,在更強勁的紅色馬達、更炫酷的“龍頭鳳尾”以及看起來更炸裂但跑起來總會空轉的海綿輪胎到手后,我收獲的便是接下來一整個星期里小伙伴們的驚羨。不過,我從不會告訴他們,與洋洋得意共同在心中交織的還有“作案”后的恐懼與忐忑。畢竟,再過很多年后,我才會翻到孔乙己的那句“讀書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為自己的行為尋求一個“心安理得”的辯解。
在《四驅兄弟》這部動畫片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四驅車當屬星馬豪的“勝利沖鋒”。它誕生于小豪高超的改裝技巧,是前作“沖鋒戰神”的進化版本,具有低風阻、高速度的特點。
在片中眾多四驅車里我偏愛勝利沖鋒的原因并不是它的無往不勝,恰恰相反,我更感慨其退場時的壯懷激烈:在記錄之谷與巨無霸和蜘蛛王決斗之時,勝利沖鋒在施展龍卷風絕招的一剎那,被突然出現的魔鬼司令撕得粉碎。
我至今仍記得童年看到這一幕時心中欲哭無淚的悲切之情。一瞬間,我心中的“英雄”倒塌了,我堅信,彼時心中的那種哀痛和沮喪絕非現在小學生輸掉一場王者榮耀的心情可比擬。然而,就在下一秒,我卻聽到了父母下班回家的腳步聲,趕緊起身關掉電視并打開作業本,迅速褪去臉上的頹喪,取而代之的是若無其事的“淡然”。
很多年后,面對熒屏我很少再會像當年那樣入迷,就連看電視這個行為本身也變得少之又少。童年始終是童年,在人至而立之年的零零碎碎面前,它是那么的天真與幼稚。
不過,每一個大人曾經都是孩子,在幾乎所有人都在現實生活中茍且時,總有人永葆童心。你可能想象不到,在上海這座欲望之都里,竟然有人親手造就了一輛勝利沖鋒。
相對于B站早已火爆的“王廠長”之稱,我更喜歡稱呼他的原名——王超。“超”字更確切的解讀或許不僅僅在于他極強的設計功底及動手能力,而是對童心、對兒時夢想超凡脫俗的執著。

完美復制一輛動畫片中的四驅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用“驚艷”一詞來形容我第一眼在拖車上看到勝利沖鋒時的心情,那么當它真正行駛起來時,這種驚艷便成了震撼。從廠區保安到經理,每一個遇到它的人都有一個統一的動作——掏出手機拍照。識得此車的人驚呼“童年重現”,不明就里的人甚至會向我們問出“這玩意能不能飛起來”的問題。
造就這臺勝利沖鋒,王超和他的團隊整整花了118天的時間,總開銷超40萬元。從鋼管的切割到底盤的設計組裝,從車殼的焊接到漆面的噴涂,王超均親力親為。可以這樣說,除了動力總成外,這幾乎是一輛由王超零基礎完全手工打造出來的車。
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樣的事情,我父親工作過的大型汽修廠也曾群策群力嘗試過,但最終宣告失敗。即使對畢業于英國考文垂大學的優秀汽車設計師王超來說,這也是一個艱巨的挑戰:作為一臺賽車,你必須賦予它優秀的底盤平整度;為了減少底盤亂流,你還必須對車架的鏤空之處進行封閉處理。更難得的是,王超甚至還為這輛勝利沖鋒配備了和方程式賽車同款的推桿式懸架。
在動力總成上,王超選擇了一臺原廠就達到280馬力的三菱2.5T六缸雙渦輪增壓發動機,代號為6A13tt,原載于三菱戈藍。傳動上與之匹配的則是一臺手動五擋變速箱。但即使是這樣,將一臺異種移植的發動機打著火也并非易事,除了要把線束結對以外,還要保持好心態去應對各種疑難雜癥。

四個月后,隨著一聲低沉的咆哮,王超的勝利沖鋒“出廠”了,久經折磨的王超面對鏡頭故作幽默地說了句:“哎呀,草率了,一不小心給造了出來!”不管是可轉動的“鳳頭”導輪還是暖光的亞克力燈罩,抑或是推拉式的炫黑面罩,王超造出的這臺勝利沖鋒與“四驅兄弟”中的原車絲毫不差,在細節上甚至比田宮自家的車模更為精致。雖然轉向助力和離合助力的缺失使得它實際開起來頗為生硬吃力,但這仍不失為一個將夢想照進現實的偉大作品。
在汽車工業頭也不回地奔向極致智能化、電動化的今日,王超卻研制出一輛試圖阻止時光腳步的機器。科技發展改變著每一代人的娛樂活動,但我仍多么希望這個世界上能再多一些像王超一樣的人,讓時光走得慢一些,讓我們這代人再看一眼曾經的青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