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徴 林琨洋 林琨偉
摘要:目的:分析解郁健脾滋腎祛瘀湯配合針灸治療糖尿病腎病綜合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納入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間該病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0例及 對照組50例,給予對照組西醫對癥治療,觀察組增加解郁健脾滋腎祛瘀湯配合針灸,比較治療前后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纖維蛋白原、腎功能以及中醫證候積分,比較總有效率。結果:①治療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低于對照組,P<0.05。②治療后,觀察組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以及纖維蛋白原低于對照組,P<0.05。③治療后,觀察組的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低于對照組,P<0.05。④治療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⑤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解郁健脾滋腎祛瘀湯配合針灸治療糖尿病腎病綜合癥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調節血脂,改善患者腎功能,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綜合征;針灸;中藥;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001-02
2型糖尿病患者時常合并糖尿病腎病,該病早期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當患者發生大量蛋白尿時,此時已經進入糖尿病射病的蛋白尿期,該病最終可發展為終末期腎功能衰竭,其時常引起患者死亡[1]。本次研究主要探討解郁健脾滋腎祛瘀湯配合針灸治療糖尿病腎病綜合癥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治療該病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2]中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糖尿病腎病分期MogensenⅢ期,即24h尿蛋白定量20-200mg,尿微量蛋白排泄(UAER)25-200μg/min[3];③符合中醫辨證的淤血濁毒內阻、肝郁脾腎兩虛證的診斷標準;④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3個月內發生了泌尿系統、呼吸系統感染,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③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心力衰竭;④正在使用精神類藥物、藥物過敏;⑤依從性差。
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納入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間該病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各5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50-67歲、平均(62.263.31)歲,病程15個月-32個月、平均(24.556.71)個月;對照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50-68歲、平均(62.533.44)歲,病程13個月-33個月、平均(24.116.48)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要給予嚴格的飲食干預,對照組給予西醫治療,給予口服降壓、降糖藥物,同時給予調脂治療。觀察組患者增加增加解郁健脾滋腎祛瘀湯配合針灸。組方:黃芪30g,白花蛇舌草25g,茯苓、覆盆子、丹參各20g,熟地黃、溪黃草各15g,郁金、柴胡、山萸肉、檳榔、地龍、絞股藍各10g,大黃、黃連各6g,三七1.5g。每日1劑,水煎服,每個療程3w,持續治療3個療程。針灸:穴位有太溪、地機、中脘、章門、期門、夾脊、胃脘下俞,對夾脊使用2寸毫針,其余均使用3寸毫針。操作時對第七頸椎到第五腰椎夾脊穴以45°刺向脊中線0.5-1.0寸,每間隔1節錐體取穴1個,分為兩組交替使用,采用提插補瀉法。同樣為3周1個療程,共計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水平(總膽固醇、甘油三脂)、纖維蛋白原、腎功能(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以及中醫證候積分。
觀察總有效率:無效:癥狀體征改善不明顯,尿UAER降低不足20%,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不足30%;有效:癥狀體征好轉,尿UAER降低超過20%,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減少超過30%;顯效:癥狀體征顯著改善,尿UAER降低超過30%,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減少超過70%。總有效率=(總數-無效)/總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經SPSS23.0處理,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 觀察血糖變化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觀察血脂及纖維蛋白原變化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以及纖維蛋白原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觀察腎功能變化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的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觀察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5 觀察組總有效率
觀察組總有效率94.00%(47/50,顯效18例、有效29例、無效3例)高于對照組76.00%(38/50,顯效15例、有效23例、無效12例),x2=6.353,P=0.012<0.05。
3、討論
中醫理論認為脾腎是糖尿病腎病的病變部位,其與三焦、肝、肺都有密切關系,該病為本虛標實的疾病,其本在于脾腎兩虛,其標則在于淤、痰、濕、水等病理產物聚集。患者長時間情志失調,其神不守舍,肝氣郁結,肝臟的疏泄失常,肝氣郁結化火而造成津液灼傷,長此以往則發生消渴病。肝火逆亂,肺肅降布散津液失常而造成口渴多飲;肝郁橫逆,土不疏木,氣郁化熱而引起脾健運失常,脾胃腐熟能力增強,食物消化加快,此時患者時常感覺饑餓;腎精也會受到擾動,腎氣攝納不固,無從約束腎精而引起腎精外溢,此時患者表現為糖尿病腎病的一系列癥狀[4]。肝氣瘀滯,此時津液分布失常而化熱,困于脾,脾的運化津液失常,其散精、游溢作用失常,水谷郁而化熱灼傷胃陰,氣血源頭缺乏而造成肝的藏血能力受到影響,此時氣血瘀滯,水谷精微無法到達四肢百骸,造成消渴進一步加重。脾為陰土,胃胃陽土,土病濕盛久則成為濕濁。糖尿病腎病患者大量攝入肥甘厚膩,其脾胃受損,化濕成痰,因此患者表現出困倦嗜睡、身重體胖,伴有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等增高,日久成淤造成氣機阻塞,經脈受阻,毒損腎絡,因此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病理基礎在于淤血濁毒,肝氣郁結,脾腎虧虛[5]。
針對糖尿病腎病的病因病機給予治療,方中重用柴胡,可發揮健脾、解郁的效果,能升舉陽氣;厚樸具有行氣燥濕、芳香化濁的功效;茯苓滲濕利水,健脾;黃芪性溫味甘,其具有補氣開陽的功效,還能利水退腫[6];熟地黃具有補精益髓、滋陰養血的功效;檳榔可行氣破結,能通透邪毒,散濕化痰;地龍具有熄風通絡的作用,還可以清熱;大黃清熱解毒,瀉火,可攻積活血祛瘀;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通絡;丹參祛瘀止痛,活血通經[7];覆盆子、山萸肉可固精縮尿、收斂固澀、補益肝腎,諸藥合用可發揮行氣解毒、補腎祛瘀的功效,可疏散瘀、滯、結,讓人體的氣機恢復通暢,則津液分布自然恢復,陰平陽秘,陰陽自和。現代研究證實,絞股藍能改善糖尿病腎病大鼠的炎性因子以及血液流變學[8-9];地龍可降低糖尿病腎病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有助于減少腎小管受到的損害;大黃提取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腎組織結構;丹參可改善循環,其具有降脂、抗凝的功效;溪黃草具有抗炎、增強免疫的功效。
在此基礎上給予糖尿病腎病患者針灸治療,由于“臟腑四肢百骨受氣于土故能強”,脾為陰土,胃為陽土,通過針灸來調節脾胃功能,從而提高營養物質以及藥物的利用率。臟腑的背部俞穴都緊鄰夾脊穴,通過針刺夾脊穴的方法來調節臟腑氣血。其神經生理基礎在于脊神經以及椎旁交感神經干[10]。通過針灸來發揮刺激植物神經、調節內分泌的作用,從而發揮補腎填精、疏肝健脾的效應。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聯合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纖維蛋白原水平、腎功能指標以及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提示該療法治療糖尿病腎病可發揮明顯的調節血糖、血脂的作用,可降低纖維蛋白原水平,改善腎功能,改善患者的中醫證候。經聯合治療后,患者的總有效率更高,進一步證實該療法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解郁健脾滋腎祛瘀湯配合針灸治療糖尿病腎病綜合癥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調節血脂,改善患者腎功能,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杜曉妹,王琳.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29(23):2615-2619.
[2]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8,10(1):4-67.
[3]韓向莉,婁志杰,邵巖.解郁健脾滋腎祛瘀湯配合針灸治療糖尿病腎病25例[J].河南中醫,2017,37(6):1057-1059.
[4]王曉娜,高亞斌,閆潤澤, 等.糖尿病腎病"伏熱致癥"病機理論的生物學內涵[J].環球中醫藥,2020,13(8):1338-1341.
[5]楊渝偉,陳小紅,俸家富, 等.腎損傷、脂質異常與清蛋白尿糖尿病腎病及非清蛋白尿糖尿病腎病發生的關系[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0,41(16):1944-1949,1953.
[6]談鈺濛,胡駿,倪青.黃芪防治糖尿病腎病的網絡藥理學研究[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15(8):1480-1489.
[7]蘭志剛,張寶霞,王海燕.丹紅注射液對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氧化應激以及代謝狀態的影響[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20,43(8):1064-1068.
[8]諸夔妞,肖洪賀,壽旗揚,等.絞股藍及其活性成分改善糖尿病并發癥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20,31(8):1015-1020.
[9]杜小燕,覃華,田雯, 等.絞股藍多糖對糖尿病腎病大鼠腎功能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2):4247-4250,4259.
[10]仉會玉,秦曉光,雒明棟.華佗夾脊穴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醫藥學報,2020,48(1):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