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樨

摘要:目的:對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應用于痛風性膝關節炎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以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痛風性膝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納入患者45例,采用中西醫結合康復療法治療觀察組,采用常規療法治療對照組,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7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78%(P<0.05);康復治療結束后,觀察組組內VAS評分較對照組更高,ROM評分較對照組更低(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應用于痛風性膝關節炎的臨床治療中有突出效果,是進一步提升患者療效、減輕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的有效途徑,有較高的臨床應用推廣價值。
關鍵詞:中西醫;康復治療;痛風性膝關節炎
【中圖分類號】R6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057-02
痛風性膝關節炎在臨床較為常見,體內嘌呤代謝紊亂而導致的尿酸鹽結晶在人體滑膜、半月板以及軟骨等組織內的異常沉積是引發疾病的主要原因,患者常以不同程度的膝關節紅腫熱痛與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1]。疾病具有恢復慢、難治愈等特點,持續的康復治療是提高患者膝關節功能活動度、避免疾病影響正常生活的關鍵。基于此,文章分析探討了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應用于痛風性膝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痛風性膝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齡(50.23±3.13)歲;對照組45例,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齡(50.09±3.18)歲。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兩組患者各項基礎資料的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西醫康復治療。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2粒/次,3次/d;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25mg/次,1次/周。
觀察組患者接受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其中,西醫療法對對照組完全一致,中醫療法如下:
(1)中藥熏蒸。使用本院自制熏蒸方伸筋草、透骨草各30g,艾葉、防風、荊芥各20g,五加皮、入骨丹、紅花各15g,牛入石10g,制川烏8g,用3000mL水煎煮,溫度控制在40-52℃之間,相對濕度80%,將患者雙膝置于治療機下肢倉內熏蒸,30min/次,1次/d。
(2)推拿按摩。熏蒸過程中,使用松髕手法推拿患者髕骨,推拿次數控制在20-25次之間;熏蒸結束后,以拿捏法、揉法松弛患者患膝關節及相關肌肉,5min/次;引導患者自主伸膝、屈膝,1-2min/次。
(3)針灸。取患膝陽陵泉、三陰交、鶴頂等穴位,選擇規格為0.3mm×40mm的不銹鋼毫針,入針后輕度提插捻轉;以2cm艾條行熏灸,使穴位得氣,20-30min/次,1次/d。
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6周。
1.3觀察指標
康復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如下:(1)顯效。患者各項膝關節癥狀完全消退或顯著減輕,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或顯著改善。(2)有效。患者各項膝關節癥狀可見好轉,膝關節功能改善,但仍存在較為明顯的膝關節功能受限的問題。(3)無效。患者各項膝關節癥狀以及膝關節功能無改善或加重。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總例數 - 無效例數)/ 總例數 ×100.00%。
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膝關節疼痛程度,總分10分,分值越高,則患者疼痛感越強烈;使用Lysholm膝關節評分量表評估患者膝關節功能,總分100分,70分以下表示患者膝關節功能存在問題,分值越高,則患者膝關節功能越好。分別測量患者治療前后的VAS、ROM評分。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各項研究數據展開分析對比,計量資料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P<0.05表示數據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性比較
兩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的組間比較呈現出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康復治療前后VAS、ROM評分變化比較
康復治療前,兩組患者VAS、ROM的評分表現均較差,數據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康復治療結束后,兩組患者VAS、ROM評分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此事,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值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如表2所示。
3.討論
傳統上,臨床在對痛風性膝關節炎患者展開康復治療時,多習慣采用西醫療法,包括口服藥物、注射外源性玻璃酸鈉等[2]。上述康復療法對于患者疼痛的緩解以及膝關節功能活動度的提升有一定幫助,但不足在于無法達到根治效果。
對此,有學者提議將中西醫康復療法聯合使用。從中醫康復治療的角度上講,為了確保達到“標本同治”的目標,在進行康復治療時應當嚴格把握“辨證施治”的基本原則[3]。對此,本次研究開展過程中,選擇了以患者實際情況為依據,將中藥熏蒸、手法按摩以及針灸三種康復療法聯合使用的治療方式。其中,中藥熏蒸可幫助患者減輕膝痛,起祛風通絡、補血活血之效;手法按摩可幫助患者矯正關節畸形、改善膝關節功能,起松解粘連、加快滑膜修復之效;針灸可溫經養血、通絡鎮痛,達到“補瀉兼施”之功用。
本次研究結果證實了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應用于痛風性膝關節炎的臨床治療的有效性和優越性。研究數據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更高;同時,康復治療結束后的VAS評分更低、ROM評分更高(P<0.05)。研究結果表明,相較于以往單獨的西醫康復治療,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和效率,并顯著降低患者疼痛感、提高膝關節功能活動度,促使患者早日痊愈。
綜上所述,對于痛風性膝關節炎的康復治療而言,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使用中醫康復療法,是改善患者預后、減輕患者疼痛不適感、促使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幫助患者早日康復的有效途徑,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吳小紅,葉仿武,朱峪英.膝骨性關節炎采用中西醫膝康復治療進展[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11):206-207.
[2]李雁婷.中西醫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30(13):26-27.
[3]楊瑞霞.中西醫結合護理用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康復治療的效果觀察及對睡眠的影響[J].健康大視野,2020,(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