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利 任曉榮 王文娟
摘要:雖然當前關于有機磷農藥致急性重度中毒搶救的研究較多,但是對于肌注有機磷農藥致急性重度中毒的相關研究較少。文中,就2例肌注有機磷農藥致急性重度中毒的診治進行了介紹,希望為類似病例的診治提供借鑒。
關鍵詞:有機磷農藥;中毒搶救;肌注
【中圖分類號】R1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087-02
1 ?臨床資料與救治
1.1 ?病例1
患者,男,52歲,因感情問題,往右臀部外側注射有機磷農藥敵敵畏約10ml,后意識不清8h入院。既往曾有自殘病史。入院查體:神志不清,脈搏56次 /min,呼吸12次/min,血壓90/60mmHg,被動體位,面色蒼白,全身濕冷,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約0.3mm,光反射遲鈍,雙肺呼吸音粗,布滿水泡音。心率56次 /min,律齊。余未見明顯異常,右臀部外側注射部位周圍皮膚青紫。輔助檢查:毒物檢測血液中檢出少量敵敵畏成分(定性),膽堿酯酶活力20%,心肌酶:乳酸脫氫酶423.5u/L,肌酸激酶280u/L,肌酸激酶同工酶40.4u/L。血氣分析:PH7.29,氧分壓52mmHg,二氧化碳分壓58mmHg,剩余堿-10mmol/L,乳酸mmol2.25/L。診斷:①急性重度敵敵畏中毒②右臀部外側深部軟組織化學性燒傷③中毒性腦病。④Ⅱ型呼吸衰竭。⑤代謝性酸中毒。給予生命體征監測,導尿、吸氧、吸痰、建立液路;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完善相關檢查。復能劑和抗膽堿能藥的應用,以及糾正酸中毒、抗感染藥物及心理干預治療等。并血液凈化治療1次。右臀部外側注射部位,由于注射較深,解剖部位血管、神經較多,入院時已經8h,藥液已擴散,無法切開減壓沖洗,局部給予0.5%碘伏棉球消毒針眼周圍皮膚,然后用2%碳酸氫鈉溶液浸濕紗布濕敷,濕敷時保持碳酸氫鈉溶液敷料的濕度,每2-3h更換一次敷料。入院72h,患者神志清,生命體征平穩。血氣分析結果正常。撤離呼吸機成功。但患者發熱,體溫38.6℃,,右臀部外側注射部位逐漸出現疼痛難忍,腫脹加重,壓痛明顯,右下肢活動受限,局部超聲注射部位深部3cm處可見2.0X3.2cm液性暗區,考慮深部膿腫。補充診斷:右臀部外側深部膿腫。給予超聲引導下深部穿刺,抽取血性液體3ml送檢,化驗報告:可見膿細胞,毒物檢測:微量敵敵畏成分(定性)。在內科整體用藥前提下,調整抗生素,并在超聲引導下深部穿刺抽液,抽凈后用生理鹽水與2%碳酸氫鈉溶液交替沖洗[1],無血性液體后,拔出穿刺針,術后用康復新液紗布外敷,前3d每天一次,4-7天隔1天一次。7天后,體溫正常。繼續康復新液濕紗布外敷,每天換藥1次;住院26d,各項檢查結果正常,局部注射部位愈合良好,痊愈出院。
1.2 ?病例2
患者,男,19歲,往左手前臂掌側腕橫紋正中6cm處,注射敵敵畏約8ml,后意識不清2h入院。既往“抑郁癥”病史2年,間斷服藥。入院查體:神志模糊,脈搏52次 /min,呼吸12次/min,血壓90/60mmHg,被動體位,面色蒼白,全身濕冷,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約1mm,光反射遲鈍,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水泡音。心率52次 /min,律不齊,偶發早搏2-3/min,余未見明顯異常。左前臂注射部位周圍皮膚紫暗。注射針眼處可見直徑約1cm 大小血泡,左手腕活動受限。輔助檢查:毒物檢測血液中檢出少量敵敵畏成分(定性),膽堿酯酶活力20%。心肌酶:乳酸脫氫酶601u/L,肌酸激酶352u/L,肌酸激酶同工酶98u/L。血氣分析:PH7.30,氧分壓62mmHg,二氧化碳分壓47mmHg,剩余堿-8mmol/L,乳酸mmol1,25/L。診斷:①急性重度敵敵畏中毒②左手前臂深部化學性燒傷③中毒性腦病。④代謝性酸中毒⑤心律失常---偶發室性早搏。入院后立即給予生命體征監測,導尿、吸氧、吸痰、建立液路,氣管插管,開放氣道;完善相關檢查;復能劑和抗膽堿能藥的應用,以及激素、糾正心律失常、酸中毒,止痛、抗感染藥物等器官以及心理干預治療等;并血液凈化2次,間隔12h。局部用0.5%碘伏棉球消毒注射部位周圍皮膚,消毒范圍大于皮損外圍5cm,用無菌注射器吸凈水泡內的滲液,后用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泡內。以清洗、分解泡內農藥成分,防止農藥再次滲入吸收,再用生理鹽水清洗泡內。如此用生理鹽水與2%碳酸氫鈉溶液交替沖洗皮損創面2-3次,最后用2%碳酸氫鈉溶液濕敷。生命體征平穩后,考慮患者注射時間較短,為防止藥液繼續吸收,請外科會診,立即在局麻下行左手前臂切開減壓沖洗術[1]創面。術后用康復新液濕紗布外敷,每天換藥1次;住院20d,各項檢查結果正常,局部手術切口愈合良好,無感染。痊愈出院。
2 ?討論
(1)吸收迅速,進展快,癥狀重。肌注藥液直接經肌組織吸收入血,而引起一系列中毒癥狀;由于肌肉組織有較豐富的血管網,注入肌內后迅速擴散而被吸收,具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可致局部壞死[2]。
(2)阻斷吸收困難。肌注與口服不同,病人到醫療救治機構時,大部分藥液已吸收,且注射部位較深,局部解剖位置較為復雜,神經、血管較多,切開減壓沖洗難度大。
(3)強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由于肌注途徑比較特殊,中毒途徑隱蔽,且肌注后吸收快,癥狀出現早,患者瞬間即昏迷,如肌注時無人在身邊,很容易誤診,需要首發現者收集、保留患者身邊殘留物(注射器等),并將患者及殘留物迅速一同就醫及毒物檢測,以便明確診斷,并及時針對性治療。同時要重視及時嚴密觀察肌注局部情況。
(4)針對性局部用藥,效果明顯。由于注射部位是吸收的唯一途徑,因此,盡最大努力,盡早分解局部藥物成分,清理殘余藥物非常重要。有機磷農藥一般在酸性溶液中穩定,在堿性溶液中易分解而丟失毒力[3]。所以第一時間,我們在局部針眼血泡內,用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以清洗、分解泡內農藥成分,防止農藥再次滲入吸收,同時用生理鹽水與2%碳酸氫鈉溶液交替沖洗皮損創面2-3次,并隨后反復用2%碳酸氫鈉溶液濕敷;深部膿腫形成后,在超聲引導下深部穿刺抽液,抽凈后用生理鹽水與2%碳酸氫鈉溶液交替沖洗[1]膿腔;以及在第二例切開減壓沖洗術中用生理鹽水與2%碳酸氫鈉溶液交替反復沖洗創面;針對性局部用藥,減少了藥物吸收,縮短了膽堿酯酶恢復時間,提高了治愈率,減少了傷殘率,促進了局部的愈合。
(5)掌握好局部切開減壓沖洗術及膿腫形成后切開引流或穿刺抽液時機。我們認為,時機的掌握要根據肌注后來院時間長短,注射部位深淺,局部解剖神經血管分布情況以及患者生命體征是否平穩等決定。肌注后3h內,如果注射部位淺,局部解剖神經血管分布情況允許,生命體征平穩,可以考慮切開減壓沖洗術,盡量減少吸收;如果時間超過3h,注射部位較深,局部解剖神經血管分布復雜,可采取局部2%碳酸氫鈉溶液濕敷,密切觀察。待膿腫形成后,如果注射部位淺,局部解剖神經血管分布情況允許,可切開引流。
(6)要重視心理治療在臨床中的作用。因兩例患者有自殘或抑郁癥病史,且入院清醒后情緒不穩定。故住院期間,加強心理治療與護理,多與患者交談,給予安慰,并做好家屬工作,配合醫護人員給患者多方面的支持。
(7)注射途徑引起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的發病機制,報道罕見,有待研究。根據臨床局部表現、切開減壓肉眼可見,考慮為肌注有機磷農藥→作用注射部位→先沿結締組織擴散再經毛細血管和淋巴管進入血循環,同時農藥直接刺激作用注射部位周圍組織、血管、肌肉、神經等→引起局部廣泛小血管通透性增強,大量液體外滲、通過脂質過氧化反應導致血管周圍水腫、出血,使間隙內容物的體積增加→繼而間隙內壓力增高→形成局部腫脹、疼痛、溫度升高、青紫、液化膿腫形成等。同時存在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抗炎性反應綜合征學說也在臨床上逐步得到證實。
參考文獻
[1]孟慶義,邱澤武等.化學毒劑與有毒化學品中毒急救處置中國專家共識2015[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5,27(11):868
[2]孟昭全,聶振明,孟靚靚.實用藥物中毒急救[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18
[3]都鵬飛,楊明龍,龔維龍.中毒急救手冊[M].4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