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對垂體瘤進行術前臨床診斷與術后病理診斷的一致性分析,對術前臨床診斷進行評估。方法:通過分析患者的典型臨床表現、影像特征及血清激素水平進行術前診斷,術后免疫組化結果作為病理診斷。運用SPSS21.0統計軟件協助完成統計分析,對診斷的一致性采用Kappa值進行統計分析(0.75
關鍵詞 垂體瘤;術前診斷;免疫組化;一致性
【中圖分類號】R2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107-02
垂體腺瘤是常見的顱腦腫瘤,大部分為無功能微腺瘤。最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尸檢發現率平均 14.4%,隨機人群 MRI 檢查發現率平均22.5% [1,2] 。垂體腺瘤雖然是良性腫瘤,但由于垂體特殊的位置和重要的內分泌功能,一旦腺瘤發生,將對機體各系統造成巨大影響[3]。本文回顧性分析自2013年-2017年在我院診治的垂體瘤患者的病例資料,對術前臨床診斷和術后病理診斷進行一致性分析。
1研究對象
選取2013年1月-2017年5月于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經手術行病理免疫組化染色檢查確診垂體瘤分型的419例 ,其中女性238例,男性181例,年齡均在40~60歲之間。
2研究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術前典型臨床表現、影像特征及空腹血清激素水平進行術前臨床診斷,術后病理免疫組化作為術后診斷,術前診斷指標以(1)PRL 瘤:以我國專家共識的血清 PRL>100~200ug/L、高催乳素血癥表現、影像學檢查顯示垂體瘤作為 PRL 瘤臨床診斷標準 [4,5];(2)GH 瘤:因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空腹/隨機血清 GH>2.5ug/l 時行 OGTT試驗,若血清 GH 谷值<1ug/l 可排除垂體 GH 腺瘤 [6,7] 、血清類胰島素因子-1 水平(高于與性別、年齡相匹配的正常值范圍為異常 [8] )檢查結果缺失嚴重,故將血清 GH 水平升高(>10ug/l)和(或)存在典型肢端肥大癥表現(面容改變、手腳粗大、皮膚增厚、多汗、聲帶肥厚、音調低粗等)、影像學檢查顯示垂體瘤作為GH 瘤臨床診斷標準;(3)ACTH 瘤:主要靠血清激素晝夜節律檢測、地塞米松抑制試驗、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BIPSS 檢查等綜合判斷,本組患者相關檢查資料缺失嚴重,故將血清 ACTH 水平升高(ACTH>60pg/ml)、有庫欣綜合癥典型臨床表現、影像學顯示垂體瘤作為 ACTH 瘤臨床診斷標準。
3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1.0統計軟件協助完成統計分析。對診斷的一致性采用一致性檢驗Kappa值進行統計分析。
4結果
2.1 PRL 瘤
單純 PRL 瘤血清 PRL 中位數為 2551mIU/ L,混合瘤血清 PRL水平 <500mIU/ L,二者差異顯著,為避免混合瘤較低 PRL 水平干擾分析結果,本組僅采用34例單純 PRL 瘤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符合術前臨床診斷的28例患者中有22例同時符合術后病理診斷,在術后病理診斷陽性的34例患者中有22例同時符合術前臨床診斷,統計分析兩種診斷的 Kappa 系數 0.682,一致性較好。
2.2 GH 瘤
符合術前臨床診斷的 61例患者中有 55 例同時符合術后病理診斷,在術后病理診斷陽性的 81例患者中有55例同時符合術前臨床診斷,統計分析兩種診斷的Kappa系數 0.731,一致性好。
2.3 ACTH 瘤
符合術前臨床診斷的12例患者中有11例同時符合術后病理診斷,在術后病理診斷陽性的39例患者中有11例同時符合術前臨床診斷,統計分析兩種診斷的Kappa 系數0.405,一致性一般。
血清 ACTH 水平升高的49例患者中有10例同時符合術后病理診斷,在術后病理診斷陽性的32例患者中有10例同時有血清 ACTH 水平升高,校正x2值6.426,P<0.05,有統計學意義,認為血清 ACTH 升高對術后病理ACTH陽性有提示意義。
討論
部分垂體瘤可出現臨床癥狀、激素水平與病理免疫組化染色診斷不相符的情況,具體情況及分析如下:(1)非PRL瘤出現血清PRL水平升高相關臨床表現,考慮原因為腫瘤壓迫垂體柄等部位,造成垂體供血減少,多巴胺釋放不足致使泌乳素水平升高;GH瘤分泌GH及PRL致血清PRL水平升高。(2)部分GH瘤血清GH水平升高,無肢端肥大癥表現,考慮原因為GH分子活性不同、GH瘤病程短、環境應激等。(3)部分垂體瘤無血清激素水平升高,出現內分泌癥狀,考慮原因為hook效應、錯過激素分泌峰值采血、垂體內部病變壞死。(4)部分垂體瘤有激素水平改變及內分泌癥狀,但相應激素免疫組化染色檢查顯示陰性,考慮原因為:病理檢查受實驗材料、技術等外界因素影響,導致免疫標記陽性區域小而報告為陰性。
在影像學表現上,本組住院患者中大腺瘤及巨大腺瘤所占比例高(84.2%),瘤體多侵及周圍組織,與壓迫癥狀表現率高相符;出現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多與腫瘤壓迫視交叉有關;目前垂體增強 MRI 檢查是垂體瘤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4]。垂體瘤多為良性腫瘤,部分垂體瘤微腺瘤可行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是除 PRL 瘤外垂體瘤的主要治療方式[9],可顯著緩解腫瘤引起的壓迫癥狀及內分泌功能紊亂癥狀,術后病理檢查可明確垂體瘤病理學分型。
綜上所述,在垂體瘤的診斷及分型中臨床表現、內分泌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查缺一不可,本研究期待為臨床工作中垂體瘤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訂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Chen JL,Ning G,Pan CY,et al. Clinical endocrinology[M]. 2nded. Shanghai: 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ublishing,2011. 166-176.
[2] Holdaway IM. Excess mortality in acromegaly[J]. Horm Res,2007,68(5):166-172.
[3] Arosio M,Reimondo G,Malchiodi E,et al. Predictor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cromegaly: an Italian survey[J]. Eur J Endocrinol,2012,167(2): 189-198.
[4] 中國垂體腺瘤協作組.中國垂體腺瘤外科治療專家共識[期刊論文]-中華醫學雜志,2015(5)
[5] 中國垂體腺瘤協助組.中國垂體催乳素瘤診治共識(2014 版)[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2401-2411.
[6] Giustina A,Barkan A,Casanueva F F,et al. Criteria for Cure of Acromegaly: A Consensus Statement 1[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00,85(2): 526-529.
[7] Melmed S,Casanueva F F,Cavagnini F,et al. Guidelines for acromegaly management[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02,87(9): 4054-4058.
[8] Katznelson L,Laws Jr E R,Melmed S,et al. Acromegaly: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14,99(11): 3933-3951.
[9] Freda P U,Beckers A M,Katznelson L,et al. Pituitary incidentaloma: an endocrine society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11,96(4):894-904.
作者簡介:張娜,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1991.10,女,漢語,山東棗莊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垂體及性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