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
摘要:目的 ?針對肺結核患者延續性護理的應用效果實施探討。方法 ?以經本院收治的62例肺結核患者為觀察樣本,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建立常規組與研究組,每組病例31例,常規組行常規護理,研究組行延續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遵醫行為和自護能力。結果 ?研究組各項比較指標均優于常規組,護理效果顯著,P<0.05。結論 ?在肺結核患者護理中應用延續性護理,可提升遵醫行為及自護能力。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肺結核;遵醫行為;自護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115-01
前言
肺結核屬于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由結核分枝桿菌所引起,經由呼吸系統進行傳播,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咯血、呼吸阻滯和胸悶等,對患者生活影響顯著[1]。鑒于此,本研究借助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本院62例肺結核患者樣本實施研究,嘗試提升患者遵醫行為、自護能力,以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改善,達到治療與護理的目的,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以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區間收治的62例肺結核患者為觀察樣本,經《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對照,患者均符合觀察要求。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建立常規組與研究組,每組病例31例,其中,常規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齡25~61歲,平均(45.25±5.17)歲;研究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齡24~62歲,平均(46.18±5.03)歲。經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行常規體征檢查,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則實施延續性護理,主要內容包括:①出院指導。詳實整理患者基本信息,建立延續性護理檔案,制作并發放“防治肺結核臨床手冊”,涉及肺結核防護、治療及注意事項等內容;②院外教育。結合醫療衛生服務職能,可聯合社區實施肺結核知識討論,宣傳相關知識,并給予患者在線指導;③院外隨訪。患者出院72h后進行首次電話回訪,重申自我護理的重要性,復述用藥及護理注意事項,根據患者情況和護理計劃,可每月組織上門隨訪,了解患者護理質量,加強患者治療配合度。④延續指導。可視情進行微信、網絡交流,為患者推送每日飲食、運動及生活習慣小常識,發布戒煙戒酒等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患者實際情況,記錄相關用藥、飲食、戒煙戒酒及定期復查等遵醫行為。利用DSCA量表對患者自護能力實施評估,包括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能力及健康知識掌握等四個維度。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軼和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
兩組患者采取差異化護理方案,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合理用藥29例,合理膳食28例,戒煙戒酒30例,定期復查30例;常規組在上述指標中分別為26例、24例、26例和28例。通過比較結果發現,研究組患者遵醫行為更佳,組間差異明顯,P<0.05。
2.2 兩組患者自護能力比較
通過隨訪及DSCA量表調查發現,研究組在各緯度評估中將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3 討論
肺結核屬于較為常見的臨床呼吸系統傳染病,針對肺結核治療的實際特點,延續性護理被廣泛應用其中,延續性護理除了實施院內護理外,還可以將其延伸至院外護理,即通過出院指導、院外教育、院外隨訪及延續指導等方式,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提升肺結核患者的護理效果,提升預后質量[2]。
本研究結合延續護理的應用,針對62例肺結核患者實施觀察研究,據差異化護理方案的護理結果顯示,在患者的遵醫行為調查中,研究組患者遵醫行為更佳;在自護能力評估中,研究組患者干預后,其各個緯度效果均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進一步證實了延續護理在肺結核患者護理中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肺結核患者臨床治療中采用延續性護理,將有助于優化患者遵醫行為,并大幅提升患者自護能力,實現生存質量的改善,具備應用與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趙延慧,唐楠,韓琳等.國內外日間手術患者延續性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8,25(6):24-27.
[2]界玉紅,鞠桂萍.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干預對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4):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