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悅玲 丘煥宜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對腫瘤疼痛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護理的臨床護理治療效果。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的100例腫瘤疼痛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并將這100例腫瘤疼痛患者隨機分為采用常規護理治療的對照組和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護理的觀察組各50例。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治療后,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的臨床效果[1]。結果: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護理可以顯著提高患者對于疼痛治療的依從性,進而可以較明顯地緩解患者的疼痛。結論:對腫瘤疼痛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改善患者恐懼、焦慮的不良心理反應。
關鍵詞:腫瘤疼痛;心理干預;護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128-01
引言:目前腫瘤成為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常見疾病。一直以來,腫瘤治療多以化療、放療等手段,不僅為患者帶來極大的身體疼痛,而且也為心理帶來了極大的痛苦。所以對腫瘤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由腫瘤引起的疼痛、恐懼、焦慮等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的100例腫瘤疼痛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并將這100例腫瘤疼痛患者隨機分為采用常規護理治療的對照組和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護理的觀察組各50例。對所選取的患者標準主要有:
1)通過確診其符合晚期腫瘤的臨床診斷標準。
2)均對參與本次研究知情同意。這些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合并有嚴重的精神或意識障礙。對所選取的患者隨機進行分組,分別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腫瘤的疼痛感覺主要有刀割樣、絞痛、陣發性疼痛和持續性鈍痛等,兩組腫瘤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腫瘤發展的程度成正比,兩組腫瘤疼痛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不存在差異。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僅采用常規護理的方法進行護理治療,而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根據癌癥與疼痛的關系和疼痛的嚴重程度,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止痛藥。患者止痛藥由弱到強逐步規范用藥,劑量逐漸增加,不封頂;如果藥物不能口服,可以通過肛門給藥[2]。
(2)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分析,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首次使用嗎啡劑量≤3000 mg/d,間隔4 h連續給藥;并在治療過程中記錄患者疼痛情況,然后進行評估,隨時改變疼痛程度調整劑量。另外給予針刺治療,針刺選穴:雙側足三里穴、背俞穴、阿是穴、4~5對夾脊穴。局部消毒穴位之后用華佗牌針,雙手進針,提插捻轉,平補平瀉,得氣后留針40 min,1次/d,治療2周。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心理干預[3]。介紹其他治療效果和心態較好的患者,促進患者間的抗病經驗交流,調整心態,積極配合后期治療,讓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4]。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免疫功能監測指標;癌痛評分;住院時間。兩組護理前后SAS、SDS、癌痛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以及癌痛越嚴重。
介紹正念減壓法的幾個方面內容,分別為正念呼吸、坐禪模式、身體掃描及正念冥想4個部分。第2天由責任護士帶領患者進行訓練,步驟如下:①正念呼吸:患者在安靜狀態選擇舒適坐姿,閉上眼睛,選擇一個事物作為對象,進行一個簡單的腹部呼吸放松練習(1 min左右);②坐禪模式:調整呼吸,將注意力集中于所選擇的注意對象,用心感受呼吸的氣流,頭腦中出現的感覺及事物,拋開不去理會;③身體掃描:患者取舒適仰臥位,放松身體,使呼吸變得平靜,隨著舒緩的音樂將注意力從頭到腳一點點游走,若有部位出現疼痛,告訴自己這疼痛會隨著舒緩的呼氣離開身體;④正念冥想:這時你的頭腦中會出現一系列的雜念及負面情緒從而使你的注意力出現轉移也不慌[5]。將注意力回到你最初選擇的對象上,并調整呼吸。結束后休息l~2 min,然后再從事其他活動。每次訓練持續10~15 min,2次/d,30 d為1療程。每次訓練后責任護士負責幫助患者對當次訓練進行總結,并幫助其找出問題,同時給予心理上的支持[6]。
2結果
兩組腫瘤疼痛患者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觀察兩組患者的疼痛緩解率和治療的依從性等方面發現,觀察組患者兩個方面都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存在差異;而在護理治療過程中出現了便秘、消化道癥狀和排尿困難等不良反應,兩組患者沒有明顯的差異。
3討論與結論
目前,腫瘤被認為屬于心身疾病,腫瘤的發生發展離不開社會心理因素。不良的情緒可以明顯降低機體的免疫能力,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以及癌細胞的擴散,加速患者的死亡[7]。通過對腫瘤疼痛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的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后明顯提高了患者的疼痛緩解率,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所以心理護理干預的措施能夠給腫瘤疼痛患者帶來很大的精神支持和鼓勵。且在認知干預方面,通過讓患者按照疼痛強度對自身的疼痛感受進行主述,能夠逐漸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消除或緩解身心癥狀[8]。同時,通過行為干預,不僅能夠讓患者掌握減輕疼痛的放松方法,而且通過加強鍛煉和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能夠調整患者的身心狀態,有利于鞏固癌癥治療的效果,減少放射治療的次數,從而減少了治療給患者帶來的疼痛[9]。
綜上所述,心理干預能夠明顯降低腫瘤患者的疼痛強度,緩解和減輕癌癥帶來的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申飛陽.肝癌介入治療中疼痛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2012.6(11):57-58.
[2]李紅.舒適護理在腫瘤患者臨終關懷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2):108-110.
[3]張乃輝.心理干預護理對腫瘤患者治療效果的評價和體會[J].中外醫療,2012.(8):155.
[4]潘文敏.論腫瘤疼痛患者護理過程中的循證護理研究[J].求醫問藥,2012.10(12):412.
[5]汪新菊,瞿廣橋,熊瓊英.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晚期癌癥患者疼痛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5,12:2050-2051+2059.
[6]孫雪.300例晚期癌癥患者疼痛的臨床護理方法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6,02:122-123.
[7]周瑞云,盧志蘭,吳海云,汪海慧.優質護理對減輕晚期癌癥患者的疼痛效果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02:311-312.
[8]耿會菊.疼痛護理對晚期癌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評價[J].河南醫學研究,2016,07:1335-1336.
[9]文艷霞.心理護理在晚期癌癥患者疼痛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02: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