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鎮 曹俊英 王海霞
摘要:目的:探討集束化管理在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術后中的應用研究。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66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33例)和觀察組(n=33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采用集束化管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護理并發癥發生情況、兩組患者護理前后NYHA、WHO(心功能分級)量表維度評分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護理呼吸道感染發生率9.09%低于對照組27.27%,血腫發生率6.06%低于對照組39.39%(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YHA、WHO(心功能分級)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采用集束化管理模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增加患者護理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情況,提升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集束化管理;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應用
【中圖分類號】R3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199-02
先天性心臟病,發病機制由心臟結構先天發育不足所導致,發病情況常表現為:患者疲乏、呼吸急促、肺順能力過低等。目前治療后的護理手段備受關注,以優質且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為患者發作頻次,增強心肌功能極具研究意義。集束化管理模式作為一項新型的高效護理手段,在患者臨床護理中的疾病監護、心理干預、等應用效果顯著[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6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集束化管理在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術后中的應用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66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齡(22-45)歲,平均(33.57±11.13)歲。觀察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齡(21-36)歲,平均(28.25±7.34)歲。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采用集束化管理。
1.2.1常規護理模式。(1)護理人員定時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和體溫情況。患者出現呼吸道感染、血腫等情況時,需立即用藥,緩解發病情況。(2)患者術后4-6h之后,護理人員可拔掉氣管插管予以患者喂水。觀測有無嗆咳情況后,循序漸進的予以營養支持。
1.2.2集束化管理。(1)保證患者規范化呼吸,術后針對患者心肺功能做出綜合性評估。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等情況時,需采取呼吸道護理方案(氧療、霧化)加快患者的排痰,規避出現呼吸道感染、血腫等情況。(2)心功能實時監測。護理人員需要在常規護理模式中“循環系統護理”一項加強實施力度,根據患者護理前后NYHA、WHO(心功能分級)量表的數據,以循證為主要方式確立患者心肌功能的最優指標,從而有針對性的改善不良癥狀誘因。(3)通常患者在術后容易產生抗拒、抑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情況制定適宜護理干預方案,提升患者心理依從性,規避外界刺激,預防患者感染。
1.3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術后護理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呼吸道感染、血腫。(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NYHA、WHO(心功能分級)量表維度評分情況,評分越高說明心肌功能越高 。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x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 )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護理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術后護理呼吸道感染發生率9.09%低于對照組27.27%,血腫發生率6.06%低于對照組39.39%(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NYHA、WHO(心功能分級)量表維度評分情況
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YHA、WHO(心功能分級)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先天性心臟病,發病時疼痛程度十分劇烈,且伴隨窒息感、灼痛感和重物壓迫痛感。治療手段分為常規治療和介入治療,雖各有優勢但患者容易在治療過程中產生消極情緒,且病情反復易加劇[2]。由此,臨床護理方式尤為重要,其護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患者的健康恢復情況。集束化護理模式相對常規護理模式更具針對性和實施的完整性,有效規避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癥狀,預防患者由感染導致的休克,降低恐懼心理,提升臨床治療療效[3-4]。
本研究以集束化管理在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術后中的應用研究為主。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護理呼吸道感染發生率9.09%低于對照組27.27%,血腫發生率6.06%低于對照組39.39%(P<0.05),說明采用集束化管理模式對于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具有應用優勢。護理人員能夠知曉患者誘病因素,采取干預手段,緩解患者發病頻次,控制發病率。且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YHA、WHO(心功能分級)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取集束化管理模式能夠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控制患者術后呼吸道感染和血腫等不良癥狀的發生,加強治療恢復。
綜上所述,針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采用集束化管理模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增加患者護理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情況,提升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覃華晶. 集束化干預在低齡低體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微創手術的應用[J]. 醫學信息(上旬刊),2018,031(003):167-169.
[2]劉海燕,劉東. 對手術后留置CVC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進行集束化護理管理對其導管血流感染發生率的影響[J]. 當代醫藥論叢,2018,016(017):277-278.
[3]洪迎,王麗華. 集束化護理對心臟手術患者急性壓瘡發生率的影響[J]. 當代護士(專科版),2018,025(004):46-48.
[4]燕舞,鄭雪梅. 集束化護理干預對心臟病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療患者應激反應及預后的影響[J]. 醫學臨床研究,2019,036(006):1243-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