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珍
【關鍵詞】血液透析;不安全因素;預防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22-01
引言:對于晚期腎衰竭患者來說,血液透析是其臨床治療的一個有效方式,由于其具備較強的專業性和嚴謹性,那么患者在治療期間往往承受著巨大的風險。并且,長時間的血液透析會對患者的身心帶來不利的影響,甚至會大大提高患者的病亡率。對此,增強護理人員的安全風險意識及法律觀念,及時發現問題,并在第一時間內給予應對和處理,能夠大大增強血液透析的安全性。
1.1對象
篩選出我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期間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28例,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4例。其中,對照組:男性9例,女性5例;年齡16-68歲,平均年齡42.47±9.14歲;實驗組:男性8例,女性6例;年齡16-69歲,平均42.85±9.48歲。對比兩組的以上基線資料無差異,無統計學價值(P>0.05),以下實驗存在對比性。
1.2方法
兩組均接受常規護理,并且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同時實施風險管理。具體內容包括:①創建完善的工作章程及操作流程,加強規范化、統一化、標準化管理;②構建透析通道,對透析用品實施專業化管理,在操作期間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要求;③配血及輸血期間一定要嚴格遵循“三查八對”原則,將每一位患者的血液標本及透析用品等進行單獨安防和保管;④透析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等,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及需求,同時觀察穿刺布局是否存在滲血、水腫等,若出現異常問題需要及時通知臨床醫生,及時解決;⑤統計對比患者在透析前后的體重變化,并做好記錄,便于將其作為超濾脫水的重要參考指標,預防透析失衡現象的發生;⑥透析器諸如破裂、滲血等需要及時更新。
1.3指標分析
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風險事件發生概率。
1.4數據處理
通過SPSS22.0軟件對相關數據展開統計處理。計數指標以x2進行檢驗,計量指標以t進行檢驗,若P<0.05,則說明差異存在統計學價值。
2.1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風險事件發生概率
最后發現: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92.86%)大于對照組(71.43%);且風險事件發生率(7.14%)小于對照組(28.57%),組間差異顯著(P<0.05),以下研究存在統計學價值,如表1。

2.2兩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對比分析
實驗組在透析期間發生透析護理錯誤、醫囑處理錯誤、違規護理等例數明顯地小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價值(P<0.05)。不過,在護理投訴、意外事故發生例數等方面,兩組對比無差異,以下研究不存在統計學價值(P>0.05),如表2。

醫療行業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醫護人員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時,一般會受到環境因素、患者及其家屬、業務能力、道德品質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一些安全風險,導致患者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血液透析是一個高風險的治療模式,一般來說,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①護理人員因素:由于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有限,再加上血液透析屬于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這對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要求是比較嚴格的,不過一些年輕護士的臨床經驗缺乏,理論知識掌握的不全面,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極易出現一些錯誤,特別是在面對一些突發問題時往往會措手不及,不懂得如何正確處理。而且護理人員的法律觀念及服務觀念薄弱,對臨床工作中出現的一些法律問題不具有敏感性,缺乏一定的自我保護觀念,并且一些醫護人員不具備“優質護理”的意識,不重視患者的情緒引導,與患者交流過程中存在不耐煩、不認真等傾向,這必然會導致護患矛盾不斷出現。②患者隱私:大部分患者的病程久,存在體質弱等問題,那么在透析期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并發癥,這必然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絕望,乃至崩潰及自殺等。在透析期間一些患者也會出現營養吸收失衡、低血壓等問題,甚至一些患者存在墜床、跌倒的風險。
結合以上不安全因素的總結和歸納,我們能夠看出,醫護人員在血液透析服務中一定要加強安全防護以上,并按照臨床工作的實際特點,創建專門的安全管理小組,健全相應的臨床護理規章體系,強化相關醫護人員的崗位培訓和業務指導,加強程序化運用、規范化操作等,并且也需要進一步培養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使其形成以患者為本的工作理念,為創建良好的護患關系等提供幫助。并且也需要設置崗位責任制度,明確不同崗位中護理人員的具體職責,使其能夠加深對患者的了解和認識,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動態,并對其給予積極引導和撫慰,為增強患者的生存質量等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