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海艷
【關鍵詞】抑郁癥;基礎護理;人性化護理;依從性;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28-01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精神類疾病。疾病發作時,患者會出現連續、持久的情緒低落以及興趣減退等癥狀,其生活質量和生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保證抑郁癥的有效治療,需要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干預,獲得患者積極配合。本課題對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觀察其對抑郁癥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62例抑郁癥患者,為2016年5月-2020年4月收治。以抽簽法分為對比組和觀察組,各31例。觀察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25-62歲,均值43.56歲。對比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26-61歲,均值44.12歲。納入標準:患者符合美國精神病學會(APA)DSM-Ⅳ關于抑郁癥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雙相精神障礙患者;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兩組基線資料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1.2.1對比組
對比組實施基礎護理。遵醫囑指導患者用藥;觀察患者異常反應,防止自殺。
1.2.2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比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1)心理疏導。患者入院之初,對其實施熱情接待,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介紹,幫助患者了解配合治療的重要性。(2)認知重建。鼓勵患者講述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對錯誤的認知進行糾正。(3)人文關懷。對患者家庭環境、生活背景等進行了解,盡量使患者感受到被關心和尊重,提高其對生活的信心。(4)開展娛樂活動,豐富患者精神生活,降低患者不良情緒。(5)用藥指導。對患者不愿服藥以及不定時、定量服藥情況,進行監督,保證治療效果。(6)獲取社會及家庭支持。與患者關系比較好的家屬,可與患者進行深入的交流。盡量延長陪護時間,通過情感交流來促進患者病情向良性發展。擴大交流圈,使其與周圍人群進行正常的溝通,使患者能夠早日融入社會生活,恢復正常社會角色。
1.3觀察指標
1.3 1評估兩組患者抑郁情緒改善情況和社會支持情況。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病情改善情況。采用社會支持量表(SSRS)評估社會支持情況。
1.3.2評估兩組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患者能夠遵醫囑積極配合治療為依從。護理滿意度以自制調查表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90分以上為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以(±s)表示計量數據,檢驗值為t值,以n(%)表示計數數據,檢驗值為卡方。P<0.05時,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抑郁情緒改善情況和社會支持情況對比
護理情況對比,兩組護理前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HAMD評分和SSRS評分均有不同幅度變化且變化幅度高于對比組(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依從性和患者滿意度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依從率及患者優于對比組(P<0.05)。見表2。

抑郁癥患者的核心癥狀表現為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整日心情低落。患者的負性思維比正常人群要多的多,對周圍環境的反應與常人有顯著差異,使其正常社會功能喪失,易產生自傷、自殺等行為。
本課題將人性化護理應用在抑郁癥的護理中。在患者入院時,保持良好服務態度,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并與其深入溝通,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提升其治療配合度。加深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知,糾正其錯誤認知,可使患者正視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對其進行關心,使患者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關心和尊重,防止自傷、自殺等行為的發生。開展豐富的娛樂活動,可緩解其不良情緒,放松心情。保證患者定時、定量用藥,可促進疾病恢復。獲得患者親近家屬的支持,使其陪伴關心患者,可提高患者對生活的希望。幫助患者擴大交際圈,可使患者重返社會,恢復正常的社會生活。
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情緒、社會支持、依從率及患者滿意度均優于對比組(P<0.05)。這與程索華的研究中,人性化護理可改善抑郁癥患者病情和滿意度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說明通過人性化護理,不僅可使患者放松心情,保證治療效果,還可使患者能夠重新回歸正常生活。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可改善抑郁癥患者精神癥狀,促進其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