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燕利
【關鍵詞】腦卒中;偏癱;早期綜合康復護理;預后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45-01
從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形式下出發,將其應用在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分析該種形式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文章隨機抽取的76例患者,當患者辦理住院時,先對其進行詳細的檢查。合理的劃分為38例對照組以及38例的觀察組。護理人員通過傳統的護理形式開展對照組患者的研究,應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形式進行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研究,綜合記錄了患者入院以及干預一個月、三個月的各項數據情況。通過觀察可以分析,不管是患者的滿意度還是其他方面,觀察組的各項數據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中可以得出結論,為了能夠做好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護理工作,應用早期康復護理形式至關重要。
1.1一般資料
文章選取7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按照隨機的形式,劃分為數量相等的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兩組患者在年齡以及性別等沒有明顯差異,體現出可比性價值。
1.2方法
為了能夠準確的分析出早期康復護理形式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首先,護理人員采取常規的形式開展對照組患者的護理工作,在患者入院時,對其進行了簡單的狀態登記,引導患者服用尼莫地平(每次40mg)、維生素E(每次100mg),均為3次/天,像患者講解簡單的藥物服用注意事項,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等。借助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形式進行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工作,除了按照對照組患者方面的護理措施,還給予觀察組患者在肢體功能康復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訓練輔助。第一,肢體功能康復訓練:在前期階段,護理人員通過自身的作用,將患者的肢體體位先進性調整,將上肢肩胛骨向前,下肢屈髖屈膝,引導患者以及家屬,保護好肩關節部位不受到損壞;引導家屬定期幫助患者進行肢體上的放松,患者的肢體從近端開始,慢慢的向遠端,然后在由遠及近的原則,反復進行多次按摩,整個按摩過程中保持力量均勻的原則,在每一次的按摩當中需要保持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一天必須保按摩三次以上;肢體關節進行被動式活動環節當中,關節從大到效,保證小幅度像大幅度的過度,緩慢平穩的推進,重點對患者的踝關節背屈、膝關節伸屈等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當發現患者保持不良姿勢時,也需要第一時間的糾正,在患者能夠承受的基礎上,保證一天兩次,每次大約十五分鐘的訓練時間。第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像一些簡單的,如刷牙、穿衣服、吃飯以及行走等的活動,護理人員可以輔助患者進行多次的巡禮那,護理工作人員先對簡單的動作進行嚴實,然后耐心的指導患者進行模仿后逐漸自主完成。例如,在護理人員示范穿衣環節當中,可以先引導患者,借助兩個膝蓋的作用,將衣服袖筒懸垂在其中,為接下來患者快速穿衣打下堅實的基礎,之后健側手將袖筒拉倒肩部完成偏癱側的穿衣;護理人員需要對家屬以及患者之間形成密切的關系,細心的引導患者進行各項練習,不管是哪個環節的訓練科目,都需要在一天之中保持兩次,每次的時間持續三十分鐘左右即可,在長期的訓練當中,希望患者能夠促使各項運動機能得到有效的恢復;從本質上來講,平時各項動作的練習環節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在患者掌握某一個動作之后,護理人員以及家屬應該給予大大的鼓勵,堅定患者繼續訓練的決心。
1.3觀察指標
通過早期康復護理形式的運用,對患者剛剛入院、干預一個月、干預三個月患者的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進行了有效的分析,當然,各項數據中,觀察組的要比對照組高。
1.4統計學處理
在分析數據過程中,工作人員通過SPSS19.0形式,借助x±s的計量資源加以表現,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運動功能評分比較
在進行分析過程中,整個過程保證所有患者不能中途退出,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交流程度。從下表1中可以發現,特別在是干預一個月、干預三個月的數據,觀察組患者的運動功能數據極高,由此也凸顯出患者身體各項機能的恢復情況。

2.2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在患者入院之時、干預一個月、干預三個月生活質量評分中,觀察組的各項數據要比對照組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文章通過對觀察組采取的早期康復護理形式進行分析,綜合比較了患者入院、干預一個月以及干預三個月的各項評分,從中可以發現,觀察組的各項數據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要想保證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神經功能以及肢體功能等得到盡快的恢復,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形式極為關鍵。
簡而言之,多發聲在中老年群體當中的腦卒中偏癱疾病,嚴重威脅到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時,更不利于患者正常的生活。為了能夠做好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護理工作,文章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形式,對其在患者生活質量方面的影響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通過實際調查發現,該種形式能夠確保患者的運動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復,更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此,在當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重點推廣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