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霞
【關鍵詞】中醫護理,肺癌、焦慮/抑郁,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85-01
本文主要探究中醫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在化療期間的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具體內容見下文。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院的60例肺癌化療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2組。觀察組中,男性16人,女性14人,年齡在51-76歲之間,平均(53.45±3.67)歲,病程在0.8-3.5年,平均(2.3±0.51)年;對照組中,男性18人,女性12人,年齡在51-75歲之間,平均(53.56±3.53)歲,病程在0.9-3.1年,平均(2.2±0.53)年。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均診斷為肺癌并接受化學治療;已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有嚴重心臟、肝、腎功能及其他器官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兩組患者可進行比對分析。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協助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的檢查項目,并遵醫囑給予藥物使用及指導,適當給予生活上的護理及心理關懷。
觀察組給予中醫護理干預措施:1.中醫辯證護理:以益氣養陰類藥物滋補氣陰兩虛的患者;以健脾益氣類藥物對脾胃虛弱患者;以疏肝補腎類藥物對肝腎陰虛患者;2中醫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選取低鹽、低脂、高蛋白、高纖維素及易消化的食物;適當使用西洋參、黃芪、紅棗等藥材益氣養陰;用山藥、山楂、陳皮開胃藥材輔助健脾消積;用枸杞、生地、百合等藥材輔助疏肝明目;3.心理及心靈護理:肺癌患者在化療期間極易產生焦慮、抑郁、絕望、痛苦等情緒,若不及時開導,不利于病情康復。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中耐心傾聽患者訴求,適當給予鼓勵與安慰,輔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建設,以積極良好的心態對待自身病情。給予患者情志上的護理,用輕松愉悅音樂療法給予患者心靈上的放松愉悅,指導患者學會情緒上的轉移,緩解患者內心焦慮悲觀情緒。給予患者適當的筋絡按摩及疏通,讓患者從身心上放松愉悅。5用藥指導與護理:交待患者及家屬嚴格遵醫囑用藥,隨時觀察病情變化。6.血管護理:注意防治化療藥物外滲造成患者皮膚壞死。在給患者穿刺進行藥物滴注時選擇直且粗的血管。
1.3觀察指標
1.3.1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自量表(SAS)及抑郁評分自量表(SDS)的分值;分值越高,說明焦慮或抑郁的情況越嚴重。對比兩組生活質量SF-36自量表評分數值,評分越高,說明患者從事日常活動越好,生活質量越高。
1.4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錄入統計軟件SPSS20.0進行數據處理及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施行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統計學意義。見表2.

肺癌患者化療過程中會出現不同情況的副作用,如:不良消化道反應,惡心、嘔吐、便秘等,使患者出現營養不良或電解質紊亂等,給患者及家屬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中醫藥材像西洋參、黃芪、紅棗、山藥、山楂、陳皮、枸杞、生地、百合等藥食同源,中醫護理通過中醫辯證理論,給予不同患者相應的飲食護理,輔助中醫食藥材給予合理的膳食干預,極大的改善肺癌患者的營養狀態。中醫上有情志活動是五臟之精化生之說,所以患者精神活動及情緒上的異常活動均能引起患者臟腑、氣、血、神等紊亂異常;《黃帝內經》有“怒則傷肝”“悲則傷肺”“恐則傷腎”“憂思則傷脾”,因此,中醫情志護理給患者心理和心靈上的舒適與放松,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通過中醫護理干預,該組患者的不良情緒在護理后有極大的改善,對比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有明顯的改善,較對照組而言,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肺癌患者化療期間患者采用中醫護理的干預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