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鳴
脫貧攻堅戰已勝利在望,站在即將邁入“十四五”時期新的歷史起點,《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指明了方向。
如何讓剛剛擺脫絕對貧困境地的群眾繼續過上更好的日子,國家從頂層設計明確了發展路徑,那就是要落實好“一個建立、兩個健全、兩個推進”的要求。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落實好“一個建立”。那就是要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保持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盡管我國即將全面完成脫貧任務、消除絕對貧困,但脫貧的部分群眾還是低收入群體,脫貧的這些地區仍是欠發達地區,既要繼續保持投入,又要建立新的幫扶機制,從而實現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推進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落實好“兩個健全”。從脫貧攻堅期的對象重點看,最需要關注的是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這就需要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采取“精準摸排找出來、動態監測管進來、針對措施扶起來”方式,強化對脫貧易返貧戶、邊緣易致貧戶的識別、監測和幫扶,并按照“缺什么補什么”提前幫扶,落實產業、就業、保障等舉措,嚴防返貧致貧。同時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管理和監督,推動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
另外,近年來,我國農村社會救助制度在兜底線、救急難、保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足。健全農村社會救助體系是鄉村振興的客觀需要,補齊社會救助短板也有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因而,新時期需要在準確評價農村社會救助實施效果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通過提高救助精準程度、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協同推進救助項目、縮小城鄉救助差距等路徑來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落實好“兩個推進”。東西協作和社會參與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在西部地區脫貧縣中集中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增強其鞏固脫貧成果及內生發展能力。堅持和完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等機制。這些決策部署,在中部地區也可以參考借鑒,加強脫貧縣的幫扶,在脫貧摘帽地區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力發展鄉村產業,不斷夯實發展基礎,增強脫貧群眾發展能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五大振興。強化引導社會參與幫扶的良好氛圍。
2020 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中國將有1 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十年實現聯合國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書寫世界反貧困史上的偉大傳奇。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就是要緊盯“實”字出重拳,立足“穩”字下功夫,圍繞“質”字做文章,繼續書寫強化中國減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壯麗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