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全總辦公廳調研組赴基層聯系點——北京市西城區德勝街道總工會,圍繞疫情對非公、小微企業生產經營、職工勞動經濟權益保障及勞動關系的影響,工會參與疫情防控、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主要做法及發揮作用情況等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對西城區德勝街道總工會轄區內的119家企業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并實地走訪調研了慶和樓、蜀國演義、福德弘北太、東來順等4家餐飲企業,北京金豐和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責任公司和入住該樓宇的6家高新技術企業,與企業經營管理者、工會和職工代表進行了面對面的座談交流。
本次調查了解到的德勝街道總工會轄區內非公、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現狀,是當前疫情影響下我國非公、小微企業生存發展遭受重創的一個縮影。同時,企業和基層工會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困難也具有廣泛性普遍性代表性。
加強防疫物資供應保障。投入專項資金購置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及時分發到企業和職工手中。加強對企業困難員工、一線防疫人員的走訪慰問,為他們送去分餐飯盒、粗糧食品等慰問物資,確保職工群眾、工會干部在疫情防控期間的飲食安全衛生。在德勝街道總工會的指導下,區內企業按要求嚴格落實四方責任,積極為職工解決防疫物資短缺難題。
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規定。利用工會工作群等渠道,積極宣傳疫情防控要求,解答職工疑惑,了解企業訴求,全程跟蹤指導助力地區企業復工復產。指導區內企業嚴格執行“50%到崗率”“人均2.5平方米”“安全一米線”等規定。組織職工開展疫情防控安全知識答題,通過宣傳海報、電子顯示屏等途徑,抓好疫情防范宣傳教育。動態掌握職工出行、健康狀況等信息,檢測體溫量最高時超過800人次/日。
服務小微企業創新創業。針對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資金量不足的特點,加強對區內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指導幫扶力度。金豐和孵化器公司加強對園區內小微企業幫扶力度,上半年組織園區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創新創業活動45次,服務入駐企業236家、330人次。以成本價向園區內小微企業開放體驗中心、路演中心及會議中心等場所,助力園區內小微企業復工率達到100%。
推動復工復產政策落地。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及時將各級政府和工會有關租金減免、工資支付、勞動關系協調、女職工保護的政策規定等傳達到區內企業和廣大職工。僅金豐和孵化器公司采取“免轉緩”政策,通過以壓代付等形式幫助企業減免租金32.46萬元,轉緩租金260.18萬元。
在實地考察座談中,大部分企業表示對實現疫情有效防控、全面復工復產具有很強的信心,對未來市場有很大期盼,能夠結合行業特點和自身實際,通過廣泛拓展業務、積極尋求政策扶持等方式,帶領企業謀求發展出路。但與此同時,參與調研的非公、小微企業普遍反映,由于疫情防控常態化等因素影響,他們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方面仍然困難重重、進展緩慢。
參與調研的非公、小微企業普遍反映,由于疫情防控常態化等因素影響,他們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方面仍然困難重重、進展緩慢。
業務量嚴重下滑,營收持續低迷。疫情暴發后,經營湖北菜系的福德弘北太酒家年夜飯退訂量達80%以上,聚集性就餐基本停止,絕大多數員工處于待業狀態,至5月中旬復工復產后,客流量依然無明顯增長。北京湘順源科技有限公司客戶以各大高校為主,因2020年上半年學校一直處于停課狀態,合同無法驗收結項,導致回款困難,產生了連鎖反應。另外,部分線下業務基本停滯的企業雖積極拓展線上業務,但依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營收負增長問題。
日常運行壓力大,無力承擔高額成本。目前,參與調查的企業在停業或部分復工復產期間,仍需承擔員工基本工資、門店和員工宿舍房租、物業費、疫情防控用品費用等各項支出,企業基本上收不抵支。其中,餐飲企業在春節前期儲備的大量食材,由于疫情突然暴發導致全部滯銷積壓,通過擺攤低價銷售出小部分庫存仍難以挽回巨額經濟損失。北京康科達科技有限公司因國家出臺了新的技術標準,急需進行產品升級,但無法承擔技術研發費用。
資金流緊張,貸款融資困難。雖然國家近期出臺了一系列金融紓困政策,但由于小微企業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較弱,且缺少固定抵押物,融資可得性較差,面臨貸款期限及貸款成本等多重考驗和壓力。一些企業在勉強維持復工復產的同時,還要背負還貸壓力。疫情暴發后,部分企業營收銳減,現金流緊張,銀行因此下調了信貸額度,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同時,企業貸款還受到申請人戶籍等資格條件限制,且審批程序復雜、耗時較長,導致企業放棄申請政府提供的無息小額貸款,轉而選擇其他融資方式,增加融資成本。此外,小微企業融資額度普遍較小,受疫情發展不確定性的影響,如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持續得不到改善,貸款資金耗盡且無法追加,企業又將面臨停工停產。
熟練員工流失嚴重,招工用工困難。疫情期間各地對人員流動管控嚴格,春節前返鄉員工無法及時復工,全面復工復產前企業在崗人員不得超過員工總數的50%,導致一些老員工為生計所迫選擇離職,如慶和樓飯店后廚由原來的43人縮減到目前的22人。目前線下人才市場因疫情防控基本處于關閉狀態,重新開放后功能和規模難以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線上招聘方式難以滿足用工缺口較大的企業需求。此外,目前還存在新招錄員工需接受入職培訓、短期內無法熟練上崗,企業經營狀況無法滿足求職者相對較高的薪資要求,員工入職后短期內再次離職等不穩定情況。
相關幫扶救助政策落地不足,在企業職工中知曉率低。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救助政策,但相應的宣傳解讀力度不夠,部分企業的主要負責人、中層管理者,對目前政府制定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舉措領會不到位,甚至不了解、不掌握。一些面向小微企業的貸款、招工、困難幫扶、降稅減租、工會會費返還等政策工具,還沒有得到有效運用,政策紅利尚未完全激發出來。
員工面臨心理經濟雙重壓力,負面情緒加重。因疫情導致的“有可能被感染”的恐慌和“經濟壓力過大”的焦慮,給員工的心理健康帶來了不利影響。個別職工受疫情影響幾個月沒有經濟來源,已復工復產員工工作任務不飽滿,甚至出現隱形失業狀況,負面情緒亟待紓解。同時,部分高新技術企業實行居家遠程辦公,一定程度上導致工作和生活之間的界限模糊化,存在隱形加班現象,員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維護,易引發勞資糾紛和各種心理問題。另外,北京新發地市場暴發疫情后,北京市恢復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使稍有起色的餐飲業及相關服務行業再次陷入困境,員工經濟損失和心理壓力進一步增大。
個別企業工會組織不健全,不能有效發揮職能作用。一些企業以規模小、人數少、職工流動性大、增加企業經濟負擔為由未組建工會組織,有的即使組建了工會,也缺乏熟練掌握工會工作業務的人員。如參與調查的北京網際博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康科達科技有限公司尚未建立工會組織,直接影響了企業和職工及時參與工會組織面向會員提供的各類線上線下防疫物資補助、困難幫扶、法律援助等活動,享受會員專屬優惠待遇等。
持續抓好常態化科學防控。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加大工作指導力度,推動企業不斷健全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機制、落實員工健康跟蹤監測制度、做好防疫物資后勤保障、廣泛開展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安全有序組織復工復產。繼續在聯系對接防疫物資采購、隔離觀察區設置使用等具體問題上積極為企業提供專業指導。督促企業堅決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對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企業要第一時間敦促整改,對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堅決要求停產整頓。
精準調控疫情防控工作,積極穩妥推進非公、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各級黨政領導機關要充分運用大數據資源和網格化管理手段,準確把握當地疫情發展趨勢,精準定位疫情防控等級。嚴格落實《全國不同風險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等要求。加大對低風險地區非公、小微企業的援企穩崗力度,多途徑加強對各級黨政和工會組織已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的宣傳解讀,引導企業用好用足優惠政策,充分釋放市場潛力。針對建筑、餐飲、零售等商業服務類行業非公、小微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適時調整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推動相關責任部門簡化特殊時期貸款等手續流程,采取發放消費券、撥付穩崗返還資金等方式,活躍消費市場、提振企業信心。多渠道協調幫助解決企業用工、原材料供應、重大項目開復工等問題,支持供應鏈核心企業帶動上下游特別是配套非公、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強化就業服務指導,推動解決企業招工難問題。
針對人力資源不足與隱形失業等矛盾問題,加大就業推介工作力度。地方工會要努力配合黨委、政府為企業提供“點對點”的就業直通車服務。充分運用人力資源市場、全國工會就業服務平臺——“工會就業服務號”等線上線下招聘平臺,積極協助協調企業及時發布用工需求。依托云計算、大數據,推動企業、工會和社會各方根據企業與求職者對接情況,提升人崗匹配度。吸收借鑒電商行業“共享員工”模式,總結企業用工新做法新手段,提升用工資源共享,創新推進靈活用工有效載體和方式。
引導企業積極轉型、拓展發掘市場。鼓勵引導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適應疫情對企業發展模式的影響,根據自身實際及時轉變思路,制定積極有效的補救措施和自救辦法。積極拓展營銷渠道,開發配套增值服務,在短時間內由以中長線項目為主導的運營模式,向中短期、商業變現更快的小項目業務拓展,快速實現雙軌運行。推動企業充分利用VR、抖音平臺等擴大宣傳,拓寬服務領域與業務拓展渠道。
加強職工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服務。群策群力,多渠道加大對困難職工幫扶救助力度,特別是對于因確診新冠肺炎或因疫情導致生活困難的職工,及時納入專項幫扶救助范圍給予關懷。推動疫情嚴重地區黨委、政府及時將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等納入醫保范圍。關注疫情對職工心理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積極為職工提供心理援助咨詢。傾聽職工呼聲,引導職工理性表達意愿訴求。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緩解精神壓力。
進一步加大非公、小微企業工會組建力度。積極引導幫助具備條件的企業單獨建會的同時,根據地區經濟發展趨勢,非公、小微企業自身實際以及所屬行業特點,推動建立行業性、區域性、商務樓宇型、商圈市場型等各類工會聯合會及聯合工會,最大限度地將非公企業、小微企業、個體商戶等吸納到工會組織中來。認真落實黨委、政府和工會組織聯動工作機制,強化工會組建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各級和諧企業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等組織優勢,將非公、小微企業工會組建率納入其考核考評內容。創新方法手段,提升工會組織對非公、小微企業的吸引力影響力。允許非公、小微企業的建會入會積極分子提前享受會員待遇、參與工會特色品牌活動。建立非公、小微企業工會工作聯絡員制度,加強日常工作溝通交流。加強面向非公、小微企業工會工作者的教育培訓。
高度關注風險點,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疫情在催生新的就業形式的同時,也給勞動關系領域帶來了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各級工會要主動作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華全國總工會關于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中充分發揮工會組織作用的意見》精神,積極協調各方力量,進一步強化疫情期間職工勞動經濟權益保障。高度關注疫情期間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得不到改善,職工收入、福利待遇持續受到影響,部分勞動者基本生活難以維持,進而導致勞動關系矛盾激化升級等情況,特別要針對近期北京新發地疫情暴發后國際國內疫情發展態勢,及時開展分析研判。進一步加強就業形勢分析和勞動關系監測預警,對各類風險隱患苗頭要第一時間予以預判化解,堅決抵制敵對勢力借機破壞滲透,切實維護勞動領域政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