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民鋼
檢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事件,有不少教訓要吸取,也有不少問題要探討。例如,武漢市在發現這一新型肺炎時,是否及時公布了有關信息?武漢市市長在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表示,傳染病必須以傳染病防治法作依據依法披露,作為地方政府,其要被授權后才能披露。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九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傳染病發生、流行趨勢的預測,及時發出傳染病預警,根據情況予以公布。”可見傳染病預警發布的事權在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政府,作為一個省會城市的市長,并沒有權力發布傳染病預警信息。因此,依據傳染病防治法,武漢市的做法沒有錯。
然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上述說法則不盡然。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三條規定:“本法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七條規定:“縣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負責;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有關行政區域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或者由各有關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共同負責。”“突發事件發生后,發生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
第十六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作出應對突發事件的決定、命令,應當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專項工作報告。”
第四十條和第四十三條也作了相關規定。依據上述各個條款,可以看出突發事件應對法以下幾項內容:
一是突發事件包含公共衛生事件。
二是縣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負責;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有關行政區域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或者由各有關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共同負責。
三是縣級以上政府有權在可能發生公共衛生事件時,或預見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發出預警。
四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作出應對突發事件的決定、命令,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即可。
如果依據這項法律,本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武漢地方政府的工作還有未盡完善之處。如果武漢市把這一事件作為突發事件來處理,就可以發出相應的預警,工作也會更主動。這也反映出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事件應對法兩法在類似問題的處置要求和規定上,有不完全一致的地方。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國大型城市和超大型城市數量急劇增加,一旦涉及公共安全的突發事件,特別是公共衛生緊急情況,政府需要及時預警和應對的壓力也明顯增加。我認為,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更適合現在的情況。傳染病防治法對政府發布預警信息規定的授權層級過高,省級以下地方政府面對緊急情況時顯得為難,在這次肺炎事件中就明顯地表現出這個問題:省級政府在接到報告時需要調查核實,下級地方政府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無法發布預警信息和采取措施,等到信息發布,病情已成燎原之勢,給后續應對和防治帶來了很多困難。
因此,我建議參照突發事件應對法及時修訂傳染病防治法,適度放寬原來的限制。授權地、市一級的城市或人口超過一定規模的大型城市的政府,在發現重大傳染疾病等突發事件的早期征兆、并可能對社會造成重大危害時,在將情況上報省級人民政府的同時,可以及時發布警示信息,并可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這樣既有利于防控突發傳染性疾病,也讓其與突發事件應對法之間能更好地相互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