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冬冬
網上館配會最大的意義在于,采訪又回歸到了本來面目,雖說線上館配會是改變,是轉型,但更準確地說是回歸。
對圖書行業來說,一年一度的春季圖采會是館配界每年的首場重要活動,有風向標意義。受到疫情的影響,2020 全國館配商聯盟春季圖采會開創性地利用新技術和大數據平臺,模擬歷屆現場訂貨會,采用“線上訂購”的模式舉行。
3 月30 日~4 月3 日,線上圖采會舉辦期間,400余家出版社、200 余家文化公司、2000 余家圖書館參與,20 多萬種新書上線,抽獎、領紅包、直播、留言等線上互動活動頻出,給館、社、商帶來與以往線下圖采會全然不同的“云端”采購體驗。
最終,為期五天的“圖采會”總訂購碼洋達1.69 億(剔除了定價在1000 元以上的圖書,副本默認為1 冊,且該館已有館藏仍然報訂的,也予剔除),采購冊數410萬冊,其中讀者薦購碼洋8857 萬元。
本次參展的共492 家出版單位中,科學出版社以3399 萬碼洋榮登出版社銷售榜首,北京博悅閣貿易有限公司以1482 萬碼洋在各圖書公司中脫穎而出。
從出版社分類排行來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占據大學類出版社榜首;中華書局占據古籍類出版社榜首;科學出版社占據科技類出版社榜首;江蘇人民出版社占據地方人民出版社榜首;商務印書館占據社科類出版社榜首。此外,美術類、人民類、少兒類及綜合類出版社榜首分別被西泠印社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和大象出版社所占據。
在參展的總共20.6 萬個參展圖書品種中,來自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慶余年》《我的原野盛宴》和《流浪地球》分別占據單品銷售榜單前三名,其中,《慶余年》和《流浪地球》均因影視化改編而備受關注。此外,在單品銷量Top30 的圖書中,人文社總共占據了13 個席位。而由于與其他類別圖書相比,文學類圖書的定價較低,因此人文社的總體訂購碼洋排在了第8 名的位置。

表1:出版社銷量排行Top10

表2:圖書公司銷量排行Top10
“網上館配會最大的意義在于,采訪又回歸到了本來面目,雖說線上館配會是改變,是轉型,但更準確地說是回歸。”作為線上圖采會的籌備方,人天書店集團董事長鄒進在開幕式上的致辭中這樣表示。
線上館配會,雖是不得已,卻生成了一個新的發展模式。以往客戶只是通過網絡下載數據,本地選書,再上傳到網上,這不是真正的網絡數字化。今年的線上館配會,在網上檢索,與館藏查重,直接報訂,所有采訪都可以在線上完成。此外,線下館配會局限很多,需要采訪人員到現場去,往返需要幾天的時間,也只能是個別人員親臨現場,現在這個界限被打破了,所有想采書、想獲得信息的人,只要上網就可以了,讀者也可以直接上網,沒有時空和地域的限制。
線上館配會最大程度滿足了圖書館的需求,圖書品種輕松超過20萬種,是往年線下館配會的兩倍之多。
雖然線上的優勢如此之多,但這并不是說今后線上要全面替代線下。“大家還有面對面交流的需求,還有實物比對的要求,以后的館配會可以線上線下一起開!”鄒進說。能去的人就現場采訪,不能去的人就在線上采訪。線下采不到的書你可以在線上采,線上的優勢是檢索和定位。線上不能比對的,你可以線下做,線下的優勢是可以看到實物,看到裝幀設計,摸到紙張的厚度,看到印刷質量。這一切都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方式,方式的改變,也是內容的改變。
對于今年館配業務的整體形勢,鄒進認為館配和中盤業務受疫情影響最大,但只要圖書館經費沒有減少,今年的業務最終可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不過,“如果今年圖書館正常工作恢復太晚,恐怕招標和采購都來不及了,訂單就會轉到明年,今年的增長就很難實現了。”

表4:圖書單品銷量Top20

表3:出版社分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