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輩子:
1920—2020外婆回憶錄》
高彩云 口述
趙麗君 筆錄
楊揚 整理
四川文藝出版社
人活百年,看到的世界有何不同?本書是由一位百歲老人口述自己經歷、孫女加以記錄編纂的故事集,講述了上個世紀動蕩的歷史中老人所屬的江蘇雙溝鎮高氏家族的興盛衰亡,以及她自己挺過的風風雨雨。三代人的打磨使得作品透出鮮活、質樸的底色,凸顯了外婆作為一個平凡女性面對艱難時世的不屈和堅韌,而其中珍貴的歷史細節又把我們帶回了真實的歷史場景,讓我們得看到淮北大地的滄桑巨變。

《讓燈守著我:戴望舒傳》
北塔 著
九州出版社
領讀文化
戴望舒曾以一首《雨巷》風靡一時。其一生詩歌作品百首不到,卻佳作迭出;其創作之嚴謹,為后人敬仰;其求新求變,以至反叛到否定自己的成名作,也不同于一般人。本書共分六章內容,刻畫了“雨巷詩人”坎坷而富于創造的45 個春秋。作者北塔對傳主成就最突出的詩歌創作,領會深入,剖析獨到,分析其詩思詩藝,精見疊出;對戴望舒的法文、西班牙文翻譯之詳情也如數家珍,行文中充滿考證而又絕不枯燥。全書材料翔實,剪裁得當,敘述絲絲入扣,可讀性甚強。

《新政之后》
[美] 司昆侖 著
王瑩 譯
四川文藝出版社
本書為美國漢學家司昆侖對成都在20 世紀初期城市化發展的研究論述。1895 至1937 年,城市管理漸漸演變成中國的首要挑戰之一,本書著重討論了成都兩個重要的城市改革運動:清末新政(始于1901 年)和1920 年代的市政運動,在這兩個運動中,警察與軍閥分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改革的動機不同,但都對成都的城市化產生了深遠影響,為成都的現代城市雛形打造了基礎。本書對這兩波城市改革運動的分析和比較主要落腳于他們對現代中國歷史和城市歷史領域的重要貢獻。

《廢品生活:垃圾場的經濟、社群與空間》
胡嘉明 張穎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本書就像一部以文字為載體的影片,用平視的、細膩的鏡頭,以社會學、人類學的視角,借由對在北京居住和生活的十位拾荒者的走訪與記述,呈現了這個群體的日常點滴、內心獨白和家庭故事。通過審視廢品、廢品經濟、收廢品人,作者嘗試重新看待這個城市的消費與浪費,重新理解廢品回收經濟和空間如何與我們息息相關;通過了解廢品從業者的工作和生存空間,進一步認識我們的城市成員、城市化,以及中國的現代性問題。

《劇變:人類社會與國家危機的轉折點》
[美]賈雷德·戴蒙德 著
曾楚媛 譯
中信出版集團
對于整個人類社會而言,危機可使一種文明沒落、一個國家解體、一個時代終結。因此,如何分辨危機、應對危機,避免危機,化危機為機遇,實現個人和整個人類社會的劇變,是人類當下面臨的主課題。普利策獎得主、《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戴蒙德再一次發揮其歷史敘事的頂級水準,帶我們巡禮了各國在歷史中的危機應對,并從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生物進化等跨學科視角展現了人類自古以來何以應對危機的歷史沿革。

《史詩之城:在加爾各答的街頭世界》
[美]庫沙那瓦·喬杜里 著
席坤 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加爾各答曾是亞洲最大的城市,但如今已不復往昔,年輕人不得不為了生計背井離鄉,去往更為發達的歐美國家。正在此時,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的喬杜里放棄了在美國的工作,回到這座被他的移民父母拋棄的城市,重新審視這個生長于河流和沼澤之間的“昨日的孩子”。在這里,他一邊工作,一邊游走在城市各個角落,撰寫著加爾各答城市街道上每一天經過的人、發生的事。這些瑣碎平凡而又真實的存在構成了加爾各答這個歷史悠久的史詩城市。

《宋仁宗:共治時代》
吳鉤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宋仁宗究竟是平庸之主還是后世帝王效仿的對象?本書以時間為線索,詳細講述了宋仁宗的一生,既包含他作為個體所經歷的喜怒哀樂,更著力刻畫他作為皇帝要面臨的重重考驗。宋仁宗以其對皇帝角色的深刻理解、溫和包容的性格,與其治下宰輔大臣逐漸構筑出一套相對良性的王朝運作機制。從表面看,宋仁宗無論是作為個人還是皇帝,行事時總是處處受宰輔大臣掣肘。然而,也正是他的萬事不自由,正是宰輔大臣的據理力爭,才換來這個時代的空前繁榮。

《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
[日] 佐藤亮子 著
程雨楓 譯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后浪
雖然把四個孩子全都送進了東京大學醫學部,但本書作者坦言,她的每個孩子都曾有過短腿和弱項。關于從幼兒到小學、初中、高中等學習和成長關鍵期的諸多現實問題,作者把自己親歷的試錯和結論都寫到了這本書中。她總結了一系列極具操作性的方法和建議,還指出很多家長對教育常有的誤解。如果你既想讓孩子學有所成,又渴望與他共度親子相伴的美好時光,那么本書一定可以為你帶來不一樣的啟發和方向。

《愛神之淚》
[法]喬治·巴塔耶 著
尉光吉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為“愛欲與死亡的大師”,欲望與死亡是喬治·巴塔耶一生探尋和追問的兩大母題。本書試圖重現藝術進程中色情觀念的變遷與興衰。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圖像:從史前的拉斯科壁畫到現代的超現實主義繪畫,從原始部落的獻祭到封建社會的酷刑,愛欲的樂園與死亡的煉獄構成了人類激情的兩極。作者在詩性的沉醉和神圣的迷狂中探索欲望的真諦,并借藝術之光,揭露出愛欲背后隱藏的死神面容。

《巡山報告·基因編輯嬰兒:小丑與歷史》
王立銘 著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如果你對層出不窮的科學名詞感到陌生,如果對醫學新進展感到好奇,對幾天之內就能發生大反轉的科學事件感得困惑,這本《巡山報告》正是為你而來。在本書中,王立銘教授梳理了2019年可能影響整個人類的26 個生命科學大事件。他用內行的專業眼光撥開迷霧,還原事件的真相,使讀者從這些生動事件中明白其中的科學邏輯,了解人類的生命科學探索已經達到何處,又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