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學生德育因受到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通過大量的實踐探索,我國特殊學生德育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效果,這對特殊學生的個人成長和學校的發展而言有著極大的價值。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對于如何實現特殊學生德育展開探索,以下為詳細內容。
構建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課程是教育的主要渠道,課程是否豐富直接決定教育的質量。盡管特殊學生存在生理缺陷,但是他們對于精神世界和生活品質的追求同樣應該受到尊重。為了確保特殊學生的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有效,學校應該針對特殊學生構建專門的課程體系,培養特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經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筆者任教的江蘇省阜寧縣特殊教育學校堅持在特殊學生的德育教學當中以人為本,樹立在活動和生活中開展德育的教學理念,通過舉辦各種文藝晚會、聯歡活動、競賽活動、踏青活動,開設各種興趣班、生活適應課、體驗活動等,豐富學生校園活動的同時滲透對學生的德育。
例如,在“下五子棋”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完成之后組織學生展開五子棋比賽活動,使學生充分應用學習的知識,并積極參與社交活動。這鍛煉了學生的適應能力,實現了對學生競爭精神的培養。
注意習慣養成,奠定學生未來發展。部分特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出現衣衫不整、性格偏激、紀律意識淡薄等情況,此時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和生活習慣,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例如,在教學完“吃快餐”這一課后,教師可以組織文明餐桌的評選活動,幫助學生了解文明就餐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用餐習慣。同時,可以將學生的就餐習慣、就餐能力作為適應課納入教學中,還可以通過評選優秀少年的方式,發揮同齡人的榜樣作用。教師要發揮良好的示范作用,其自身的生活習慣和素質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容。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和生活有著極大的幫助。
錘煉優秀品質,點亮學生美麗人生。特殊學生的職業教育是否有效關系到學生能否在社會上立足,是否擁有一技之長對于特殊學生今后的人生而言十分關鍵。理論技能的教育使學生能夠在社會上自由發展、自食其力,更為重要的是,在學習職業技能的過程中,學生也實現了吃苦耐勞、迎難而上等優秀品質的鍛煉。
理論技能教育的教學,不僅在于使學生掌握某種知識和技能,還應更加注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堅持到底、持之以恒,意識到踏實肯干、刻苦努力的重要性,實現自身誠實守信、認真負責品質的培養。以上思想道德對于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將發揮巨大的價值。
例如,在教學“乘法的認識”時,對于一部分特殊學生而言,掌握乘法運算具有較大難度,教師應引導他們勇于解決困難,掌握乘法運算。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提高,而且可以鍛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意志力。
厚植愛的樂園,促進學生自立自強。以愛育愛,自立自強,這一精神激勵著很多特殊教育的教師,更是讓很多特殊學生感受到來自社會、校園和教師的關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到黨和政府、社會各界人士的無私和高尚,培養學生的感恩精神,并意識到刻苦學習、實現自立自強的重要性。
教師應該始終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受尊重和被關愛的,帶領學生走進廣場、參觀博物館,參與各種社會活動,能使特殊學生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并學會走進社會生活,在友愛的氛圍中實現成長;能使他們學會接納自己、接納他人,走向自立自強、美好燦爛的人生。對于特殊學生來說,關愛和友好十分重要,在德育過程中,有必要使學生認識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和尊重,使他們愿意進入社會。
每一個生命都是無比神圣的。對于特殊學生的教育,教師應該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對特殊學生的德育,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開展教育,培養特殊學生優秀的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