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媒體發展較為迅速,中職學生是新媒體的忠實用戶。傳統班級管理模式容易受到時空因素的限制,管理質量得不到保證。因此,中職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的價值和優勢,將其科學運用于班級管理實踐中,提高與學生溝通交流的便捷性,拓寬班級信息發布渠道,全面改善中職班級管理效果。
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思想尚未成熟,情緒波動較大。同時,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當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挑戰,亟需班主任的幫助和支持。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下,部分班主任難以充分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管理存在滯后,無法提前干預,影響班級管理效果。
而通過新媒體手段的運用,中職班主任能夠實時關注學生的動態情況,及時發現各種潛在問題,并加以干預和解決,避免小問題的擴大化。中職學生是微信、微博、QQ 等新媒體的忠實用戶,往往將個人的生活動態、情緒變化、心理感受等發布在這些平臺上。班主任通過定期查看學生的朋友圈、微博等動態,即可了解該階段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高班級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但班主任要合理把握介入干預的“度”,發現學生存在不良的情緒或思想后,班主任首先要與班級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初步了解學生遇到的問題。若僅僅是學習中的一些小困難,那么就不需要過度干預,否則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面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可在學生的微博、朋友圈中留言,給予一些言語上的支持和鼓勵,從精神角度幫助學生克服不良情緒的影響。若通過與其他學生交流,發現該學生面臨較大的挑戰,且情緒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班主任就要及時采取線上交流或線下疏導的措施,促使學生的不良情緒、思想等及時得到消除。
線下交流受時空因素限制較大,且部分學生比較畏懼班主任,難以在面對面談話中敞開心扉,影響師生交流效果。而新媒體平臺則打破了時空限制,基于虛擬網絡的支持,促使師生平等交流得到實現,師生面對面交流的局促感、緊張感得到化解,師生之間的關系可得到優化和改善。
中職班主任要善用新媒體技術,構建班級微信群,便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首先,班主任需積極征求班級學生的意見,制定微信群的群規,如早上8 點到晚上9 點不允許聊天等。然后,鼓勵學生輪流擔任微信群的管理員,負責微信群群規的貫徹與落實。這樣不僅使微信群的交流便捷性得到發揮,而且學生能夠深入參與班級管理過程,提升自主管理意識與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線交流雖具備較多的優勢,但傳統面對面交流依然有存在的價值。線上交流由于缺乏表情和動作的傳遞與交流,真誠度大大降低,無法保證交流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因此,中職班主任要正確看待新媒體交流渠道,將其作為面對面交流的補充,通過朋友圈點贊、微博關注、微信群互動等手段,改善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促使師生之間的親近感、熟悉度得到增強,以促進面對面交流活動的高效開展。
教師通過班級文化的建設,能夠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中職學生健康成長,同時班級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可得到增強。而新媒體工具在內容展示、傳播方面的優勢較大,因此中職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需綜合運用新媒體手段,提高班級文化建設水平。首先,在制定班級規章制度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在班級微信群中發起討論活動,鼓勵學生發表個人的建議,充分凸顯學生的管理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在設計班徽、口號時,可由學生利用微信等進行投票,采用得票最高的班徽和口號。學生在深度參與的過程中,能夠切實感受到班集體的意義,增強自身的主人翁意識,進而主動規范和約束個人言行,維護班級整體形象。
其次,班主任可利用班級微博、微信公眾號、QQ 空間等,定期對班級學生的精神面貌、活動場景等進行展示,引導學生深度關注與參與班級活動,促使集體凝聚力得到增強。同時,傳統德育工作形式較為傳統,不符合中職學生的喜好特征。班主任要利用新媒體手段積極創新德育工作的形式和載體。例如,班主任可在班級微信群定期推送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文章、短視頻等,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和學習,增強德育工作的持續性。
最后,學生對于枯燥的班級活動的參與興趣較小,這會影響班級活動的實施效果。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要依托新媒體平臺,設計新穎的班級活動。例如,針對某一次班會主題,可鼓勵學生自由構建小組,小組成員分別負責劇本、拍攝、表演等工作,共同配合制作主題微視頻,然后上傳到班級社交平臺中,由學生投票選出主題鮮明、內容新穎的作品。通過組織這樣的班級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班會主題的內涵,還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團結意識和合作能力,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新媒體工具為中職班級管理模式的變革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中職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手段的運用價值,深入學習新媒體知識,提高個人技能水平,以便將其熟練應用于班級管理當中,凸顯新媒體手段的優勢,提高班級管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