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彥波、楊萬竹
英語教學領域對語言遷移在二語習得中的意義的討論比較活躍,有的側重正遷移對二語習得的積極效應,有的強調負遷移對二語習得的消極影響,不同觀點的爭議較大,有的看法比較偏頗。鑒于此,筆者將以遷移理論為指導,從正負遷移和零遷移等角度對英語語音教學提出幾點拙見。
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習得者把目的語和母語進行對比,把母語的語用規則、交際習慣、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應用到跨文化交際中,語言輸出帶有較強的母語文化痕跡和特征,這種現象稱之為語言遷移。
語言遷移可以從不同角度分為不同類別,從遷移產生的影響可以分為正遷移、負遷移和零遷移。正遷移是指先行學習對后續學習的促進作用和積極效應,負遷移是指先行學習對后續學習的阻礙作用和消極效應,零遷移是指一種遷移對另一種遷移不產生任何影響。
從遷移時間順序上可以分為順向前移和逆向遷移。先前學習對后續學習產生的影響稱之為順向前移,后續學習對先前學習產生的影響稱之為逆向遷移。現代遷移理論主要有認知結構論說、產生式遷移理論說、建構主義遷移理論說三家學說。本文主要依據產生式遷移理論說進行研究。
為了和國際接軌,現代漢語改變了原來用漢字拼讀漢字的方法,采用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拼讀參照國際音標,這和英語音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在英語語音教學中,學習者在學習和拼讀時常常會受到漢語語音正負遷移的影響。
負遷移現象:漢語發音對英語拼讀的負遷移主要表現在“拖音”“平調”“吞音”三方面。對比漢語和英語可以發現,漢語的特點是送氣強烈、沒有重音、不強調口型滑動、音節長度基本相同,而英語送氣相對較長、有重音、強調口型滑動、不同詞匯音節長短不一樣。另外,英語還有連讀、弱讀、濁化變音、穿透讀音等特點。由于漢語拼音及漢語發音規則在學習者記憶圖式中的固化,使漢語的讀音和發音規則對英語拼讀產生強烈的負遷移,對學習者準確拼讀產生消極影響。
正遷移現象:漢語拼音和英語音標的共同性要素促進了漢語讀音對英語讀音的正遷移。與英語音標相同或相似的漢語拼音有b、t、a、g、k、h、ei、ai、ao、ou、i、m、f、w、l、z、s 等,英語學習者能相對輕松地掌握這些讀音。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相同或相似性,發揮漢語拼音對英語拼讀和記憶的正遷移效應。
學界有觀點認為,把漢語拼音和英語音標對比來學習英語語音不科學,因為拼音會對英語語音產生負遷移。對此,筆者認為這種擔憂毫無必要。實踐證明,按照傳統方式教授英語語音,學習者的發音仍然有漢語讀音遷移現象,不管采用哪種方法,都不能避免漢語讀音對英語語音學習的負遷移,只要加強練習,就能減少漢語對英語學習的負遷移作用。事物具有兩面性,在教學中要辯證看待,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時想辦法把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第一,比較學習,充分利用正遷移及積極效應。在語音教學中,通過表格的方式把漢語拼音和英語音標的異同作比較。按照記憶圖式規律,具體的概念比抽象的概念更容易記住,漢語拼音在中國學生的大腦中已有圖式印記,通過比較,學生能在頭腦中對抽象的英語音標找到具體的漢語拼音圖式參照,能幫助學生快速高效記住學習內容。
第二,加強機械操練,減少負遷移的不利影響。語音學習的實踐性很強,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多開口練習,切忌重講輕練。值得注意的是,僅僅依靠課堂是不能學好語音的,要加強課外練習,采用現代網絡和信息平臺,把有限的課堂時間向課外延伸。
第三,培養糾音意識,發揮零遷移效應。教師不刻意糾音,但要培養學生的糾音意識。教師過多糾音容易對學生心理造成負面影響,使其在口頭表達時產生自卑心理,但不糾音容易導致語音表達的不規范性。為了不對學生心理造成不良干預,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現代網絡信息平臺加強聽說并自己錄音保存,對相同學生不同時間保存的錄音適時開展進步獎評選,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