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陽子
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很煩惱,因民眾不滿意他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現,其最新的民意支持率只有38%左右。法國媒體認為,比支持率更讓馬克龍擔心的,是法國面臨的三大難題:可能暴發的第二波疫情、不斷惡化的經濟以及社會危機。
法國國家統計和經濟研究所最新的數據顯示,法國在2020年將陷入自1948年以來從未有過的衰退,經濟萎縮9%。
2020年7月14日,馬克龍發表了其任期內剩余600天的“方向性”講話。次日,法國新總理讓·卡斯泰在國民議會發表演講,闡述新政府的施政綱領。法國媒體將此次演講解讀為“600天路線圖”。
分析人士認為,“600天路線圖”意味著,馬克龍不甘心法國就此一蹶不振,欲通過發起一場抵抗疫情沖擊的“自救運動”,為“后疫情時代”的法國和歐洲積極謀劃出路。
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暴發,讓法國經歷了“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疫情死亡人數居于歐洲各國前列,口罩和防護服等醫用物資供應不足,醫療系統一度不堪重負。與此同時,法國經濟、社會、政治和外交等各領域同樣受到重大沖擊。
近年來,得益于外部環境轉好、改革提振內外信心等積極因素,法國經濟趨勢向好。2017至2019年經濟增速分別達2.3%、1.7%和1.3%,高于歐元區平均水平。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重創了法國經濟,并導致部分改革進程被迫中斷。
法蘭西銀行預計,法國2020年GDP將創紀錄地下降10%,至少需兩年才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據法國失業保險基金數據,法國失業率將在一年內從2019年年底的8.1%攀升到11%。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多次警告,“該危機不亞于1929年大蕭條危機”“即使疫情結束,法國也不能一朝一夕就走出危機”。
經濟和就業一旦陷入困局,社會和政治問題便接踵而至。三年來,馬克龍自由化色彩濃厚的改革與法國固有社會模式間產生較大摩擦,“黃馬甲”運動、反退休金改革抗議浪潮不斷,疫情禁足令也擋不住民眾上街抗議的“熱情”。疫情像個放大鏡,使歐洲各國在衛生、就業、教育、司法等領域的不平等問題更加凸顯,如美國“弗洛伊德之死”事件在歐洲引發強烈共振,法國尤甚。
在這種背景下,法國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也在上升。執政黨共和國前進黨在國民議會中的席位不斷流失。在剛剛結束的地方選舉中,執政黨在多個大城市的角逐中慘敗,未能按預期加強地方根基。
法國長期倡導的歐洲團結同樣面臨挑戰。馬克龍上任后以“最親歐”領導人形象活躍于歐洲和國際舞臺,致力于通過重塑“強大歐洲”實現法國的大國雄心。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危機暴露出歐洲內部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
疫情初期,歐盟層面在抗疫政策上缺乏統籌協調,各成員國醫療物資限制出口與相互爭搶亂象不斷,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對此“深感遺憾”。經濟救助計劃也難以統一,法國、意大利和葡萄牙等成員國呼吁設立歐盟“新冠債券”,進行歐盟內財政轉移支付,以幫助受災嚴重國家渡過難關。然而,荷蘭、丹麥等財政保守派國家對該提議持保留態度。
馬克龍表示,“富裕的歐盟成員國在應對這場危機的方式上負有特殊責任”“如果歐洲一部分倒下,那么整個歐洲都會倒下”。
多重危機疊加,讓馬克龍振興法國和歐洲的理想都面臨空前挑戰。
疫情最混亂的階段過去后,馬克龍開始進行深入、全面的反思。他認為,“這場危機對人類影響深遠,將改變全球化的性質和國際資本主義的架構”;“我們將進入一個以前想不到的世界”;“人們必須吸取現在的教訓,反思幾十年來所奉行的、已暴露出種種弊端的發展模式”;“世界需創造些新東西”。
為有效推行其“自救計劃”,馬克龍采取慣用做法,在地方選舉后更換總理、重組政府,借此展現執政新氣象、重掌政治主導權。馬克龍立志帶領新政府團隊,實現法國“社會、經濟、環境和地方重建計劃”。同時,馬克龍一直堅信法國興衰深系于歐洲,因此在危機中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新任歐盟機構領導人密切協調,圍繞“歐洲主權建設”這一核心,為歐洲在“新世界”尋求“新定位”。
重拾“福利國家”精神,打造“保護型政府”。馬克龍有意糾正“過度私有化”現象,提高政府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最脆弱群體”的保護能力,如在疫情期間為企業提供大規?!安糠质I”補貼、推遲失業金改革政策的實施、改善醫護人員待遇等。
重建“強大、綠色、獨立自主和團結協作”的經濟體系。為保持經濟競爭力,法國政府大力扶持汽車制造業、旅游業、航空工業、科技初創產業等,目前已將用于企業紓困的公共資金(含直接補貼、貸款擔保金等)增至約4600億歐元,超過法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0%。新總理卡斯泰上任第二天即視察了一家陷入困境的高科技企業,強調“保持工業領域就業可持續性的重要性”。
此外,馬克龍希望結束“將食物、保障體系以及照料生活環境的能力交給他人的瘋狂行為”,計劃在技術、綠色、工業和農業等領域大規模投資,呼吁汽車、醫藥、農業等產業“回流”法國和歐洲,減少對外國產品的依賴;加強對外國投資者的審查,防范戰略性企業被外資趁機收購,涵蓋國防、能源、水、太空、電信、運輸、公共衛生、食品和媒體行業的所有企業;推動歐盟在疫苗研發、應急機制等方面加強協調,為下一次大流行病打造“歐洲方案”。
氣候和非洲議題是法國近年來進行全球治理、發揮國際領導力的重要抓手。馬克龍多次表示,“希望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創傷能讓各國團結起來,采取多邊行動,幫助最弱小的國家渡過危機”。目前,法國正積極推動歐洲在全球疫苗合作、世衛組織改革、為非洲減債、實現歐盟節能減排目標等方面發揮領導作用。
當前,隨著逐步解禁,法國經濟出現復蘇跡象,但整體而言,法國當前工業生產水平、消費水平等關鍵指標仍大幅低于正常情況。然而,據法國衛生部門預測,第二波疫情或將在今年秋冬季卷土重來,剛剛恢復的經濟活動面臨再次中斷的風險。此外,伴隨著政府支出的快速上升和稅收收入的下滑,債務問題也成了隱患,預計法國2020年公共債務占GDP比重將飆升至120.9%,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將升至11.4%。
在此背景下,法國結構性改革的環境愈發脆弱,新一輪社會抗議浪潮一觸即發??ㄋ固┨寡?,“公共衛生健康危機尚未結束”,而“經濟與社會危機才剛剛開始”。
為此,馬克龍團隊需小心平衡好公眾健康與經濟重啟、結構性改革與社會承壓力等矛盾,方有望順利渡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