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恩松
(濟南軍區善后工作辦公室,山東濟南 250021)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眻猿贮h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如何壓實國有企業黨建政治責任,發揮和發展好政治優勢,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關系黨執政根基的重大課題,需要我們解放思想、勇于擔當,大膽探索、務求實效。
國內許多企業對黨建工作的開展不夠重視,這是黨建工作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高的主要原因。具體來說,企業領導人不重視黨建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按部就班地開展企業黨建工作,長期按照最低標準執行或落實相關工作,甚至黨建工作中存在得過且過的態度,沒有做好黨建工作的優化,導致基層工作人員相應程度不高。(2)沒有很好地對黨建實踐工作進行規劃,基層參與程度不高,甚至存在被動接受的現象,造成企業內部的黨組織威信力較弱,無法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大部分企業黨建活動形式過于枯燥、單一,內容缺乏創新,這不僅影響了黨建思想的有效落實,還阻礙了企業的高效發展。除此之外,獎懲辦法和激勵約束機制不夠健全,也導致部分黨員干部在實際工作中產生了缺乏擔當、害怕犯錯誤的思想,給黨建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巨大難度。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了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始終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增強“四個自信”,以企業改革發展的實際成效踐行“兩個維護”,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為富國強軍提供有力保障。突出政治引領。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懂弄通做實上持續用力,堅持用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從政治站位、思想認識、任務落實上督促考核,持續抓好責任落實工作,筑牢堅持維護核心,擁護核心的思想自覺和行動,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黨的絕對忠誠。突出戰略發展與融合。持續推動黨建工作與發展戰略的高度融合,緊緊圍繞發展戰略,讓黨建工作更有作為,更有價值,實行高質量發展。聚焦主責主業,推動以企業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的戰略和各項決策部署落地,實現黨的建設與改革發展的同頻共振。突出傳承精神,不斷增強黨組織的活力和吸引力。組織優秀黨務工作者到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接受革命傳統和黨史教育,傳承黨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感受信仰的力量,履行富國強軍首責。以正面激勵為導向,認真開展“黨員之星”評比活動,由“黨員之星”介紹經驗,分享心得,尤其是將工作中解決難點問題的經驗分享給大家,營造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使崗位職工的操作水平大幅提升,為完成各項生產經營任務奠定基礎。
(1)健全制度。按照“內嵌融入”目標,加強制度建設。通過相關制度上升到國家法律層面,以確保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充分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鼓勵基層探索實踐,對基層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經驗做法及時總結提升,豐富完善相關制度法規。(2)重在執行。按照“領導一切”要求,加大執行力建設。沒有執行,沒有落實,一切都是空談,不僅不能適應新時代要求,與時俱進壓實黨建政治責任;也不能有效完善國有企業治理體系,與時俱進強化政治優勢;同時也不能優化機制,與時俱進發揮好政治優勢,甚至還會產生其他更多更嚴重的問題。只有制度執行落了地,才能保障企業治理政治優勢的有效發揮。要牢固樹立制度法規權威,確保企業治理政治優勢得到制度強化。嚴格依法治企,做到程序至上,確保制度落實與執行。加強對黨建制度執行情況的跟蹤問效,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依法依規治理好企業[2]。
嚴格黨建考核。從嚴落實黨建責任,對黨委(黨總支)履行黨建工作責任制,進行年度考評,實現二級黨委書記“述評考”全覆蓋;把“三基建設”作為重點考核內容,強化大抓基層鮮明導向;考評結果與黨委(黨總支)領導班子成員薪酬掛鉤,通過考責問責,推動基層黨建從“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轉變。狠抓基層組織。聚焦基層抓黨建,全面深化“三基建設”。開展基層黨支部“五化達標創優”活動,召開基層黨支部建設現場會,舉辦黨支部書記示范培訓班,進一步從嚴落實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提高“三會一課”質量和效果,規范開展主題黨日等活動,全面建強基層支部,建立黨組織信息數據庫、黨員信息數據庫,實現黨組織和黨員全覆蓋、無死角、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信息化管理,進一步提升企業黨建信息化管理水平。
目前我國企業黨員干部問責主要以同體問責為主,異體問責則顯得相對薄弱?;诖朔N情況,為促進我國企業黨員干部問責制度發展,建議在未來應積極構建與完善企業黨員干部的異體問責體系,對企業黨員干部的問責主體應包括:(1)地方人大;(2)司法機關;(3)民主黨派;(4)公民團體;(5)新聞媒體;(6)公民等。在上述各大主體中,地方人大顯然為最主要的異體問責主體。地方人大可通過問題調查、質詢、罷免、投不信任票等方式對相關企業領導干部進行問責。與此同時,上述主體中媒體顯然亦為主要且有效的企業黨員干部異體問責主體。眾所周知,如今的媒體可以及時揭露各種不良現象,進而對相關企業黨員干部形成巨大輿論壓力。因此,在未來我國應加快建立保障新聞報道自由的立法,積極鼓勵相關媒體對企業黨員干部的過錯行為進行報道,從而更好對其進行問責。最后,在未來還應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企業黨員干部的問責中來,賦予廣大人民群眾更多的問責權利。如此一來,我國未來的企業黨員干部問責方能得以更好發展,企業黨建工作方能取得更好的、長足的進步。
眾所周知,對企業黨員領導干部進行問責,其問責范圍不能過于狹窄。過于狹窄的問責范圍不利于提升企業黨員領導干部問責效率,不利于企業黨員領導干部問責公平性的發展。因此,拓寬企業黨員領導干部問責范圍的做法是必要的。拓寬企業黨員領導干部問責范圍是控權理論的體現,是責任原則的內在要求,是行政問責制的理論拓展。已有研究認為,拓寬企業黨員干部的問責范圍,具體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1)將企業黨員干部的不作為納入問責中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企業黨員領導干部整天碌碌無為,凡事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正因懷揣這樣的不良思想,他們在工作中無任何作為。所以,在企業黨建工作過程中,應著重對不作為的黨員領導干部加強問責。(2)對企業黨員領導干部的道德責任、政治責任及法律責任進行問責,對企業黨員領導干部的個人行為、社會行為及行政行為等加強問責,讓企業黨員領導干部為自身的言行負責。督促其規范自身言行,做一名合格的企業黨員領導干部。
實踐證明,全面加強黨組織建設,推進黨建與生產經營的高度融合,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牢記使命,推動各項黨建工作任務落地落實,切實做到以高質量黨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為努力培育趕超世界一流的先進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