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楊楊
(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南寧 530001)
《〈共產黨人〉發刊詞》作為抗戰時期中國革命經驗總結的重要文本,雖不是專門敘述黨的自我革命精神的文章,但是其中一些理論、方法承載和推介著黨的自我革命的情感淵源與價值寄托。挖掘這一文本中黨的自我革命精神資源,也助推著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精神的繼承與發展。
《〈共產黨人〉發刊詞》是在內憂外患的歷史背景下寫作的。“內憂”即大資產階級企圖從思想上溶解共產主義,同時企圖同時在政治和組織上消滅共產黨,摧毀黨的武裝力量。而“外患”則是指日本不斷進行著扶植傀儡政權的陰謀,企圖漸消滅中國人的民族精神。為了協助黨“動員群眾克服投降危險、分裂危險和倒退危險,并準備對付可能的突然事變”。機關刊物《共產黨人》應運而生,是黨對于現實狀況的清醒把握,其出版的最直接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黨員隊伍理論水平、政治素養、思想境界。并以此來加強黨的建設,建造起堅固的壁壘以應對外在危險。面對黨外復雜多變的境遇,自我提高就是要在實踐中砥礪品格,全面提高執政本領。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共產黨想要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執政能力,學習國內外一切先進的有益經驗,才能確保黨鞏固執政地位。
隨著黨的組織和黨員隊伍的急劇擴張,黨內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思想政治組織上的問題,有大批的黨員還沒有對馬克思主義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和準確的把握,在革命實踐中的運用更是滯后。同時,大批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甚至還把一些落后思想帶入黨內,自由主義、機會主義等錯誤思潮在黨內衍生,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品格,使得黨的革命面臨著新問題新特點。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毛澤東就曾直言不諱地指出:“大批的新黨員還沒有受到教育,很多的新組織還沒有鞏固”[1]。中國共產黨要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性的、群眾性的大黨,就必須直面自身弊端,敢于自我凈化,亟須在可能的突發事件中過濾雜質。引導全體黨員堅定理想信念,以先進純潔的意志自覺抵御各種腐朽思想侵蝕,“物必自腐而后蟲生”,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絕不能自己毀掉自己。
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毛澤東首次將黨的建設稱為“偉大的工程”,將黨的建設地位提升至一個新的高度。在不同歷史階段,黨所面臨的環境與所負的任務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黨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大黨。因此,面對新的艱巨任務,必須勇于自我革新,為黨的組織和思想注入新的血液,鍛造新的靈魂。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物質世界是永恒變化、永恒運動著的世界,同時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告誡我們時代、環境在發生著變化,我們只有不斷革新,不斷與時偕行,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重讀《〈共產黨人〉發刊詞》,發掘其中所蘊含的黨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史鑒今,無論是新的還是舊的黨內黨外危險與新的時代任務,自我革命都是黨永葆青春活力的一大重要法寶,必須一以貫之。
保持清醒警惕,就是要求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因為眼前所取得的一些成績而沾沾自滿,更要透過這些現象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可以提升的要點,及時感知外界環境的細微變化,做到未雨綢繆,防微杜漸。治國理政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時刻保持一顆對于外界環境變化清醒警惕的心有利于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從外部動力來看,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在近現代中國復雜的社會革命環境中淬煉出來的。中華民族所遭受三座大山的壓迫,近代以來所承受的強壓是在世界范圍內都是少有的。進入新時代,世界環境和國內環境瞬息萬變,經濟文化高速發展,中國共產黨要帶領全國人民在當今紛繁復雜的環境中立穩腳跟。一是政治上,深刻認識西方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策略。警惕資本主義通過貸款、貿易、科技等手段對社會主義的入侵。我們面臨著許多潛在的、隱蔽的風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對于我們持續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提高黨抵御外界風險的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二是經濟上,明確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艱巨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偉大創舉,但是,也要看到目前我們面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經濟差異、市場資源配置不平衡所導致的資源流通困難、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難題。中國共產黨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創立者和建設者,必須通過自我革命以此來提高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管控能力。三是文化上,認清西方意識形態的威脅。對一個傳統社會的穩定,構成主要威脅的是來自外念的入侵,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執政黨,必須在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方面下功夫,因此,必須深化黨的自我革命,提高黨應對意識形態工作的敏感性和控制力。
理想信念是保證黨持續推進自我革命的精神支撐,是實現自我蛻變的內在動力。鄧小平曾指出:“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2]。”只有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思想建設總抓手,才能有承認并改正錯誤的勇氣,才能有一次次拿起手術刀來革除自身病癥的魄力。從內部動力看,一是理論動力。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無產階級的“批評的武器”,揭示了先進生產力前進的方向,是全黨上下的信念根基和精神支柱。強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與灌輸,提高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與思辨思維,有助于推動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建設,使每一位黨員都能從心底信仰馬克思主義,從而具備自我革命的決心和底氣。二是理想牽引力。“革命理想高于天”是中國共產黨人一直以來堅持的精神追求。將共產主義這一最終理想要通過中國夢得到現實化表達,成為引領中國共產黨人靈魂的導向性力量。因此牢固樹立強烈的使命意識,強化黨員是人民群眾中的先鋒力量這一角色要求。每一位黨員干部要嚴于律己,做到慎獨、慎思、慎行。強化自身的使命意識,自覺地修身立志。在執政全過程和各項工作中能時刻反思和回答好“為了誰”這個問題,確定理想信念這個“志之所在”。
“世間事,作于細,成于嚴”,從嚴治黨就是要以嚴為邏輯起點,把嚴的要求貫徹全過程。落實從嚴治黨,需要有一整套好的制度體系來保駕護航。持續推進黨建制度體系的完善與從嚴治黨呈現出深刻的正相關邏輯。任何制度體系的建立、成長都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辛探索和實踐過程。一方面,堅持正確的方向。在這里的方向反映到黨內現實就是指要以黨章為依據,任何制度都要切實體現黨的意志主張,遵守黨章這一最基本原則,將全面從嚴治黨這一要求體現在制度的制定、落實全過程。另一方面,強化以人民為參照的內外互動的反饋機制。密切聯系群眾是黨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也是黨不斷進行自我革命的價值歸指。黨的自我革命就是黨作為一個主體的自覺自省,是在自我反思、自我警醒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提高、自我凈化、自我革新,成長為一個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的執政黨,還是以能夠造福人民為最終目的。黨的自我革命不但能夠反映人民群眾的訴求,將群眾的訴求總結升華為黨自我革命的路線方針政策,更重要的是,可以從群眾的批判中發現執政的不足與短板,從反面給予總結革命的經驗的動力,從而依靠群眾的力量推進自我革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 我們黨自身建設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3]。”啟示我們在實現共產主義的漫長路途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將自我革命進行到底。總之,堅持正確的領導方面及以人民為參照的運行機制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精神發展的基本要求與現實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