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
自特朗普政府公開將中國作為競爭對手以來,美國加快了在國際層面進行力量調整重組的節奏,“印太戰略”就是為遏阻中國崛起而量身打造的,對中國構成直接的戰略威懾和威脅。美國在印太推進的軍事化政策,顯著加劇了地區冷戰氛圍和軍事沖突風險。
不同于以往中美斗而不破、斗中求合的態勢,美國的“印太戰略”將中國的競爭對手身份全面“敵對化”,謀求以脫鉤和對抗代替依存與共贏,持續觸動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敏感線”。它還將“修昔底德式博弈”作為構建“印太戰略”體系的參考坐標,拉動地區國家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隨美轉向,其中最硬核的便是打造非正式的美、日、澳、印“四國集團”,謀求在印太宏大地緣環境中促成恐華、敵華勢力在軍事戰略上的合體。
美國將軍事矛頭對準中國,無疑會鼓動某些國家采取跟進式的強硬或敵視政策。近期,印度尋機在中印邊界爭議地區挑釁,迷途仍不知返。原本只有美印日三國參加的“馬拉巴爾”聯合軍演,可能重新邀請澳大利亞參加,預示四支印太主要海上力量的軍事行動協作在深度推進,也暴露出美國對中國海上能源安全、海洋主權安全、“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安全等布局更完備包圍體系的意圖。印度和日本簽署了軍事后勤協議,雙方今后有機會獲得對方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吉布提等基地的使用權,從而得以延伸海外戰略支點。澳大利亞《2020年國防戰略修訂》《2020年部隊結構計劃》強調今后十年將研發和采購大量進攻性武器,同時將按照新的美澳合作框架加大協調“印太軍事聯合行動”,明顯是為支援美國而加緊進行軍事準備。
美國印太軍事布局正朝著“4+X”的方向發展。除上述四國,臺灣地區極可能成為對華圍堵的“馬前卒”,美國對“臺獨”日趨張狂的支持將增大“臺獨”勢力投靠大國對抗祖國大陸的“邪氣”。
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布局并沒有在經濟合作等地區國家真正關切的問題上拿出太多建設性構想,反而集中于軍事化方向,包藏的禍心就是要趁中國尚難在軍事上抗衡強敵之機,打亂中國的發展進程,甚至為先發制人的軍事冒險制造借口,從生存利益和發展利益兩個根本問題上打亂中國的節奏和步伐。當前中美軍事沖突風險已不再僅是學者們的預測或評估,而是被推到兩國決策層都必須嚴肅思考的層面。在全球化面臨逆行、國際社會急需合作的關鍵時刻,美國偏執地認為新興大國必將對霸權國發起軍事挑戰。在民粹主義和國內矛盾演化的刺激下,美國將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作為全球力量對比變化的“解藥”,極力轉移國內危機和矛盾,甚至用“零和”思維壓逼中國,誘導美國國內民眾支持反華立場。
隨著全球化和世界體系演變,加上新興技術賦能下的信息空間構建,國家的對外戰略必然凸顯綜合性、多維度的特點,片面的軍事手段只會加大沖突風險和制造武力崇拜,破壞亟待恢復穩定的國際秩序。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在印太地區面臨的軍事圍堵形勢將持續嚴峻,但印太地區并不是美國等國的“一言堂”,而是富有發展活力的關鍵地緣區域,關乎大批發展中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該區域絕大多數國家依然希望在和平發展的環境中實現互利共贏。
一旦印太地區變成絞殺新興大國的“修羅場”,深受其害的恐怕還是那些非西方國家成員。近期中俄發表的聯合聲明批判了固守冷戰思維、渲染大國競爭,一味以犧牲他國安全為代價謀求自身安全的做法,強調加強當代全球戰略穩定的緊迫現實意義。
中國目前趨于險峻的外部環境是某些國家冷戰思維催發的惡果,但也是中國成為世界大國和實現民族復興所必經的坎坷。我們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必須把準國際大勢,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國家實力。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對手的仁慈,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強大和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