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世知咖座·第十四講“行走三千里江山:感受熟悉又陌生的朝鮮半島”在世知書店圓滿舉行。
主講人李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研究員、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世界知識》雜志“半島行錄”系列文章的作者。李以自身在朝鮮半島的游歷,生動勾勒了朝鮮半島的畫卷。他首先介紹了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對朝鮮的研究情況,認為西方國家與朝鮮彼此間存在認知偏差,中國學界的研究則有相對優勢,更具客觀性。其次,他用大量圖片生動地展現了朝鮮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對世界看法的變化。他還講述了走訪韓國的感受,對韓國的政治、軍事和歷史等談了自己的看法。最后他對朝鮮半島共同文化特征以及南北特色飲食發表了獨家見解。
在提問環節,李老師就朝韓統一、朝鮮半島與歐洲的關系、朝鮮對外政策及國內治理、外部文化和信息對朝鮮的影響等問題做了詳細解答,現場反響熱烈。
波音公布737MAX系列飛機調查報告
美國國會眾議院9月16日發布了有關波音737MAX系列飛機的調查報告,認定此前737MAX系列飛機的兩起致命空難是由于波音公司及美國聯邦航空局“犯下了一系列嚴重錯誤”共同導致的。報告還指出,美國聯邦航空局的監管體系“存在嚴重問題”,亟須進行徹底改革。
美國國會的一個調查小組在歷經18個月的調查后發布了這份報告。報告稱,2018年10月新加坡獅航客機失事和2019年3月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航班失事這兩起事故,“并不是由單一的機械故障、技術失誤或者管理不當引起的”,而是“波音公司的工程師錯誤的技術假設、波音公司管理缺乏透明度以及美國聯邦航空局監管嚴重不足共同引起的”。調查人員在報告中指出,波音公司在“明知737MAX系列飛機存在設計缺陷的情況下”,刻意向航空公司、飛行員以及監管機構隱瞞相關信息,并通過商業關系影響監管機構的管理和審查。
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隸屬新加坡獅航和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兩架波音737MAX飛機先后失事,共造成346人遇難,737MAX系列客機隨后全球停飛,至今都復飛無望,波音公司的信譽也嚴重受損 。
美英科學家在金星上發現疑似生命跡象
根據9月14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夏威夷和智利的兩臺望遠鏡在金星厚厚的云層中發現了可能的生命跡象——磷化氫的化學特征,這是地球上的一種只與生命有關的有毒氣體。在金星大氣層的新發現表明,金星云層中可能正生活著微生物。
該研究的作者和一些外部專家表示,這遠不能作為第一個在其他星球上存在生命的鐵證。相對地,他們稱它為“一種對(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的暗示”——雖然他們都同意這一發現并不滿足已故的卡爾·薩根所提出的“特殊結論需要顯著證據支撐”的嚴格要求,但是他們無論在化學還是地質學上,都無法找到一個更好的解釋。
根據這項研究,磷化氫可能來自某種微生物,且最有可能是單細胞生物。然而,金星表面的溫度約為800華氏度(425攝氏度),這意味著地表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水。為了解釋生命是如何在這個不宜居住的星球上生存的,西格爾、克萊門茨和他的同事們只能提出了一個“可能的”設想。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非洲消滅野生脊髓灰質炎病毒
8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野生脊髓灰質炎病毒(野生脊灰病毒)已在尼日利亞被消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駐尼日利亞代表Peter Hawkins先生表示:“這一歷史性成就不僅標志著整個非洲大陸野生脊灰病毒的滅絕,而且是實現全球根除脊髓灰質炎的重要跳板。”
根據世衛組織公開信息,Ⅱ型和Ⅲ型野生脊灰病毒已被消滅,野生脊灰病毒僅剩Ⅰ型仍在傳播。在此之前,尼日利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全球為數不多仍有野生脊灰病毒流行的國家。在尼日利亞連續三年未發現任何野生脊髓灰質炎病例并滿足其他標準后,獲得了“無野生脊髓灰質炎狀態”的認證。
世衛組織駐尼日利亞代表指出,這一成就離不開全球根除脊髓灰質炎行動(GPEI)中諸多合作伙伴的幫助,以及所有相關方的努力。然而,野生脊灰病毒的消除,并不意味著切斷了所有的脊灰病毒感染風險,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尤其是Ⅱ型疫苗衍生的脊灰病毒仍在繼續傳播。近年來,包括尼日利亞在內的多個國家仍在應對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疫情。而由于脊灰病毒極強的傳染性,只要有一名兒童仍然受到脊灰病毒的感染,所有國家的兒童就都有感染該病的危險。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存在的證據
天文學家9月2日在《物理學評論通訊》和《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發表研究報告稱,發現的一段引力波信號可證明中等質量黑洞確實存在。他們發現的這個中等質量黑洞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42倍。
黑洞是一種體積極小、質量極大的天體。根據質量不同,一般分為恒星級黑洞、中等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截至目前,科學家們發現了不少恒星級和超大質量黑洞。中等質量黑洞介于兩者之間,質量為太陽的100到1000倍。迄今為止,科學家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證明它們的存在。
天文學家稱,2019年5月21日,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和歐洲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一段微弱的信號:歷時1/10秒的四條扭動的線條。在通過四種不同的算法對這段信號進行測量后,天文學家認為它可能是距今約70億年前,在一個中等質量黑洞的形成過程中釋放出的引力波信號。天文學家認為,約70億年前,質量分別為太陽的66倍和85倍的兩個黑洞,它們靠得很近,相互圍繞著對方快速旋轉,最終碰撞在一起,形成了上述的中等質量黑洞,并在整個宇宙中釋放出相當于七倍太陽質量的物質,還在宇宙結構中產生了漣漪,這種漣漪即為引力波。這一發現有助于解開天體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南極“末日冰川”融化速度驚人令人困惑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道,有“末日冰川”之稱的南極思韋茨冰川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提高海平面,令人擔憂更令人困惑。英美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科學家們表示,冰川融化過快的元兇,是潛入冰川底部和基巖之間的暖流,水溫攝氏2度。而且,借助最新勘測儀器,科學家繪制出暖流在冰下逡巡的路徑。
各種探測數據顯示,思韋茨冰川前端底部懸空,海洋暖流由一個巨大的通道插入大陸架和冰川底部之間;暴露在水中的冰面越大,融化就越多,而涌入的暖流水量更大,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報道稱,冰川底部的這個空隙大約有600米深。這股海底暖流被形容為有數百萬年歷史的思韋茨冰川的致命弱點。如果思韋茨冰川以現在的速度持續融化,則冰架最終崩塌不可避免,地球的海洋和大氣循環系統將被嚴重扭曲,后果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