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蘭瑛
摘要:目的:分析神經內科給予綜合性康復治療的偏癱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診的偏癱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藥物治療,研究組采用綜合性康復治療,分析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采用綜合性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的常規藥物治療,兩組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神經內科偏癱患者而言,采用綜合性康復治療有著十分良好的臨床治療性效果,可以幫助患者恢復神經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值得臨床全面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神經內科;綜合性康復治療;偏癱
【中圖分類號】R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7-032-01
經濟的常態化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老齡化速度的加快,進而使神經內科疾病逐年呈現上升趨勢,而偏癱則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綜合性康復治療則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現如今存在的治療方式進行合理的組合,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率,延長患者生存周期,促使患者生活質量提升。與常規治療方式相比,有著十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不僅可以緩解患者不良情緒,而且還可以恢復患者神經功能。因此,本文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診的偏癱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診的偏癱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45例患者,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區間在25歲~70歲,腦出血患者19例,腦梗死患者22例,腦傷患者4例;研究組45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區間在26歲~75歲,腦出血患者16例,腦梗死患者26例,腦傷患者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不存在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45例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式,其中包含抗血小板凝聚治療、干預血脂以及保護腦細胞等。
1.2.2研究組
研究組45例患者采用綜合性康復治療,具體而言:(1)關節活動訓練。對于完全肢體癱瘓的患者而言,需要重點關注各個關節的被動活動訓練。同時,也需要患者上肢開展外旋、伸展等運動,而下肢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訓練,包含屈膝、足內翻等。同時,也需要對患者的股二頭肌、四頭肌進行拍打。尤為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訓練需要遵守“循序漸進”準則。(2)起坐練習。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姿勢,第一步先進行靜態訓練,之后在開展動態訓練,并且患者的軀干也需要進行旋轉練習[1]。患者雙手應進行抓握,重心應向前移動。患者在站立時,需要將重心分散在兩側,之后進行重心轉移練習。(3)步態練習和作業治療。患者進行平衡感和負重感練習。同時,也需要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進行練習。(4)心理治療。偏癱患者一般生活、交流能力都會受到影響,進而產生負面情緒。所以,相關工作人員需要與患者定期溝通,鼓勵和安慰患者,使患者感受溫暖,進而樹立治療的自信心。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HAMD和Barthel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均采取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使用“
”表示,使用 t進行校驗,計數資料 采用百分數(%)表示,使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分析兩組患者HAMD評分
對照組45例患者治療前的HAMD評分區間在24.26±5.33,治療后的HAMD評分區間在16.76±4.13;研究組45例患者治療前的HAMD評分區間在23.76±5.06;治療后的HAMD評分區間在9.14±3.46。兩組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分析兩組患者Barthel評分
對照組45例患者治療前的Barthel評分區間在40.65±8.34,治療后的HAMD評分區間在54.16±9.16;研究組45例患者治療前的HAMD評分區間在41.75±8.06;治療后的HAMD評分區間在63.56±8.69。兩組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當前,偏癱是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重要影響因素,并且發病率每年在不斷上升,對患者的正常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隨著經濟的常態化發展,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偏癱患者生存率得到提升,但致殘率也在不斷提升。患者雖然得到及時的治療,但在治療后仍舊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運動功能障礙。偏癱患者進行康復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致殘率,進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2]。一般情況下,偏癱患者受到傷害的中樞神經系統有著一定的重組水平,及時進行康復治療,可以促使患者的功能障礙得到緩解。而綜合性康復治療,則是根據患者實際病情,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但卻不能夠應用在患者急性期或者恢復期后治療中。此外,偏癱患者在接受早期治療時,通常都會采用藥物治療和對癥支持治療,譬如,抗血小板治療、溶栓治療等,雖然藥物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患者神經功能重組得到改善,但康復效果卻并未有所保障,未能夠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而患者采用綜合性康復治療,能夠將中樞神經功能進行重建,并最大化發揮腦的可塑性。患者采用關節活動訓練,有助于促進皮層腦血流的加快,減少肌肉萎縮情況的發生,提高關節活動度。同時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情的信心,減少負面情緒的出現[3]。
總而言之,研究組采用綜合性康復治療效果遠遠高于對照組治療效果,兩組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偏癱患者中應用綜合性康復治療,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清情緒,樹立自信心,而且還可以幫助患者恢復神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全面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洪崑.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綜合性康復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21):180-182.
[2]沈春玲.綜合性康復治療對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的效果觀察[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08):115.
[3]陳偉亮,黃寶榮,周徐洲.對神經內科偏癱患者行綜合性康復的治療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