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海慶
摘 ?要:在石油化工自動控制過程中科學合理的應用氣動調節閥,可以有效提高石油化工自動控制總體運行效率,石油化工企業在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效益也會明顯提高。因此,現場儀表的運行狀態關系著化工生產順利進行,對其故障問題開展研究很有必要。在實際使用中,應充分了解儀表系統從設計、生產到使用的各種信息,以確定故障原因、找到合理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氣動調節閥;維護;故障處理
引言
在自動化技術中,調節閥是最常用的執行元件之一,它是過程控制系統中用動力操作去改變流體流量的裝置。調節閥既是自動化系統的元件,又是管路系統的閥門,它可以連續和精確地調節介質流量,實現流體的不同溫度、壓力、液面和流量等參數的調節,以滿足生產工藝流程的需要,氣動調節閥除了滿足工藝系統調節功能,還要滿足生產安全功能。為了讓氣動調節閥滿足其應有功能,保證化工裝置的穩定運行,需要加強氣動調節閥的運行和維護管理。
1、氣動調節閥故障
1.1、調節閥不動作故障
對于這類故障,首先需要判斷遠程給定的4-20mA信號是否穩定,電壓是否正常。確認正常后,要弄清楚當前氣動控制閥中氣源的壓力狀態是否異常,才能找到原點故障。如果氣源壓力處于正常狀態,需要判斷定位器或電轉換器中的放大器是否有輸出。如果處于沒有輸出情況,則表明放大器恒流孔或電氣轉換器進氣口過濾網發生堵塞,也可能是因為壓縮空氣中的水分大部分都積聚在放大器球閥位置,對于這種情況,可借助小細鋼絲對恒流孔或電氣轉換器進氣口過濾網進行疏通處理,將其中存在的污物雜物、氣源等清潔出去。如果上述問題全部處于正常狀態,有信號沒有動作,這時候則判斷為執行機構發生故障,或者閥桿處于彎曲狀態,也可能是閥芯因某種原因處于卡死狀態,對于以上故障問題,應打開氣動調節閥的閥門,對其進行更詳細的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1.2、執行機構的主要故障
(1)膜片,對于薄膜式氣動執行機構來說,膜片是最重要的元件,在氣源系統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如果執行機構不動作,首先判斷膜片是否安裝好,是否破裂,當膜片接觸面有毛刺、尖角等缺陷時,膜片會磨損或損壞,膜片如使用時間過長,橡膠材料因老化也會泄露影響調節性能。
(2)活塞,氣動執行機構的活塞是產生驅動力的元件,因此活塞的磨損,活塞密封圈的磨損,造成氣缸串氣,會影響產生驅動力。
(3)彈簧,彈簧是調節閥的主要元件。如果制造、熱處理、材料選擇不當,會使彈簧疲勞或斷裂,有些彈簧在過大的載荷作用下,可能會產生斷裂。
(4)推桿,確保有足夠的行程來關閉調節閥。如推桿有彎曲、變形,會影響調節閥的調節性能。
1.3、閥的主要故障
(1)閥體內壁,對于使用在高壓差和腐蝕性介質場合的調節閥,閥體內壁經常受到介質的沖擊和腐蝕,必須重點檢查耐壓,耐腐蝕的情況。
(2)閥芯,它是調節閥起調節作用和密封作用的活動元件,直接與介質接觸,易受介質的沖刷和腐蝕,在高壓差情況下更易損壞,所以要檢查它的磨損、沖刷及腐蝕情況,是否需要維修和更換。
(3)閥座,閥座密封面是保證閥門密封的關鍵部位,由于受到介質的沖刷、磨損和腐蝕,以及力的反復作用,使閥座成橢圓形或其它形狀,導致閥芯、閥座不配套,存在間隙,關不嚴泄露。
(4)閥桿,閥桿與閥芯、推桿的連接,直接影響調節閥的性能。因此要檢查閥桿與閥芯、推桿的連接質量,以及閥桿本身有無彎曲、變形。
(5)填料,檢查填料是否老化、缺油,填料是否壓緊,閥桿與填料密封面泄露是由于填料接觸壓力,填料自身老化,這時壓力介質就會沿著填料與閥桿之間的接觸間隙向外泄露。
2、氣動調節閥的維護措施
2.1、氣動調節閥的日常維護
日常維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檢查隔膜是否泄漏,閥門位置指示器和調節器在輸出端是否處于一致狀態等。相關人員應定期清理原管道內的污垢和雜物,注意氣源的檢查,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盡快處理;對填料是否出現滲漏進行檢查,定期對閥門開度和輸出兩者是否保持一致,對閥桿上下移動是否有跳動、行程變化進行校驗;還要針對調節閥運維檢修制定專門的臺賬,主要用來記錄故障處理情況,通過以此對過去故障處理工作經驗進行總結,為之后故障處理提供幫助。當調節閥中使用石墨作為填料時,每三個月向填料中添加一次潤滑油,以確保調節閥的使用靈活方便。如果發現填料處的壓緊螺母稍有松動,用適當的強度調整壓緊螺母。如果壓蓋處的螺母嚴重松動,檢查填料是否短缺,及時補充填料。若發現PTFE型填料干燥,應及時更換填料。巡檢時,注意調節閥的操作,檢查定位器與調節閥的輸出量是否一致。定期檢查定位器及閥門附件(過濾減壓閥、電磁閥、多路轉換器、氣動放大器、調速閥、氣控換向閥等)工作是否正常及漏氣,保持調節閥的干凈衛生。
2.2、氣動調節閥的故障維修
(1)拆卸氣動執行機構的零部件,要認真檢查支架、膜片、彈簧、推桿,以及螺紋連接件、支架是否完好、有無裂紋、膜片是否變形、老化,彈簧是否疲勞。對于多彈簧執行機構,只要其中一個彈簧損壞,就影響執行機構的整體性能,必須對其更換。在重新組裝執行機構之后,對各活動部位添加合適的潤滑劑,這些活動部位是閥桿與導向件、執行機構的推桿與導向件、傳動零件等。
(2)調節閥一旦不能正常工作,或不能滿足工作要求,就說明有了故障,必須進行修理。把調節閥從管線上拆下來拆卸解體,要標明閥體與執行機構的連接位置,把執行機構與閥蓋、閥體拆開,從閥體內可以拆下閥芯、閥桿,然后對所有零部件進行仔細的檢查,以便決定需要修理和更換的零件。
(3)閥芯閥座的修復,閥芯和閥座之間的泄露量要符合標準規定。如果泄露量超過規定,需要研磨的方法來改善閥芯與閥座密封面的接觸及配合情況。當密封面磨損和腐蝕嚴重時,必須用機械加工的方法,改變閥芯與閥座密封面的配合情況
(4)調節閥的組裝,閥芯閥座研磨結束后,表面清洗干凈,檢查測試密封配合情況,在組裝的過程中,螺柱要均勻擰緊,以保證密封為原則,不能擰的過緊。安裝填料時,不要使閥桿螺紋劃傷填料,否則影響密封性能,開口要錯開120°,用壓緊工具壓緊,使其受力均勻。調節閥組裝后,必須進行測試,如殼體強度、密封性能、基本特性等試驗。
2.3、氣動調節閥的周期維護
在調節閥的維護中,必須定期展開排查,以便第一時間發現隱患故障,實施高效的維護措施,使調節閥正常運行得以維持,將調節閥周期維護的辦法、內容等記錄清楚,為后續的維護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找到科學維護的方法,積極采取措施處理發現的問題。任何設備都有一定的使用壽命,調節閥也不例外,一旦使用超過規定的周期,必然會出現各種故障,調節閥雖有固定的使用壽命,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加強對調節閥的管理與維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使用壽命,若使用過程中存在大量不規范操作行為,將會嚴重縮短調節閥使用周期,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做好調節閥的統計工作,合理分析內部結構,從而制定合適的檢修與維護方案,極大降低調節閥故障的概率,以保證其運行正常。
結束語
我國石油企業對外投資管理的風險集中在政治風險、市場風險、經濟風險、文化風險、運輸風險。其中政治風險最為突出,次之為經濟風險和市場風險,再次為運輸風險。在儀表管理和養護過程中,不僅需要企業制定出合理的制度,還需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讓他們能夠更好完成相關工作,保證儀表正常運行,提高儀表使用壽命,降低成本,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偉,張建斌,楊玲玲.氣動調節閥的維護及故障處理[J].設備管理與維修,2020(14):97-98.
[2]曹美杰,苗勇虎,孫靜,康雄.氣動調節閥在海水淡化的應用分析與探討[J].冶金動力,2020(07):67-71+82.
[3]楊和平,汪衛東,蔡青.調節閥氣路分析與研究[J].工業計量,2018,28(0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