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人工智能如何在工廠落地?如何用深度學習的方法來推動傳統產業的效率提升?本文介紹了在產品缺陷檢查中引入深度學習的原理,實現路徑及方法,并通過實際案例對其經濟效益做了比較,希望對相關從業者帶來一些借鑒或啟發。
關鍵詞:人工智能;自動光學檢測;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 (AOI);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卷積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誤判(Overkill);漏判(Underkill)
隨著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一帶用工荒的蔓延,越來越多的工廠開始嘗試用自動光學檢測(AOI)來代替人工目檢。
如果在自動光學檢測中使用深度學習功能,用一定量的樣本來進行反復訓練,通過神經網絡的自我進化,使機器達到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可以大大提高漏判(Underkill)率和誤判(Overkill)率,達到遠超人工目檢的效率和可靠性,這就是我們這次力爭要達到的目的。下面講講我們使用的深度學習的原理。
卷積神經網絡是深度學習中應用最廣泛的網絡模型之一。特別是在Krizhevsky等專家提出了一種經典的CNN架構,論證了深度結構在特征提取上的潛力,并在圖像識別任務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之后,CNN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本次任務就采用這種網絡來進行PZT缺陷的識別。圖中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又稱修正線性單元,是一種激勵函數,它可以讓大數值通過,而讓一些神經元處于不會激發的陳舊態,因此可以加快訓練速度。池化層位于卷積層之間,通過最大值或平均值采樣在層間減少圖像大小。壓平層用來將多維的輸入一維化,常用在從卷積層到全連接層的過渡。深度神經網絡的最后一層往往是全連接層+Softmax(分類網絡)。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購買COGNEX(康耐視)的商業軟件COGNEX ViDi的開發版來作為我們進行深度學習的訓練平臺。在該平臺上通過如下步驟來將上述原理落地:1).收集:收集好品和壞品的圖像;2).標記:在壞品的圖像上標記缺陷類別;3).訓練:用COGNEX ViDi平臺訓練軟件模型;4).驗證:用正常流拉的產品來檢測,讓有經驗的工人對其結果來進行驗證,對其判斷錯誤的產品重新進行標記,再返回去訓練模型,如此循環,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后,其漏判(Underkill)率由最初的2%降到0.01%,誤判(Overkill)率由最初的5%降到0.2%,取得了遠遠好于人工檢測的效果。
為便于讀者對其流程有個更直觀的認識,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進行說明。
PZT是安裝在電腦磁頭上的壓電陶瓷,一個磁頭模組上左右兩側對稱各安裝一個,通過它能夠對磁頭飛行姿態進行微調,從而能夠穩定地讀寫磁盤上的數據。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對PZT進行嚴格檢測,使它不能有如下缺陷:裂紋、離起、彎曲、劃痕、擦傷、歪斜、PZT缺失 、多膠、少膠、極性錯、毛刺、白點、黑點、白色纖維等。當前人工PZT目檢是工人在40倍顯微鏡下看PZT的各面是否有缺陷,存在速度慢,容易疲勞,易漏檢等,且效率不高,現在人均檢測每天4000-5000個,6s/pcs。計劃開發一款自動視覺檢測機器替代人工檢測,實現3000UPH(unit per hour,每小時生產工件數 )檢查要求。
我們用6臺相機來提取圖像,各組相機分工如下,
第1組相機: 檢測PZT正面多膠、少膠、極性錯、歪斜、PZT缺失、白色纖維等。
第2&3組相機: 檢測PZT側面裂紋、離起、彎曲等。
第4組相機: 檢測PZT正面裂紋、劃痕、擦傷、歪斜、PZT缺失 、毛刺、白點、黑點等。檢測PZT側面裂紋、離起、彎曲等。
準備數據集(Dataset)。為了使用深度學習算法,要收集一些帶缺陷或不帶缺陷的PZT樣品,為它們加上標記,這些圖像及相應的標記被用作訓練深度學習模型的數據集。如下圖所示。注意:為了檢測出每一種缺陷,用作訓練的數據集必須包括所有種類的缺陷。
訓練階段。在訓練階段,如果模型輸出和標記之間有差異,系統將自動更新深度學習模型。如此訓練模型來學習PZT圖像的特征,盡力在自己的輸出中分割出帶標記的缺陷。這個過程叫監督學習,而標記可以看作為一個老師。
驗證。在訓練完成并保存結果后,即使新輸入的圖像不在數據集內,深度學習模型也能夠對其是OK或NG作出預判。注意:此階段不必為產品提供標記。
機器動作簡介:如下圖四所示,托盤(本次檢測的產品是由多層復合材料貼合成厚度為0.04mm的條狀物,用定位銷定位,用3條薄壓條壓在托盤上,托盤內有磁鐵將壓條吸在托盤上)被工人放入上料單元的氣爪上,升降氣缸下降,氣爪打開,托盤落到輸送盤上,橫向移料機構上的氣缸將其沿X方向拍齊,輸送盤上自帶的夾緊氣缸在Y方向夾緊,此時輸送盤通真空,真空通過托盤上的幾排孔將產品緊緊吸在托盤上,輸送盤向里移動到相機1下成像后向外退回。此時橫向移料機構將托盤轉移到與相機2對應的輸送盤上,輸送盤向里移動到相機2下成像后向外退回,轉移到與相機3對應的輸送盤,最后輸送盤移動到激光打標機下,在檢測不合格產品上打上激光標記后向外退回,下料單元的升降氣缸下降,氣爪將托盤托住后升起,
基于深度學習的自動光學檢測設備(PZT AOI機)和人工檢測的收益對比:
此技術由于效率高,大大減少人力成本(一臺機早晚班可以抵得上10個人),質量可靠,適應范圍廣,未來必將在工業檢測上有越來越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AlexNet-Imagenet classification with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Python編程技術》、《Tensor Flow從入門到精通》、《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實戰》。
作者簡介:程丙坤(1969 —),男,漢族,湖北省天門市人,高級工程師,大學本科學歷,目前研究方向為機器換人或自動化設備開發設計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