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教育方式也由“填鴨式”教育轉變為“放鴨式”教育。以學生為本,喚醒其內心深處自覺意識的素質教育成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目標之一。
盲生作為特殊學生群體,提高其身體素質是體育教學應肩負的重任。體育教學要根據盲生的身體素質和認知水平,在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下科學合理地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并采取盲生能夠接受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旨在科學高效地提高初中盲生的身體素質。
體育教師要在體育課上讓學生學會鍛煉,并感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樂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讓學生不斷反復鍛煉學習,通過反思和活動實踐來提高自己身體素質。
對于初中盲生來說,體育課堂教學肩負重任。一是要通過體育運動補償其視覺缺陷,讓盲生能夠充分發揮特長和潛能;二是要通過體育課堂教學讓盲生樹立自信心,以利于日后在社會上的生存;三是通過簡單而又復雜的活動來優化盲生身心素質,使其健康陽光地面對生活,為其自信地走入社會打下基礎,這也是體育課堂于初中盲生最重要的任務。
盲生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盲生視覺表象的缺失導致他們看不到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見的動作行為和習慣。這造成很多盲生外部身體形態和運動習慣異于常人。例如,低頭弓腰、頸部收縮和身體動作不協調等。其次,多數盲生存在方向感差、動手能力差等問題。基于這些自身條件的限制,盲生的心理活動狀態也不同于健全學生,他們在性格上更為孤僻、消沉、脆弱,共情能力差。然而,生理上的缺陷也造就了盲生與健全學生相比在聽覺分辨、觸覺方面更為靈敏準確。
體育課堂對盲生身體素質提升的作用:盲校體育課堂內容是依據盲生的身體條件、行為習慣以及特殊心理特征進行的,對于提升盲生身體素質具有特殊意義。初中盲生雖然視力上存在缺陷,但是他們經過常年的鍛煉,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進一步的體育鍛煉不僅能促使他們生理機體更靈活、觸覺敏感度更好、身體各部位更協調,而且能讓盲生在更準確的空間概念基礎上提高定向和平衡能力,促使盲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無異于常人的運動動作,從而促進盲生身體各器官協調使用和發展,以彌補自身視覺障礙缺陷。
在體育課堂中,盲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同時運動作為心情發泄的途徑,使盲生心理更加健康,使盲生樹立努力超越他人、戰勝自己的決心,體驗到生命教育的價值,加深對生命教育的認識。
第一,加強盲生安全意識教育。體育課中存在較多不安全因素,尤其是在初中盲生體育課堂中,所以體育課堂一定要保障盲生的安全。然而,不少體育課堂安全事故都是由盲生自身的行為習慣不當造成。因此,一定要加強盲生自我保護意識和保護他人人身安全的責任感。在正式的體育教學工作開始前,要讓盲生做好準備活動,體育教師要帶領盲生按標準要求充分做好運動前的身體預熱活動,讓身體關節和肌肉達到最佳狀態,以適應體育運動項目。
此外,在體育教學工作中要對盲生進行愛自己、愛同學和愛器材的教育。首先,要讓盲生樹立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方法,加強自我保護動作訓練,練習前必須認真檢查自身和場地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其次,教師要讓盲生學會保護與幫助其他盲生的方法,并加強相關動作訓練,培養幫助其他盲生的責任感。最后,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應用到的體育器材較多,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安排盲生布置教學場地和整理、保養體育器材。
第二,根據盲生個體差異分配教學,因材施教,盡量實現人人參與、人人提高的目標。以人為本是教育的基礎。由于盲生視力障礙程度各有不同,體育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根據盲生不同的年齡、身體素質和心理特征來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標準,讓不同的盲生有不同的體育課堂任務和目標。這種分組教學、分組鍛煉、分組評價的方法可以鼓勵盲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同時也能充分挖掘出盲生內在運動潛能,幫助盲生樹立戰勝困難和挑戰自我的信心與決心。
比如,針對身體平衡能力差的盲生,可以讓他們在體育課堂上練習逐漸延長時間的單腳站立動作;針對性格內向不合群的盲生,多讓他們分組做三條腿競走等一些具有合作性和節奏感的游戲。在分組的時候,注意區別對待,多采用激勵教學法,鼓勵和促使盲生盡力參與,戰勝他人,努力超越自己,使自身身體條件不斷提高。
第三,提高盲生身體協調能力。協調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運動能力,包含速度、力量、平衡力、柔韌性等多種身體素質。對盲生來說,良好的協調能力是盲生學習掌握體育運動技能的必備條件之一。盲生由于視覺障礙的影響,其日常行為動作往往僵硬不協調,更談不上靈活優美。因此,提高盲生身體協調性是體育課堂教學重任之一。
首先,要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教師與盲生以及盲生之間積極交流互動。然后,通過跳繩這項全身性的運動,促進盲生手腳協調配合;還可以讓盲生練習立定跳遠來提高下肢爆發力和全身協調能力;而快跑運動也能提高盲生速度、敏捷度和柔韌性等方面素質,提高盲生全身協調能力,增強盲生意志力。
在進行協調能力提高練習時,教師要注意用言語引導學生練習。因為存在視力障礙,盲生看不到動作演示,只能靠語言刺激想象,有時還需要教師使用道具輔助學生做好完整動作。教師尤其要注意多表揚、獎勵盲生,以鼓勵其再次學習。
總之,盲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現實性意義,特別是初中盲生,身心發育處于關鍵時期。由于盲生身體與心理狀態較特殊,因此通過體育課堂教學提高盲生身體素質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這需要體育教師在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采用科學鍛煉方法讓盲生積極參與到各項體育運動中,從而有效提高盲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讓他們體驗到運動的樂趣,樹立生活的信心。盲生的身體練習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可采取言語導向、教學道具導引、表揚激勵等措施和方法,這些方法和手段也是現下和將來研究的重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