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國婷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以四川長征干部學院涼山彝海結盟分院冕寧校區建設(“1”)為契機,挖掘紅色歷史和航天科技兩個特色資源(“2”),打造民族團結、鄉村振興和愛國精神三個主線教學品牌(“3”),采取“1+2+3”舉措走好“黨校+基地”融合發展的特色辦學之路。
以完善領導管理體制為突破口,冕寧縣成立縣委黨校分類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項目建設、經費保障、教學指導、宣傳推廣等5個小組。穩妥推進四川長征干部學院涼山彝海結盟分院冕寧校區建設,實施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投資3000萬新建教學樓、住宿樓、餐飲樓、健身鍛煉場地等共7300余平方米,完成黨校PPP項目建設任務,拓展黨校基地改擴建項目。設置校務委員,建立校務委員會領導體制,強化各科室內部管理,全面統籌課程開發、現場教學點打造、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安排、科研資政等工作。積極拓展委托培訓,州縣聯合舉辦冕寧縣新時代治蜀興川執政骨干遞進培養計劃年輕干部鑄魂培訓班,培訓優秀年輕干部共計49名。
堅持立足冕寧、聯動周邊、面向全省、走向全國的定位,冕寧縣深挖紅色歷史和航天科技等特色資源,加大精品課程開發力度。結合紅軍長征過涼山百里彝區的紅色歷史,以劉伯承與小葉丹“彝海結盟”史實為基礎,開發“紅軍長征在冕寧”、“彝海結盟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意義”、“彝海結盟譜新篇索瑪花開幸福來”、“彝海結盟情景劇演繹”等課程;提煉冕寧縣紅軍長征紀念館、紅色冕寧紀念館、彝海結盟紀念館素材,開發“‘三館’講解”等課程。聚焦航天精神逐夢新時代,圍繞衛星發射、“嫦娥奔月”、跨越發展等題材,開發“航天精神與中國夢”、“民族地區集體致富和鄉村治理的典型”等課程。
以民族團結、鄉村振興、愛國精神為主線,冕寧縣打造了三條特色教學線路。第一條是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范線路。開展“黨校—彝海牌坊—結盟新寨—彝海結盟紀念碑—彝海結盟紀念館—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現場教學,采取重走長征路、重溫入黨誓詞、情景劇在線演繹等方式重拾紅色記憶,再現兄弟情深,讓“彝海結盟”故事代代傳,凝心聚力脫貧致富,激勵學員重整行裝再出發、奮力拼搏新時代的昂揚斗志。第二條是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示范線路。開展“黨校—復興鎮建設村—石龍鎮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彝海鎮特色種植業產業區—宏模鎮優勝村油橄欖森林小鎮”現場教學,通過參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了解產業發展歷程,進而弘揚長征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產業發展致富路。第三條是長征精神與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示范線路。開展“黨校—紅軍文化廣場—紅色冕寧紀念館—紅軍長征紀念館—陳家大院—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冕寧發射場”現場教學,通過《長征頌》憶歷史,參觀毛主席接見彝族代表處和當年臨時居住地了解當年毛主席在冕寧工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彰顯革命領袖風采,用紅色史實教育后人;通過參觀衛星發射基地,真切感受國家航天事業的輝煌歷史和蓬勃發展,從而激發學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奮發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