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金真瑜
將課程融入生活,不必特意設定課程,在平時的戶外等活動中,只要發現契機就可以抓住契機開展課程。教師應提高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自己去發現課程,最大化地利用場地資源,隱去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墻,將學校里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在生活中進行教育,將教育在生活中進行。
將平時的課程融入生活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平時,我們總是安排大量戶外活動和孩子一起進行,鍛煉身體是主要目的,但孩子們對鍛煉有時會有一些壓力。于是,我們就在班級里先展開了討論,同時也讓孩子在無形間變為活動的主導人。
孩子是活動的主導人。孩子們在討論中發現,探險家在探險時都會帶一些工具出行。那么孩子是不是也可以像探險家一樣,巧妙利用身邊的工具去探秘,體會到工具的用處呢?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幼兒在游戲中輕輕松松地學習,寓教于樂,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活動的趣味性。我嘗試設計了教學活動“工具用處大”。通過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發現問題—大膽猜想—操作體驗—解決問題—交流分享等活動過程,讓幼兒在主動快樂地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身邊的科學,培養幼兒科學的思維方式,同時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和向往。
在陶行知的教育觀點中,學校是沒有圍墻的,學校在社會中,而不是社會在學校中。通常,人們會認為,孩子們在學校只要學習書本上的內容,社會中的許多事物對于孩子來說具有一定的距離感以及危險性。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是應該屏蔽一些外界不良因素,但應該適當屏蔽。在社會中,哪怕是幼兒園周邊的小花園、大草坪等,都蘊含著書本里學不到的知識,也藏匿著許多值得幼兒去發現、探索的事物。我們應該去發現、探索身邊的小資源,最大化利用場地資源。
總而言之,所有的課程不應局限于在學校中進行。學校與社會是同一命題的兩個相關范疇,談社會也必然關聯到學校。
陶行知先生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可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應以“做”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實現“教學做合一”。
第一,教師在做中教。教師如何在做中教呢?我是這么理解的。所有的教學過程雖然孩子是主體,但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好的引導可以讓孩子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更多、收獲更多。教師的教學可以簡單分為兩大塊,一種是教學語言,另一種是教學體態。教師的教學語言要以激發孩子主動探索、發現問題的欲望為目標,而夸張豐富有趣的教學體態也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從而使得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有趣。同樣,適合的引導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不時地將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發現。
第二,學生在做中學。教師的教當然離不開學生的學,那么如何引導孩子在做中學呢?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要解放兒童的雙手,給兒童動手的機會;解放兒童的嘴,兒童也需要,甚至是更需要言論的自由,讓他們去表達自己;解放兒童的空間,讓他們到大自然里去,到大社會里去。
因此,基于陶行知的教學思想,筆者也設計了一份大班科學領域的教案。
大班科學活動:草坪大探秘,工具用處大
一、目標預設
(1)認識各種各樣的草坪探秘工具,學會使用的方法。
(2)尋找草坪中各種各樣的植物,并用工具對植物進行采集、測量、記錄。
(3)感受利用工具探秘的樂趣,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和向往。
二、重點、難點
在采集與測量植物時,正確使用工具。
三、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幼兒制作“猜想單”。
①師:我們經常去大草坪上,有沒有小朋友仔細觀察過大草坪上都有些什么呀?(幼兒自由討論)
師:小朋友說,大草坪上有小草、野花、七星瓢蟲等,那我們一起去草坪上看看到底有沒有,好嗎?那這么多的東西,我們要怎么才能記得住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
②幼兒分組討論方法。
師總結:原來,我們可以用我們平時畫畫的紙、寫生板、筆來幫助我們記錄。那么現在就請小朋友們拿上我們需要的工具進行猜想記錄吧!
③幼兒分散進行猜想單的繪制,教師巡回指導。
④改進“猜想單”。
師:老師發現有的小朋友的猜想單上畫了幾個自己猜想的東西,還有的小朋友做得很棒,制作了一張表格猜想單。那么哪一種猜想單能更好地幫助我們來記錄呢?
幼兒集體發現制作表格記錄單可以更加清晰方便地幫助自己記錄觀察內容。在制作表格時,將需要記錄的,如長度、重量等用圖畫的方式標記在表格中。
(2)正確選擇采集與觀察事物時的工具。
①第一次提出問題。
師:我們的猜想單完成了,小朋友們都猜想草坪上有許許多多的東西。有些是我們見過的,有些是我們沒有在草坪上見過的。在我們帶著猜想單去草坪探秘之前,老師有一個小小的要求:請你記錄一下你找到的物體的長度以及重量,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
幼兒指出可以使用赤子、天平等工具。
師小結:原來有這么多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呀。那么你們知道這些工具要怎么使用嗎?(請幼兒上前示范)
老師進行糾正并示范,提醒幼兒不管是使用尺子還是繩子進行測量時,首先需要將物體拉直,然后一頭對準零刻度,物體尾端對準的刻度則是物體的長度。在使用天平秤時,先要將砝碼歸零,使得秤的兩邊平衡,才可進行稱重。
②第二次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們可真厲害,學會了這么多工具的使用方法。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見的探險家,他們在探險時還需要些什么工具呀?
幼兒討論,認為需要探照燈、小榔頭、小刷子等。
師:那我們今天去大草坪探秘,需要什么工具?
幼:我們需要剪刀,要是遇到拔不動的植物,我們可以用剪刀剪下來。也可以戴上手套,防止我們的手被鋒利的植物刺到。
幼:還可以帶一些小袋子,把有刺的植物放在袋子里帶回來。
師:你們可真厲害,我們可以使用剪刀、手套、袋子等工具來幫助我們采集植物。
③第三次提出問題。
師:在我們探險時,如果遇上我們沒有猜想到的東西,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記錄呢?(引導幼兒發散性討論)
師:原來我們可以利用畫畫的方式或者使用照相機把它們記錄下來。你們可真棒!
師總結:在大草坪探秘時,我們可以利用不同的工具來幫助我們采集、測量植物。原來我們身邊的工具有這么大的用處呀!
(3)攜帶工具,出發探秘。
①選擇工具。
師:剛剛小朋友們說了這么多可以幫助我們的工具,那么現在請你們每人選擇兩件工具,并且試一試,然后和老師一起出發探秘吧!
幼兒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在幼兒選擇工具時,老師巡回指導。對于不太會使用工具的幼兒進行加強指導。
②出發大草坪探秘。
幼兒帶上“猜想單”與工具,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秘,老師巡回指導。
③說一說。
探秘結束后,請幼兒說一說各自使用的工具,并分享開心的事情以及在探秘時遇到的困難。
(4)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利用了平時身邊常見的一些工具幫助我們完成了這次草坪大探秘活動。但有些小朋友在使用工具時遇到了一點麻煩,發現有些工具并不是很好用。小朋友們回家可以再找一找有沒有更好用的工具,下次我們再在探秘時一起來試一試,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