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葉燕惠
新時期,學生的關注度、興趣點、研究力,是不容小覷的,他們或有著對某項學科濃厚的興趣愛好,或具備某種特別突出的能力。現在的課程評價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內在需求與發展,學校必須關注這些學生的個性需求,量身定制課程評價方式。應關注學生學習經歷,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建構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評價體系。學校基于“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明天”的辦學思想,將“靈動校園,幸福成長”作為打造五彩課程評價的目標,積極嘗試“一軸五環”教育發展模式,以“幸福教育”理念為主軸,“幸福灣”五彩課程評價為載體,建構課程評價體系,優化課程評價架構,推進課程評價實施不斷開發并完善“綠色課堂”“紅色律動”“藍色印象”“金色空間”“橙色合力”等綠色評價體系,以促進特色德育課程與評價體系的微整合。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石鼓中心小學以“綠色指標”為引領,以構建綠色師生關系為切入點,開展課堂轉型改革,積極實踐“基于課程評價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不斷推進等第制綜合評價機制,關注多元評價,改革教學評價。德育課程中采用等第制與評語結合的評價方式,對學業成績、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評價結果采用等第制的方法,書面作業和紙測試卷均設計為分項評價,真正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寓教于樂的階段性評價”,即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特點,采用主題游戲活動多方位考查一、二年級學生綜合能力,編輯“智慧闖關,快樂成長”一、二年級階段學業評價手冊,開設說、唱、畫、練四大板塊,共十四個活動項目,多元化評價促進學生愉快學習。初顯成效的有“注重能力的單項評價”模式,即在語數英學科中,對學生學習的某一方面進行系統的、循環的評價,如語文中的古詩文、閱讀、作文,數學中的計算、圖形,英語中的聽力、語法等。通過針對性的檢測來衡量學生某一方面的學習能力,以此促進課堂教學學與教的行為變化,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分數沒有了,考試沒有了,對家長來說,需要一個接受實踐的過程;對學校、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考驗。該校邊學習邊實踐,不斷探索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德育課堂教學與評價之路。
道德和做人的學習不同于一般的書本知識的學習,它必須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學習。向生活學習,也是該課程主導的道德學習方式。其中“生活”的三個維度是過去的生活、當下的生活、未來的生活。小學道德與法治利用多方有效資源,積極開發活力課程評價。通過“紅色律動”運動系列校本課程評價的開發,進一步加強有效資源的利用,充分開發學生各種運動潛能,促進他們在活動中自我成長,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發展其積極心理,使其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夢想活動、活力校園”是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學科特點,在積極心理共同體項目開展過程中,學校以“我愛我家我愛我校”活動課堂為切入點,在教學實踐中發掘更好的教育方式。其實,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僅僅是教知識、講道理,對一些問題學生作用不大。這門課程如果對有行為偏差的學生沒有糾偏作用,那么就沒有達到教育的效果。有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呢?
現實中經常會看到學生的分角色游戲。在游戲中,有的學生扮演家長,有模有樣地教導自己的“學生”。而“孩子”會很認真地聽著,努力點頭答應,表示接受并改正。其他學生也會伸出熱情的手,拉著這位有過失的孩子一同做事情。這樣的情景使筆者受到啟發——學生,就是在游戲中成長的。那么,何不讓學生在課堂上“游戲”生活呢?于是,筆者把學生中間發生的事情和學生身上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梳理,整合到課程中,讓學生分成小組,自編、自導、自演,分角色參與游戲活動。這樣既豐富了教學,也促進了學生成長,讓德育在學生身上落地生根。這樣的課學生上得很開心,他們在“玩”中完成了自我教育,他們互相影響,共同成長。在確定劇情、人物形象和臺詞時,學生會展開激烈討論、爭執、辯理,等到意見統一,也就完成了一次教育。這樣的過程就是學生明辨是非、互相影響的過程,要比教師說教效果好得多。尋找游戲與積極心理之間的關聯,將課程評價指向生命與真善美,以拓展生命的長寬高。學生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每周每個班級都有一節課外活動課,學生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盡情擁抱,盡管有哭過、有笑過、有跌倒、有勝利,但是每一個學生都在成長。
學校通過游戲的途徑去開發學生的潛能,去發展合作力、互助力等多種性格優勢,在開展游戲的課程評價中這些復原力因子潛移默化地浸潤了每一個學生。各年級運動課程評價也精彩紛呈,一年級徒手操、二年級白鶴拳、三年級詠春拳、四年級跆拳道、五年級趣味體育,不僅學習技能,而且磨煉意志。而這些特色課程評價不僅充分開發了學生各種運動潛能,還促進他們在活動中自我成長,同時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養成了積極面對困難,堅持不懈的意志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說,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教育引導每一個學生保護環境、尊重自然、勤儉節約,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要將這一顆綠色的種子在學生心中播種,把自身的一舉一動化作陽光、氧氣、雨水,在日復一日中默默守護,看著它慢慢長大,在干凈天空下燦爛地開花。
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的核心教育主題為“有創意地生活”。這里的創造性,主要是引導學生有不斷改進與創新生活的熱情與追求,養成一種積極、主動的生活意識,使創新意識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引導學生從生活的細節入手,在具體的生活事件中進行創新嘗試,培育全方位的創新意識,以實現在創新中成就學生成長的目的。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育主題是日常生活中有創意地生活,引導學生敢于挑戰、勇于嘗試,旨在促進他們積極、愉快的態度養成。
引導學生敢于挑戰,學會調節情緒,體察、關心身邊的人,從而與他人一起愉快、積極地生活,通過做事(例如,種植)學習做人。學校通過“藍色印象”科學系列校本課程評價的開發,進一步推進學校科技生態特色課程評價體系的建設,積極開展“幸福創意”為主題的科技創新活動,打開“少兒科學探索隧道”活動平臺,利用豐富的科技內容、科技教育途徑、科技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敢于創新,挖掘學生探究能力。“香都行探究課程評價”,積極構建新理念,確保每班每周有一課科技興趣課和一節科技探究課,以此將科技教育課程評價常態化。各種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親歷科學、體驗科學的實踐機會創建平臺。班本短課程評價以活力班生態課題小研究形式開展,有學習垃圾分類的,有探秘殲十飛機的,有研究植物病毒的,在教師的幫助下,爸爸媽媽的扶持下,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藍色小艦隊”“科技文化節”等活動小組開展動手動腦的創意分享,聚焦特色品牌項目,課程評價日趨豐富和成熟。共繪快樂色彩,推進校園科技創新文化,尤其注重幸福體驗和快樂分享。
學校積極組織開展了“幸福灣”學校少年宮活動,旨在通過少年宮活動的推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活動場所和教育資源,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藝的舞臺,在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的同時,讓學生多元發展,感受到學習的幸福,形成積極主動學習的品質。本著“給每一位孩子創造學習機會,培養每一位孩子學習興趣,樹立每一位孩子積極學習的心態”的主旨,少年宮的課程評價全部由學生根據課程評價征詢單自主選擇,一學年內,基本上全校學生都有機會輪到一次,參與全覆蓋。為了激發學生少年宮活動的積極性,給予每次活動后的評價。學校自主研發了“幸福手冊”,及時關注每個學生心靈的愉悅與成長,記錄下他們的活動過程與收獲。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各級各類活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學校關注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也關注每一位教師、學生家長的成長。橙色即為黃色和紅色的結合,學校圍繞著“樂、慧、潤”三大遞進式主題推進,將寓意黃色、紅色的“活力與陽光”相結合。動中“樂”,構建師生、家校和諧關系。定向拓展、生態瓶的DIY、元宵湯圓制作、5 公里家庭約跑、學科親子游園等,帶來融洽的情感體驗,分享快樂,感受幸福。靜中“慧”,閃現思維火花。開設家長成長系列講座、創建書香家庭,開展“愛的閱讀”“品味菊香”等活動。創造出一個個心靈成長空間,激發教師、家長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思中“潤”,提升自我修養。精心營造閱讀氛圍,提升圖書館品質;不斷深化課題研究,促進內涵發展。關注教師與家長的成長,由“教”到“悟”,逐步提升自身內涵與修養。
小學道德與法治中,在“五彩課程評價”的實施中,通過“量身定制”綠色評價體系,學生開闊了視野,發展了能力,獲得了豐富的體驗,擁有了別樣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