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雨馨 郭瑩
(浙江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浙江杭州 310053)
隨著社會總體經濟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均體重迅猛增加。肥胖不僅在生活、工作中有諸多不便,還會極大影響個人身體健康,有調查顯示肥胖者患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可能性更高[1]。因此尋找高效減肥方法與藥物是當今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熱點問題。中藥以其純天然、功能復合和歷史悠久的特點,在減肥領域中備受崇拜。此外,肥胖者腸道內益生菌的構成分布與健康體重者存在差異[2],且早有研究者指出微生物群是影響肥胖傾向的內在因素[3],因此調節腸道菌群結構有助于改善能量代謝幫助治療肥胖。
腸道中生活著數以萬計的微生物,統稱為“腸道菌群”。在這些微生物中,能通過調節體內的微環境或產生有益代謝物對人體發揮有益作用的菌群被稱為益生菌。微生態制劑,是利用益生菌或促進其生長的物質制成的活菌制劑,該復合制劑的出現也為更好地利用益生菌提供了基礎。益生菌微生態制劑主要通過抗炎、能量調節、改善腸道微環境等途徑發揮降脂作用[4]。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肥胖及代謝性疾病患者口服活菌制劑后體重降低,因此推測益生菌在腸道定植后參與到脂肪分解代謝過程而發揮降低體重功效[5]。也有研究證實攝入適量的益生菌能夠重構腸道菌群,緩解肥胖癥狀[6]。為了能利用更多有效的益生菌,陳懿玲等[7]總結了具減肥功效的益生菌主要有乳桿菌、雙歧桿菌等。以上充分表明了益生菌可以為治療肥胖提供新方法。
現代研究表明,許多中藥中的成分有明顯降脂作用,張淑媛等[8]總結了在五加科、豆科、睡蓮科等中的幾類中藥,它們主要通過參與人體脂肪吸收代謝、降血脂等發揮減肥作用。有研究指出常用的中藥減肥法則包含瀉下通便、和胃消脂、利水滲濕等途徑治療不同情況的肥胖癥[9]。李丹等[10]總結分析了降脂類中藥的降脂成分主要有皂苷類、蒽醌類和黃酮類等,并推測它們可能對某些蛋白具有相同的藥效團模型。周曌瑩[11]使用meta 分析方法證實中藥對肥胖的臨床療效確切且安全性高,同時還具改善血脂水平和降低空腹血糖方面的療效。在我國,中醫中藥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古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探索,證明了傳統中藥對包含肥胖癥在內的多種疾病的治療是切實有效和可行的。
楊君等[12]發現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在綠茶茶葉和黨參等中藥液中生長良好,可作為適宜的培養基。也有研究指出杜仲水提物在適當濃度下可促進益生菌的增殖[13]。因此中藥可以通過促進益生菌的增殖調節腸道菌群的組成,保護腸黏膜屏障功能,恢復腸道微生態的穩態提高減肥成效。
研究表明黃芩苷具有抑制脂肪生成、抗炎等作用[14],而黃芩苷在腸道內難以被吸收,司磊[15]采用體外實驗證明了腸道菌能促進黃芩苷轉化為黃芩素等更容易吸收的成分,并保持活性。同時益生菌能與黃芩苷協同緩解炎癥反應以提高降脂作用,從而提高生物利用度。除能加快生物轉化,益生菌還對某些中藥有減毒作用,如黃連能有效降低肥胖小鼠體重但同時又會產生肝腎毒性[16],已有研究表明腸內菌能夠降低生物堿的毒性[17],因此益生菌通過減毒效應增加了使用中藥的安全性,提高兩者聯合治療肥胖的可靠性。
中藥-益生菌微生態制劑是指采用現代工藝手段將益生菌與中藥復合制成,該制劑一方面能發揮其各自功效,另一方面兩者結合相互影響,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目前,中藥聯合益生菌已在畜禽養殖等領域得到較好的應用。孫清榮等[18]成功利用三種益生菌確定了六種發酵中藥微生態制劑可在養殖過程中治療包括肥胖在內的多種畜禽疾病。吳波等[19]將黃連聯合益生菌干預去卵巢肥胖大鼠后,其心臟指標改善,體重也明顯減輕。在臨床上,葉娟娟等[20]聯合中藥固腸膠囊與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患者,與單一應用活菌片相比,聯合用藥者益生菌數量增加,腸道微環境與腸粘膜得到改善,更有利于降脂減肥。
益生菌與中藥都具有降脂減肥的功效,將兩者特異性聯合使用,中藥促進益生菌增殖、為其提供適宜培養基,益生菌則加速人體對中藥有效成分的吸收,兩者相輔相成形成良性循環,發揮了1+1>2 的作用,因此中藥-益生菌微生態制劑可以作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為肥胖患者帶來佳音,為減肥研究提供新思路。中藥聯合益生菌制成的微生態制劑雖已在某些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腸道菌組成與中藥成分極其復雜,所制成的微生態制劑的作用機制仍不明朗,還需加強相關機制的研究,提高該方法的準確性。總而言之,中藥-益生菌微生態制劑對于它們在各自領域的發展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兩者聯合使用也將會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