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都
(中共山東省金鄉縣縣委黨校,山東金鄉 272200)
一直以來,中國對于北極事務力度較低,且影響力不足。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成為國際關系發展的必然趨勢,參與北極國際治理對于我國而言具有重大戰略價值。“冰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契合了“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路徑展示了新的方向,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2017 年,中國開始就“冰上絲綢之路”傳遞出中國聲音。2017 年5 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希望中國能利用北極航道,把北極航道同‘一帶一路’連接起來。同年7 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梅德韋杰夫,提出:“共同打造‘冰上絲綢之路’。”至此,“冰上絲綢之路”正式作為外交名詞出現在中國國際事務話語體系之中。“冰上絲綢之路”因與“北極航道”的天然聯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外貿在俄羅斯以及其周邊國家、區域的發展。
“冰上絲綢之路”對于中國對外貿易而言,有著現實的利益訴求。作為歐亞經濟聯盟的重要合作伙伴,自歐亞經濟聯盟成立以來,中國憑借著在基建、金融、工業等方面的合作優勢,為各成員國提供著包括外部資金、技術等在內的相關支持。這種互利互惠的深度經貿合作,充分展示出中國在“冰上絲綢之路”發展中擔當的角色。同時“冰上絲綢之路”的提出也是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有利補充與發展,更是“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進行連接的新亮點。
域上合作持續加深。兩國經貿合作范圍廣泛,涉及雙邊貿易、能源合作、技術、投資等多個領域。“冰上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符合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的現實需求。
“冰上絲綢之路”發揮著連接中俄兩國經貿發展樞紐點的作用。從目前中俄雙方的經貿合作來看,俄羅斯北極地區將成為中國經濟外延式增長的組成部分。在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展開制裁和反制裁的政策背下,“冰上絲綢之路”為俄羅斯與中國的深度經貿合作提供了有力措施,有助于俄羅斯打破西方經濟封鎖。俄羅斯所控制的北方航道則將會成為中國對外貿易新的運輸路線,而北方航道的運費與路程比對于國內經貿企業而言,意義重大[1]。
北方海航道指穿過北冰洋,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本文所指的“北航航道”,主要指的是在“冰上絲綢之路”視域下的北極航道中的東北航道。北極航道商業航運價值巨大,借助于北極航道可以極大縮短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距離,進而減少航運費用的支出,節省大量的航運時間,有效提高兩洋之間的商貿往來效率。目前中國船只已經完成了北方航道的試行。若以長江以北的港口出發,前往西歐、北歐等地港口為例,“北方航道”將比傳統航道在航程上縮短55%,國際海運貿易成本最高減少1274 億元。“北方海航道”作為“冰上絲綢之路”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借助于航道的航行船只,積極聯絡中俄兩國以及航道沿線國家,實現經濟的發展。北極地區豐富油氣資源輸送至中國也離不開“北方航道”。北極地區的豐富油氣資源關系著中國的能源安全,“北方航道”可以幫助中國將北極豐富的油氣資源以快速、安全有效的方式運送至國內,維護國家的能源安全[2]。
北極基礎設施重建和現代化改造是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重要任務。俄羅斯國家政府近年來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進行北極基礎設施的重建和現代改造。在充沛資金和俄羅斯國家政策的合力作用下,涌現出了大量的工程項目,這對于許多中國企業而言,意味著龐大的外部市場空間。俄羅斯目前已經提出建立“北緯通道”、薩貝塔海港等項目。這些基建項目,俄方資金投入大,要求技術標準高,中國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可以有效介入到北極地區的基礎設施開發中來,實現雙方的優勢合作。從經貿合作的長遠方向來看,北極地區的巨大基建需求,意味著將會有龐大的需求產生,中國優質的基建能力將會在經貿領域中產生可觀的經濟價值。
中國能源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在國家政策指導下,解決中國能源安全問題需積極尋找可靠的能源出口國,對外貿易擔當重要責任。“冰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尤其是俄羅斯,作為能源大國,尤其資源豐富,成為了當下我們自然選擇的合作伙伴[3]。中國能源供應渠道的拓寬,離不開“冰上絲綢之路”。在能源合作領域,中俄已有較好的案例,如中俄“亞馬爾液化氣”項目等。能源領域的合作,對于中俄雙方而言各有優勢,前景廣闊。中國巨大的能源需求,將會進一步刺激俄羅斯經濟的發展,也會進一步保障北極航道充足的運貨量。中俄雙方近年來在能源領域的合作頻繁,尤其是中國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等大型國有企業實力雄厚,有能力競標參與到“冰上絲綢之路”的能源資源投資與開發,這些企業與俄羅斯能源大型企業開展合作項目,為中國對外貿易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借鑒案例,也向“冰上絲綢之路”的發起國和沿線國家展示了中國技術水平和技術標準,樹立了良好的合作形象。
“冰上絲綢之路”本身存在的復雜自然環境成為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首要挑戰。“冰上絲綢之路”跨過北冰洋,其中的白令海峽與太平洋相連接。在全球變暖趨勢的影響下,北極冰川融化,生態環境越發脆弱,受到世界各國以及國際性環保組織的關注。在“冰上絲綢之路”開展外貿活動,同時要避免對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傷害,成為了急需解決的問題。
另外,極端天氣情況影響北極航道的開發運用。航道所經過的多數區域多為北極圈附近區域,常年處于冰封階段。在冬季氣溫平均低于零下50 攝氏度的惡劣環境之中,航道通行需要借助于破冰船等專業設備。由于北極地區的開發時間較短,且多數區域多為無人區域,在航道的航行過程之中,除了克服低溫問題,如何保證船只的沿線補給和基礎設施完善也是由自然環境帶來的對外貿易的挑戰。因此生態問題和惡劣天氣,成為中國對外貿易參與“冰上絲綢之路”的嚴峻挑戰。
“冰上絲綢之路”將會關系到北極相關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丹麥、美國、冰島、挪威、瑞典和芬蘭等北極國家對北極相關問題存在較大爭議,且短時間內難以拿出可行的解決方案。關于北極海域以及大陸架延伸上相關國家存在很大爭議。北極地區有著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以及電力、風力和生物資源,能源爭端則更是直接影響到了“冰上絲綢之路”的建設。由于缺少國際性的條約,北極國家在北極事務問題上各執一詞,也出于各國的政治訴求,往往在北極事務處理上理念差異較大。對于中國而言,由于中國并非北極國家,且過去在北極問題方面發聲較少,目前我國參與到“冰上絲綢之路”,需要表明身份,開展對外貿易活動,離不開關于北極問題的中國方案[4]。
在這樣的世界背景下,相關國家對于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態度,中國對外貿易的海上運輸安全、海運以及空運航行自由與否等問題,都直接關系中國對外貿易參與“冰上絲綢之路”的程度。
“冰上絲綢之路”應該是開放的、可持續的。在中國對外貿易過程之中,強調合作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到“冰上絲綢之路”。在復雜的地緣政治短時間之內無法改變的情況之下,在“冰上絲綢之路”視域下,中國開展對外貿易需充分發揮自己的經濟技術優勢,同時保持中立的超然立場,強調區域范圍內的大合作,針對不同國家的訴求采取不同的方案。
作為“冰上絲綢之路”的兩個重要參與國,中俄兩國應該攜起手來發揮主導作用,同時也應吸引亞洲其他國家參與進來,將日本、韓國、越南等等國納入與“冰上絲綢之路”相關的對外貿易中來,實現合作共贏。需要明確的是消除分歧,倡導合作,在對外貿易過程中共同致力于“冰上絲綢之路”建設是需要極大的努力和溝通的。
將我國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冰上絲綢之路”有機結合可以保證在對外貿易的過程之中既能夠發揮東北地區既有的重工業基礎優勢,同時也可以助力國家“東北振興”計劃,實現中國東北三省在經貿領域內戰略縱深的拓寬。俄羅斯政府已將遠東開發提升至其國家“優先任務”,并把中國視為最佳合作伙伴。此種情況之下,大量的基建需求以及工業設備往來還有日用消費品市場將會崛起,東北地區靠近俄羅斯和北極航道,又本身擁有大量的優質港口,龐大的能源往來需求還有可觀的運費性價比刺激著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吸引中國內地更多企業來到東北地區,形成經濟向心力。東北地區與“冰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對外貿易,將會涵蓋能源開發、裝備制造業、旅游業等各個方面。隨著中國東北地區在經貿領域當中與“冰上絲綢之路”形成共振[5]。
中國經貿參與“冰上絲綢之路”將會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意味著將會面臨包括惡劣自然環境和復雜地緣政治等制約因素帶來的影響。參與和推動“冰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符合“一帶一路”倡議的理念與要求,也有助于“一帶一路”實現在北極地區的拓展。